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小帥說理財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不再是困擾別人的千古難題了,這個問題是有答案的,就是,銀行一定是先吸收存款在放貸款的。在古代,銀行的前身是錢莊,錢莊時代,一般都是錢莊老闆用自己的錢出借,然後等著收回本金和利息,隨著普通百姓看到自己的錢能生錢的時候,紛紛找錢莊老闆,要求把自己的錢也放裡,然後你給我放出去,我掙點利息,當然,一定不會像錢莊老闆自己錢那麼多利息,錢莊老闆也得截流點。

    但到了現代,銀行有了自己的監管機構銀監會,也有了牌照,和自己的商業銀行法。這時候就不能這麼任性了,銀行組織到成立,存款的利率的核算和貸款的發放,額度控制,準備金繳納有嚴格的規定,而規定,商業銀行自有資金不允許用於貸款發放,貸款只能用繳納了準備金後剩餘存款發放。所以從法律上明確了資金的流向和用途。銀行自有資金可以購買固定資產,可以投資理財,基金啥的,可以用於研發還有其他表內支出。

  • 2 # 我住三環南

    你能這樣問,太可愛了!

    告訴你,銀行肯定是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了。

    銀行只有吸收存款,才能發放貸款!由於存款利息低,而發放貸款的利率高,這樣就形成收付的利息差,形成了銀行的主要收入。

    1、銀行存款利率:

    2、銀行貸款利率。

  • 3 # 忠義乾坤44429196

    銀行是信用中介機構,透過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賺取利潤。有了存款,才能發放貸款,創造信用,增加存款。如沒有存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存款,只有資本金可用,銀行無法做大做強。不過發放貸款,增加了信用,也可以吸收一部分存款。

  • 4 # 鑫財經

    肯定是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啊,銀行人給你帶來內部人的考量。

    這貌似是個哲學上著名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但在我看來卻是個非常直接能夠回答的問題,從兩個方面都能簡單的得出結論。

    銀行的起源

    銀行的起源,就是從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開始從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也就是吸收公眾存款起家,在發展到後來的放貸等各項業務,也就是沒有存款業務,就是沒有放貸業務,那我覺得,銀行是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

    銀行的考核

    銀行考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存貸比。在過去,為了防止商業銀行過度的擴張,央行規定商業銀行存貸比最高不能超過75%,後來這條“紅線”已經放鬆,但想達到100%,也就是吸收100元存款再放出100元貸款,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別忘了,央行對商業銀行的監管,還有另一個重要指標:存款準備金率,即金融機構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存放在央行的存款佔其存款總額的比例。有了存貸比和存款準備金率這兩個指標,存款必須大於貸款,顯而易見銀行會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

    此外,從業務角度來說,我認為透過存款營銷來帶動貸款的業務很多,但貸款帶動存款的可能只有一種,存單質押,你可以理解為原本你有100萬資金,需要用90萬資金,原本可以不透過銀行,但你也可以將100萬存到銀行開具存單,再以此存單作為質押,貸款90萬。當然也有人會把這個業務看做由存款拉動貸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綜上所述,回到“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是雞,透過貸款來吸收存款是蛋,那麼我認為一定是先有雞,而且最重要的是養雞是為了下蛋。

    我是昇財經,12年銀行工作老人。願和你分享銀行那些事。

  • 5 # 90皮沙發

    銀行是透過吸收存款來發放貸款。也就是說,銀行要先吸收了儲戶了存款才有放貸款的能力。

    銀行就是一個金融中介,他是充當了“存”和“貸”之間的中介,儲戶的錢存在銀行,然後銀行給儲戶存款利息,銀行吸收了儲戶的存款之後就用於發放貸款給個人或企業,同時,發放貸款也是要收取利息的,發放貸款的利息是高於存款的利息,這個利息差就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銀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都用於發放貸款。因為中國還有一個存貸比的限制,目前中國規定商業銀行的存貸比不能超過75%,也就是說, 儲戶存在銀行的100塊錢,銀行只能是拿75塊錢用於發放貸款。

    當然,發放貸款也能為銀行創造存款,比如a公司要付錢給b公司,但是不夠錢,於是向銀行申請了100萬元的貸款,貸款發放後錢就打給了b公司,但是b公司的賬戶也是在該銀行開立的,就相當於b公司收到的錢全部都存在了該銀行,銀行發放的這100萬的貸款,也為自己帶來了100萬的存款,這就是發放貸款的同時,也為銀行創造更多的存款。

  • 6 # 李說事

    毫無質疑,銀行肯定先有存款再來發放貸款,沒有存款,用什麼發放貸款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銀行吸收儲蓄存款,然後將吸收來的存款發放給企業,企業有錢也就存在銀行,這樣迴圈往復,銀行就越做越強。但是銀行吸攬的存款不能都發放出去,要留足存款準備金,存款準備金是要存在央行的。這就《巴塞爾協議》說的資本充足率,這部分資金是用於抵禦存款風險的保障。

