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一:規則複雜要“精算”。雖然手機套餐資費資訊都是公開的,但其使用規則和條件紛繁複雜。
年輕同事替龍先生算了一筆賬:19元套餐雖然只包括1GB流量,但超出後可疊加當日有效的1元/800MB流量包,即使每天疊加一個流量包,一個月也只要49元(19元+30元),再加上通話費,怎麼也到不了客服推薦的“199元全國不限量套餐”。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馮念文認為,套餐“機關重重”的背後是運營商的“心機”,消費者想要享受到降費實惠,必須先成為“精算師”,“這是不公平的”。
套路二:客服推薦“升多降少”。消費者可以透過諮詢運營商客服來了解和選擇套餐,但不少消費者反映,通常客服推薦的都是高價套餐。
記者撥打某運營商客服,提出因流量不足希望更換套餐,客服人員直接建議從目前的38元套餐升級到99元不限流量套餐。直到記者主動提出是否可以換成更便宜的套餐時,客服才表示也可以辦理。
套路三:流量“加油”價格高。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儘管整體的費用看似降低了,但5元/30MB、30元/500MB的高價套餐外“加油包”普遍存在,成為“吸費黑洞”。
套路四:“不限量”套餐“達量降速”。三大運營商目前都推出了流量“不限量”套餐,但實際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如規定在使用到20GB或者40GB的流量後會降速,或者在流量封頂後自動斷網。如果想要恢復到正常速度,則需要疊加更高價格的“加油包”。
套路五:捆綁銷售,資費只准升不準降。許多消費者在辦理手機套餐時,運營商會贈送寬頻服務,二者資費不能單獨改動。深圳王女士去年辦理了某運營商的“136元贈送寬頻”的電信套餐,但套餐內流量只有1GB,且不能更換成其他流量資費優惠的套餐;如果超流量就必須支付30元1GB的“流量包”。王女士每月實際通訊費超過170元。
套路一:規則複雜要“精算”。雖然手機套餐資費資訊都是公開的,但其使用規則和條件紛繁複雜。
年輕同事替龍先生算了一筆賬:19元套餐雖然只包括1GB流量,但超出後可疊加當日有效的1元/800MB流量包,即使每天疊加一個流量包,一個月也只要49元(19元+30元),再加上通話費,怎麼也到不了客服推薦的“199元全國不限量套餐”。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馮念文認為,套餐“機關重重”的背後是運營商的“心機”,消費者想要享受到降費實惠,必須先成為“精算師”,“這是不公平的”。
套路二:客服推薦“升多降少”。消費者可以透過諮詢運營商客服來了解和選擇套餐,但不少消費者反映,通常客服推薦的都是高價套餐。
記者撥打某運營商客服,提出因流量不足希望更換套餐,客服人員直接建議從目前的38元套餐升級到99元不限流量套餐。直到記者主動提出是否可以換成更便宜的套餐時,客服才表示也可以辦理。
套路三:流量“加油”價格高。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儘管整體的費用看似降低了,但5元/30MB、30元/500MB的高價套餐外“加油包”普遍存在,成為“吸費黑洞”。
套路四:“不限量”套餐“達量降速”。三大運營商目前都推出了流量“不限量”套餐,但實際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如規定在使用到20GB或者40GB的流量後會降速,或者在流量封頂後自動斷網。如果想要恢復到正常速度,則需要疊加更高價格的“加油包”。
套路五:捆綁銷售,資費只准升不準降。許多消費者在辦理手機套餐時,運營商會贈送寬頻服務,二者資費不能單獨改動。深圳王女士去年辦理了某運營商的“136元贈送寬頻”的電信套餐,但套餐內流量只有1GB,且不能更換成其他流量資費優惠的套餐;如果超流量就必須支付30元1GB的“流量包”。王女士每月實際通訊費超過1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