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退士雜家
-
2 # 書法有云
我用宣紙寫毛筆字時,明明蘸滿墨汁的,但是,一個字沒寫完,筆畫就出現了飛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啊?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有著兩大方面的原因:一、毛筆材質,紙張與墨汁的差異;二、筆墨功夫。
圖片:張即之行書待漏院記
毛筆、宣紙與墨汁
毛筆大體上有著硬毫、軟毫和兼毫三種。
從儲墨的角度來看,軟毫為上,兼毫次之,狼毫再次。
宣紙主要有著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三種。
從吸墨的角度來看,生宣為上,半生半熟宣次之,熟宣再次。
墨有濃淡,在同樣的一支筆吸滿墨汁後,書寫速度加快,濃墨容易出現飛白現象,淡墨則不太容易出現。
因此,作者可以對照以上的筆、墨、紙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以便分析出問題是出現在哪一個環節上。
圖片:蘇軾行書致季常尺牘
筆墨功夫
所謂的筆墨功夫,其實就是書法技巧。
“飛白”是漢代蔡邕觀匠人刷牆而得出的一個書法技巧。
其原理是筆在紙上快速執行使點畫中產生絲絲露白,像枯筆所書。
因此,結合上面所述的筆、墨、紙三個因素,對於作者的問題,基本可以判斷如下:
1、若只蘸一次墨,用硬毫在生宣上書寫擘窠大字,“飛白”就容易出現;
2、不論筆、墨、紙,只要在書寫過程中速度過快,也會出現“飛白”現象;
3、採用濃墨在熟宣或半生半熟宣上進行書寫,也是容易產生“飛白”;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原因,比如毛筆的質地不好,紙張過於粗糙等等。但是,只要從相關的筆、墨、紙以及書寫技巧等方面進行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結論來。
圖片:蔡邕飛白書
綜上所述
蘸滿墨汁書寫容易出現“飛白”,我們只要從筆、墨、紙以及書法技巧等這幾個方面進行逐一分析具體情況即可得出結論來。
-
3 # 水到渠成530930
筆是主要原因,有的筆是純尼龍毛,不吸墨,如果在生宣上寫字,一筆下來墨就被吸乾了。用生宣半生宣寫字,要買真正的毛筆,最好是鑑豪或狼豪筆。如果用報紙和毛邊紙和熟宣紙寫字,一般情況下不容易下筆沒寫完一個字就露白的。墨也要調好,墨汁太濃了也容易露白。
-
4 # 會解決問題才叫專業
新開的毛筆有沒有這個問題?
假如沒有 那就是毛筆保養的問題
假如有 就是墨的問題
-
5 # 春雨書院
出現你說的情況,原因不外乎字大筆小\筆劣\墨稠\紙生四種。其中最大的可能性是第二種,就是用了不適合做毛筆的某種化纖毛或動物毛做的劣質毛筆。這種毛筆吸墨少,下墨不利,有墨不下,寫起字來有滯澀感和,手捏筆頭僵硬感。這種毛筆毫無書寫價值,只能當個毛刷使用,
-
6 # 吉恩書法
這初學創作者經常遇到的問題。出現類似問題的原因不外乎三個方面。一是用筆不對。一般情況下,毛筆蘸滿墨汁能書寫五到七個字,而題主所說一個字沒有寫完就出現飛白,在此糾正一下實際是枯筆,書法功底深厚的筆中有墨也能造出飛白來,那是根據章法的需要來故作安排的,與題主所說的飛白有著質的區別。當出現一個字沒寫完就枯筆的情況,說明選用筆先選小了,小筆寫大字,再就是運筆慢且按筆過重,以至筆中墨過早耗盡。處置方法一要適當選擇大一號的毛筆,書寫小一點的字型,即大筆寫小字,二要儘量提高控筆的能力,確保墨色均勻,克服時粗時細,粗細不勻,保持運筆和墨色的流暢。二是做好調墨。-般情況下濃墨易出燋筆,應適當加水調墨,調到紙不透墨最為適宜。反之加水過多則透墨嚴重,影響紙面效果。三是選擇適合的宣紙進行書寫。宣紙分熟宣、半生熟宣、生宣三種。透墨性逐漸增強,所以在選擇用紙時可根據所寫字型的不同選用不同性質的宣紙,一般情況下書寫楷書或不是快速書寫的行書選擇熟宣紙,相對疾書的行草書,可選擇半生熟宣紙或生宣紙。
-
7 # 使用者素墨怡心
這與紙筆墨的運用相關,要麼墨是原墨未兌水,要麼筆不留墨、如狼,羊毫之別,要麼宣紙吸墨太快,要麼你先筆慢重等綜合因素。
-
8 # 世通27
這種情況注意以下幾點:
一,根據紙張的吸水性調墨,原墨計需要加三分之一以上的水。
二,小筆寫大字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三,對各種紙張的把控能力需要提高。
四,和運筆的速度有關係。
總之在不同的紙張上多寫多練,熟練了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
最後祝賀你,說明你有了一定的書寫功底。蘸滿墨跡的筆能在生宣紙上寫出飛白說明你運筆速度快,掌握了一定的運筆技巧。初學者寫不了。多學多練繼續努力。
-
9 # 山人在家就是出家
四個“度”的關係:
空氣的乾溼度(空氣中水份少紙就幹)。
墨汁的乾溼度(墨中含水量少墨就乾枯)。
鋪毫的厚度(鋪毫厚重用墨就多)
紙的生熟度(生宣滲墨性強)
如果紙幹、墨幹、鋪毫厚重、生宣四種因素湊在一起,非常容易出現飛白。
一得閣墨汁最需要多兌水。
我為什麼建議練習也要用宣紙,因為可以熟悉紙性。用報紙練習很難得到在不同宣紙寫字的那種感覺。
-
10 # 張承逸ZCY
初學者控制筆墨能力有限,首先是不宜用生宣寫,應該用毛邊紙半生熟宣紙,首先要拉線條,感覺體會筆與紙的關係。建議網上搜索聽方建勳老師北大書法公開課第一二講,每個學期都有。
回覆列表
你是被網路教材、不懂裝懂或知少少扮代表的人蒙了,以至方法不對:
首先最大的可能問題是“細筆寫大字”,有人甚至用尖長鋒細筆寫大字更是無知。商家售賣的筆聲稱可寫多大多大的字,據本人考證你按商家說的加大一倍才對,如寫小楷一釐米的字至少用筆徑一釐米左右的,2至3釐米的字要用至少1.5釐米徑的筆,那些什麼雞距筆根本不能用或只能寫繩頭…否則其弊有二,一是吸墨少,結果如你所言;二是練壞手勢,頻出多餘動作,書寫不純粹流暢。因為筆細而尖,但又想寫成傳統筆畫的形態,下意識就用多餘動作去迎合需要,明明一筆能寫成,非要幾個動作似乎幾筆才能寫成,久之成惡習,田楷即此類。也如初學車之人,明明打方向盤十五度即可轉向需要的方向,初學者往往過或不及,很狼狽,而老司機動作乾脆利落準確。
其次問題可能是你用的是硬毫,硬、兼、軟筆的吸墨程度是遞增關係,自己嘗試把握。
再次,紙的吸墨性有影響,生、半生、熟紙的吸水性是遞減關係,其他紙性紙類也各有不同,這是常識,此不如絮言!
不同的嘗試,就能有心得。不怕笑話,本人什麼筆什麼紙都試了個遍,大致抄讀過魏晉至明清的書論方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