    沒有存款就沒有錢發放貸款,不能發放貸款,就沒企業存款(企業存款利率低),沒有存款就不能發放貸款,銀行就沒有利潤。

    我只闡述先有存款再來發放貸款,還是透過貸款吸收存款的關係。

    請大家關注金融929,帶大家一起遨遊銀行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經驗體會。

  • 7 # 郭志生G

    銀行是透過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的。

    追溯一下歷史,六七十年代為了鼓勵人們存款,存款利率也是很高的,活期存款利率都在千分之二點四,那時借款的人少,銀行都要跑去農民家裡去活動發放讓農民貸款搞養殖業,改善生活。隨著經濟搞活大潮的掀起,人們借貸活躍,銀行業也開始盈利了。

    改革開放初期一窩蜂式搞經濟,下海經商,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跟風跑的人有栽跟頭的,欠一屁溝債銀行的貸款也還不起了,世界金融危機的爆發,危及衝擊國內,銀行貸款出現收不回,出現壞賬損失。

    透過這一系列的因素,致使一部分借款戶難以翻身,載入歷史黑名單,失信誰都不願看到的。

    原來是銀行求客戶去貸款,現在是倒轉了,企業客戶整天圍著銀行要貸款。

    銀行是先吸收存款,除去上交人民銀行各種準備金、備付金,這些金就是保證存款客戶資金正常支取,再按照監管機構設定的存貸款比例控制借款餘額,防範金融風險發生。

  • 8 # 銀行小公子

    結論先行:銀行既吸收存款來放款,也透過貸款來吸收存款。

    銀行透過貸款來吸收存款,嚴格上這樣的表述是不太正確的,銀行不能以發放貸款為理由強制要求客戶存款,但銀行發放給企業或個人貸款,一般企業或個人都會因為希望和銀行保持長久合作關係,或是為了獲得銀行的認可和尊重,或是簡單為了結算的便利,而將主要流動資金都放在貸款銀行的開立的賬戶裡流通,這是銀行貸款的派生存款作用,也是銀行之所以能獲得超額利潤的主要原因。簡單來說,如果一家企業在銀行貸款1000萬,但企業在該銀行日常結算的沉澱存款日均達到500萬,那麼本質上,企業就是拿著自己的存款在放款給自己,只不過是先有了貸款的存在,而讓企業產生存放資金在貸款銀行賬戶的想法和實質行動。

  • 9 # 漫山紅葉17

    銀行的前身是錢莊。錢莊的出現最早就是為了解決一方有閒錢,一方借貸需求,起箇中介作用,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匯兌。但是錢莊要有抵壓品讓存錢的願意把錢存在你號裡,這就有開錢莊的資本金.。所以對某一銀行來說,肯.定是先有存款,當存款多過匯兌取款後,可將多餘的來貨款。

  • 10 # 巴九言回來了

    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無法嚴格區分先後順序,也無法嚴格區分誰是原因誰是結果。

    商業銀行主要有負債、資產和中間業務三種類型的業務。

    吸收存款屬於負債業務的一種,發放貸款屬於資產業務的一種。

    對於商業銀行來講,基本的會計等式也是成立的,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我理解,商業銀行的運營,一定是先有“所有者權益”,其中必定包括自有金融資產,這是商業銀行的根基。這部分錢來自股東、來自銀行的所有者。

    如果商業銀行自己沒有錢、沒有商業信譽,它憑什麼可以吸引別人來存款呢?如果認為商業銀行乾的是“空手套白狼”的事,那也未免太小瞧商業銀行的自身實力了。

    商業銀行憑藉著自有資金,就可以開始發放貸款,賺取貸款利息;也可以辦理中間業務,賺手續費。

    商業銀行的自有資金有限,往往跟不上貸款業務發展的需求,或者商業銀行為了自身發展的需要,為了擴大規模等等,也需要向別人借錢。行話叫加槓桿,俗話叫做“借雞下蛋”。

    比如,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錢,小銀行向大銀行借錢,缺錢的銀行向錢多的銀行借錢等等。當然也包括商業銀行向企業、向個人借款,這就是所謂的企業和個人儲蓄存款。商業銀行借錢不是免費的,需要支付利息給債權人。

    一旦商業銀行借到錢,包括吸收了存款,它就可以進一步擴大貸款和其他業務規模,從而盈利更多。

    在以上吸收存款(包括借款)、發放貸款的業務迴圈中,有一點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是:貸款利息高於借款利息,商業銀行才能盈利。存貸款規模越大,利差越大,商業銀行賺錢就越多。

    以上就是商業銀行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之間的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最大的環境保護組織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