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凡之瘋

    大樹下面長不出大樹來的。很簡單的道理。既是叢林法則,也是社會法則。唐詩宋詞元曲晚清小說的藝術造詣都達到了一個巔峰,他們的後人不別開蹊徑,則意味著被故紙堆埋沒。任何一個金字塔尖尖上都不可能再造一個金字塔。高山仰之的後人們除了別開生面或者別出心裁無路可走。

  • 2 # 芸芸眾生xGxA

    唐詩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直到今天都是傳奇。唐以後至今,寫詩的人非常多,也有一些好詩,但與唐詩比,一是好詩少;二是水平高度往往不及唐詩。宋詞也是如此,和唐詩一樣,宋詞是詞之巔峰。既然無法超越,不如另僻溪徑。如同唐詩宋詞一樣,元曲是元朝最顯著最具代表性的文學創作方式,其影響一直延續到今天。

  • 3 # 杜慢來

    重新開闢一個賽道多好啊!多有智慧的操作!

  • 4 # 敬事敬人

    關鍵是官僚階層文化水平差。宋詞雖然是詩的通俗化,但曲牌格式、格律、平仄、押韻也是很嚴格的。雖然民間傳唱比較普遍,但創作者都是文人。是士大夫階層的文化行為、文字遊戲。元朝入主中原以後,各級幹官員以蒙古人為主,學習瞭解中原文化有差距,甚至有不識字的。你讓他吟詩填詞來不了,理解不了詩詞歌賦,但聽戲沒問題。所以元曲大行其道,成為了主流社會的文藝形式。

  • 5 # 家福17140145

    文學藝術是與時代相對應的。詞不是宋代才有的,現存最早的詞是詩仙李白的《菩薩蠻》。同樣,曲是元朝才有的嗎?

    元曲是散曲和雜劇的合稱。散曲在元朝時被稱為樂府。樂府在漢朝就開成一種詩體形式。唐代的白居易又提出新樂府。雜劇在唐朝時期己經出現。包括有歌舞、音樂、調笑、雜技等等。宋代的瓦肆、勾欄繁榮進一步推動了曲的發展。

    宋以後就沒有詞了嗎?明朝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大家應該也都聽過吧。毛主席的《沁園春·雪》又是何等氣勢。

    金、南宋與元交替的這個時段,社會是動亂的。元朝(1271年)建立後,沒有進行科舉。至到1315年才有了科舉。在此期間,元朝凡用人或是貴戚世臣,或是軍功武將。當時有個順口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算是文人的一種自嘲,也可見在當時文人的地位。

    元朝的文人上升無門,混跡於市井之間。創作的內容和語言更加接近百姓。也使得藝人們方便傳播。

    詞與曲有時也是分不清的。比如《天淨沙》(又稱《塞上秋》)現在還在爭論是詞還是曲。《詞譜》就收錄過。但很多人說是曲。最出名的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2、5都是平聲韻。(枯藤老樹昏鴉,平平仄仄平平)完全符合詩韻(平水韻)。

    文學是一脈相承的,文化也是承前啟後的。這才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延續的表現。

  • 6 # 鬧市俠隱2016

    文化出現斷層,當代華人有能寫出岳陽樓記的嗎,在宋人面前,我們不過是小學生。

  • 7 # 雲遊詩人dh

    元朝為外族政權,文人失去了科舉晉升的路子,遊蕩在民間。文人在廟堂之上,所作會雅化,處江湖之中,所作便趨向於通俗化,於是花精力進入“曲”這一文學形式的創作中。

  • 8 # 趙錢孫李粥

    這也是問題?各種文學體裁,均會由盛而哀的。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個朝代有其文學體裁。

  • 9 # 白首說

    審美變了。宋東坡的鐵板琵琶大江東去雖然水平高,但欣賞的人直觀的樂趣少。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類的後世都變成評書大段大段外貌描寫,主要為了觀眾欣賞,有人欣賞盔甲武器,有人喜歡周瑜運籌帷幄的神氣活現,還有善於撫琴聽琴的人格形象的魅力。後世古龍也必須讓男女人物有這些特色。但宋詞太文雅了。所以後人用了滾滾長江東逝水。

    元曲有長有短,語言更通俗,直抒胸臆更多更直白,更真實。

  • 10 # 鑑鐘樓主人

    偕時風雅秀新蕊,

    化境斯文出俊奇。

    自古華章崇異變,

    遣思暢詠更宜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殺死水葫蘆最好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