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烏芝芝

    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北方,下雪後,山路上行駛的汽車輪胎上纏有鐵鏈,是在壓力一定時,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 2 # 薰染的↗堅強◇◆゛

    防滑鏈一般是由鋼鏈或橡膠鏈製成,具有防滑的功能。按照結構可以把防滑鏈分為兩種:一種是已經接成罩狀的防滑鏈;另一種是交叉安裝的幾根單獨的防滑鏈,它比較簡單便宜,但安裝不如前者方便。

    選購防滑鏈的前提是安全第一 。 本來是為了 防滑 為了安全。如果 選擇不當,不但不安全,反倒增加了安全隱患。 所謂的牛筋其實都是塑膠的一種 。在嚴寒,溫度很低的情況下,容易斷裂,給行車帶來了不安全因素。

  • 3 # 使用者7615901922164

    清洗劑的腐蝕性很高,要不怎麼把油汙清洗乾淨呢。你最好找一塊補遮住輪胎就行了。清洗時要不斷的鬥動鏈條,清洗乾淨後再往上上點機油就行了。

  • 4 # 總說裝甲

    導彈發射車用的是輪胎而不用履帶是因為使用輪胎可以增強運載車的機動效能,快速及時的做出反應,例如中國80式火箭炮系統,他的運載發射車就是輪式的。

    該火箭運載發射車採用TA-550(6×6)越野卡車底盤,其發射裝置總成安裝在位於車輛後部的1個迴轉盤上。發射裝置總成由兩個4聯裝發射箱/儲彈箱組成,定向器為導軌式。炮瞄系統與發射裝置總成相連,炮瞄系統由高低機、方向機及瞄準具組成。

    所有的操縱與控制裝置均設定在車首部的3人操縱室內,其內配有:發射裝置射擊顯示器(用來顯示來自指揮車的輸入資料及運載發射車的車況);發射裝置總成的操縱與瞄準系統;操縱與瞄準系統的操縱檯和控制面板。另外,還備有可以接收射擊指揮資料及目標資料,且能使武器自動進行瞄準和射擊的有線或無線通訊系統,供使用者選裝。

    火箭運載發射車通常由3人操縱,但在緊急情況下, 1人也能獨立完成發射任務。如果需要的話,操縱人員也可下車實施遙控操縱射擊。該火箭炮既可單發射擊,也可連發射擊。射擊時,4個液壓千斤頂(車體尾 仁部2個,車體兩側各1個)放下,支於 多地面,以保證射擊時火箭炮的穩定性。

    該火箭炮配用的火箭彈彈長4582mm,彈徑273mm,重505kg。為保證飛行穩定性,火箭彈使用了1個用來賦予火箭彈旋轉穩定的小型發動機,此外,火箭彈的尾部還裝有4片尾翼。火箭彈可配用的戰鬥部,150kg重的殺傷爆破戰鬥部,內裝有炸藥34kg,破片數16822塊,有效殺傷半徑69.8M。

  • 5 # 聆聽視野

    你去看看上世紀50年代蘇聯飛毛腿導彈的發射車,不是履帶又是什麼呢?再看看咱們芳鄰去年試射的北極星2中程彈道導彈,同樣也是履帶式發射車。所以,導彈發射車是可以用履帶的。

    蘇聯“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

    履帶有什麼優點呢?一是對道路要求不高,也就是說,可以在比較差的路上行進。這一點對於戰術導彈來說很重要,因為戰鬥也許是在完全沒有道路的地方展開,比如東歐大平原。二是在相同大小體積之下,負重能力比卡車更強大。三是研發更方便,可以直接使用坦克的底盤而不需要單獨再研發一款發射車。

    但是履帶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一是速度太慢,機動性差。二是發射車的體積長度受到限制,不能運載個頭更大的中遠端和洲際導彈。所以,到70年代之後,輪式發射車取代了履帶式發射車。不過輪式發射車也有一個發展過程,特別是對於個頭比較大的導彈,早期使用的是半拖掛車發射車,後來就發展為一體化發射車(即貯存,運輸,發射一體)。

    東風-21A中程彈道導彈半拖掛式發射車

    東風-21C導彈一體化發射車

    一體化發射車的主要優點有:第一,導彈貯存在發射車上,減少了轉運過程可能對導彈造成的損傷,也使導彈的作戰反應更快,能夠做到隨時能戰。第二,發射車結構更緊湊,行進速度和機動性大大提高。第三,導彈起豎不再需要其他裝置輔助,大大減少了作戰保障人員和裝備,不僅節約成本,也降低了暴露程度,有利於隱蔽。

    當然,一些技術水平不行的國家,仍然使用履帶式發射車或半拖掛式發射車。

  • 6 # 彧蔚

    每次看國慶閱兵的時候,特別是後面各種各樣武器出現的時候內心真的是無比激動,一方面看到越來越多各種型別的武器亮相、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很多令人驚奇不已的新型武器率先裝備,使得中國在武器發展上從早前的追趕時間潮流變成了如今某些領域已經全面領先的地步,所以這是每一個華人看國慶閱兵都該值得驕傲的。但是在細看下來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導彈發射車都已經從之前的履帶式底盤逐漸替換成輪式底盤,但是從履帶式底盤和輪式底盤各自優缺點特別是全地形透過能力來說,輪式底盤是永遠也比不過履帶式底盤的,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導彈發射車會選擇輪式底盤而放棄透過性更好的履帶式底盤呢?一、隨著軍隊改革發展之下,之前的軍隊發展組成已經不能很好地額適應現代作戰需求,所以在軍隊改革發展之下,之前裝備某種單一作戰武器的團都逐步被各種武器混編的旅所替代。而對於這些合成旅而言,不光要能夠打硬仗、打勝仗,更要能夠實現更短世家內趕赴戰場、實現跨晝夜千里奔襲作戰。那麼這個時候輪式底盤顯然要比履帶式底盤更適合長途行軍和快速機動作戰需求。二、履帶式底盤雖然透過能力要比輪式底盤強,但是履帶式底盤不光成本高、而且維護和使用成本也不低,過大的成本比例會極大的降低軍隊的快速發展變革速度。但是輪式底盤就不一樣了,輪式底盤無論是製造成本還是使用成本都更為低廉,而且輪式底盤無論是在承載性還是舒適性等方面都比履帶式底盤絲毫不差,所以在經濟成本壓力下也是輪式底盤逐步取代履帶式底盤的一個重要原因。再一個隨著輪胎充放氣、軸鎖等技術的額髮展,輪式底盤的全地形透過能力也是絲毫不差於履帶式底盤的。三、底盤重量輕,輪式底盤重量一般要比同體型的履帶式底盤至少輕一半以上,那麼對於某些需要空運的武器而言,比如我陸軍裝備的紅箭10反坦克導彈發射車,其現階段使用的是04A步戰車使用的第二代通用底盤,光是底盤重量就近十噸,但是其裝備的8枚反坦克導彈算上導彈發射系統重量也不超過1噸重,而且第二代履帶式底盤寬度還比較大,如果空運的話只能選擇貨倉更寬的運20大型運輸機。但是換成輪式底盤的話,比如換成我軍第三代輕型或者中型高機動底盤的話,首先底盤自重更輕,而且底盤更為緊湊,使得裝載8枚反坦克導彈的發射底盤不光能透過運20大型運輸機空運,而且運9中型運輸機也是空運,這無疑大大增加了軍隊作戰的靈活適用性。四、還是輪式底盤重量更輕的優勢,比如裝載幾十噸重彈道導彈的發射車,如果選擇履帶式底盤的話,在總重量一定的情況下,輪式底盤自重更輕,意味著導彈的重量可以更大一些,那麼對於彈道導彈而言重量更大意味著裝備的燃料更多或者彈頭數量更多,也就是戰鬥力更強。同樣從其他導彈發射車來說,比如俄羅斯的S300遠端防空系統最早的時候選擇的是履帶式底盤,使得其只能夠裝載4枚遠端防空導彈,但是後面換裝輪式底盤後,由於輪式底盤自重較輕、但是承載能力卻不差,裝備的導彈數量更多。而且更輕、更為緊湊的輪式底盤在合成旅中也能更高效的隨部隊靈活機動作戰,這些都是之前履帶式底盤所不能比擬的,畢竟履帶式底盤的戰鬥車輛長途行軍時需要專用的輪式拖掛車才行。

  • 7 # 皇家橡樹1972

    其實,最開始的機動性導彈發射車有履帶式和輪式兩種,履帶式底盤適應很強雪地、泥沼、沙地…等比較惡劣的戰場環境都有較強的透過能力,但履帶式底盤機械結構很複雜易於損壞,比如說:一條履帶用3000公里就得更換,並且履帶式底盤雖然環境透過能力較好,但是重量大反而導致了機動性差和油耗大,對於後勤保障依賴性較大。

    而輪式底盤的優勢就是行駛速度較快、履帶式底盤最快行駛速度不超過50公里,而輪式底盤則超過80公里,並且輪式底盤遠比履帶底盤結構簡單,輪胎損壞可在十多分鐘內迅速更換,而且油耗也大幅度低於履帶式底盤,對於後勤保障依賴程度要低一些,也正是有這些優勢,即便是“飛毛腿”這類第一代彈道導彈所用的發射車,也是輪式底盤多於履帶式底盤。

    我軍東風–31洲際導彈發射車。

    進入到1970年代,由於固體發動機技術成熟,機動型中遠端、洲際導彈開始裝備部隊,但這個時期的導彈彈長都顯著增加,大多數型號都在15米以上,再加上導彈發射筒長度底盤長度都接近20米,如果再使用履帶式底盤製造難度顯著增加,並且總重量更是增加很多,所以輪式底盤成為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的主流,履帶式底盤被淘汰了。

    東風-41導彈發射車,一共8個橫軸,如果要用履帶底盤懸掛結構將非常複雜,裝上導彈重量將超過180噸,就算是在高速公路上機動速度都會很慢,遠不如輪式底盤,所以現役的彈道導彈不論是戰術/戰役型還是戰略型都使用輪式底盤。

    總之,裝備發展要透過使用驗證,那種方式合適就用那種。

  • 8 # 行者

    戰略導彈是這個國家的重中之重。在機動發射車輛底盤上安裝導彈也是主要軍事力量的普遍做法。履帶車輛具有較強的地形適應性,應是導彈發射裝置的首選。然而,情況並非如此。世界上主要的導彈發射裝置是輪式車輛。為什麼導彈發射車用的是輪胎而不用履帶?(圖為導彈發射車)

    洲際導彈的重量很重,通常運載導彈的重量已經突破100噸。毫無疑問,使用履帶式底盤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很好地降低地面壓力。然而,由於導彈發射器的所有者正在道路網路上移動,軌道將對路面造成太大的損壞,因此履帶車輛將不被使用。即使是認為履帶帶效能良好的蘇聯,在研製導彈發射器時也堅決採用輪式底盤設計。(圖為導彈發射車)

    如果你想啟動一輛100噸重的導彈卡車,很可能卡車上的驅動輪數量有限,會造成導彈可以攜帶但不能攜帶的尷尬局面。為了使飛行器移動,發射裝置必須具備多輪驅動能力。簡單地說,多輪驅動意味著發動機的動力均勻地傳遞給每個車輪,而運載火箭的每個車輪都是一個驅動輪。(圖為導彈發射車)

    由於洲際導彈的巨大尺寸,導彈發射器也將被設計成和蜈蚣一樣長。一個發射器將使用十幾對輪子。這麼大的一輛車轉彎也是個問題。為了能夠在有限的半徑內轉彎,發射車的所有輪子都具有轉向能力。傳統的卡車前面只有一對具有轉向能力的輪子。如果車身太長,轉彎半徑肯定會增大。使用多輪轉向技術的運載火箭可以將轉彎半徑減小到只使用幾對車輪來轉彎的車輛(圖為導彈發射車)

    在解決了驅動和轉彎問題後,運載火箭可以在公路上行駛。對於戰略導彈,通常需要驅動一個運載火箭幾千公里來轉移導彈,這增加了對導彈的隱蔽性。在正常情況下,運載火箭的速度不會很快,只能使用國道。由於導彈需要快速機動,輪式車輛底盤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外,導彈發射器不必面對坦克那樣沒有道路的情況,使用輪式底盤的發射器的總體成本會低很多,所以主流導彈發射器都使用輪式底盤。(圖為導彈發射車)

  • 9 # 勤勞的軍建

    中國的火箭軍是一支鎮國勁旅,從建國初期的四個營,發展壯大到如今的20多個導彈旅。並且具有導彈車、導彈井、導彈列車等多種形式的發射功能。這就威懾了世上一切對中國不懷好意的國家不敢輕易妄動。

    題主所問為什麼導彈發射車用的是輪胎而不是履帶?中國的交通四通八達,村村通了公路,並且高速公路縱橫國內各地,根本就看不見從前的土馬路,遍地的公路都是瀝青路,造價昂貴。如果導彈車用履帶行走,那必定會損壞瀝青路,那樣的話太不划算,會給國家造成不必要的高額損失。

    再說輪胎代替履帶的益處多多,一是輪胎在公路上時速飛快,能夠起到迅速反應,及時到達發射地點。發射後再迅速轉移,不給對方鎖定的機會。

    二是輪胎比履帶動力強,在靈活機動方面也勝過履帶,比如輪胎導彈發射車時速能達到80公里以上,而履帶導彈車最快的時速只有60公里左右。比如東風41洲際導彈20米的長度,就無法用履帶導彈車攜帶,光拐彎磨圈就很發愁。用上輪胎導彈車攜帶東風41就方便多了。給東風41導彈車裝上了8個橫軸,時速還能達到80公里以上。

    所以綜合上述中國的導彈發射車選擇輪胎不選擇履帶是明智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r9st為什麼下不了光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