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虛而待物者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出自《道德經-還淳章第十九》。問題中“要做到”才“越來越難”。其實就是體現“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忘知章第四十八》: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要做到”其實質還是要“得”要“益”,殊不知為道是在做減法,“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故,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 2 # 以閒為歲月

    何為修?知來處去處 合來處去處 得來處去處 為修

  • 3 # 無憂無慮無為

    不是不告訴你,而是你沒有讀出來。只有聖人才能做到。什麼都有了,才會清心寡慾;餓肚子時,什麼都想吃。

  • 4 # 能吃的減肥困難戶

    道德是束己,你真的做到了,你就知道多快樂了!因為你根本不在意別人是人是鬼!道德經什麼時候都受用!

  • 5 # 石庵老人

    道德經知道,告訴你了也沒用,反正是做不到,乾脆不廢話。等找到老師傳道德經的法的時候,再告訴。

  • 6 # 心想事成蓮花生

    如果一個求生欲很強的病人得了絕症,德高朮名的醫生告訴他,清心寡慾等,可以救命,你覺得他做到會不會很難?

  • 7 # 哈大叔3

    何為道德經?道是伏羲《易經》太極論,無生有,有化無,不息之道。德是“覆命曰常,知常曰明”的德,生命不息在與德。清心寡慾是天文形成的佛家理論,老子《道德經》沒有此話,清心者,無極本體,寡慾者,自然而生,“見素抱樸”是素是《太學》的太素,樸是太極之“○”的外形,見到無極之生就是太極的陰陽變化。無為是無不為,無不為就是有為,有為的“有”是天地,無為有天地之為。

    不要用現代哲學觀點理解老子的《道德經》……是中國治國大論。不是今天哲學家形成的西方孤島抑鬱症。

  • 8 # 風如鐵

    “無為”本質是“規則下的行為”本不是“無所作為”的清心寡慾。道就是“規律法則”簡稱“規則”,俗稱“規矩”。

    只要真的讀懂《道德經》,透過“道生萬物,有物混成,希夷微,繩繩兮,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等概念就會明白,這就是現代語境中“規律法則”的古文描述。

    為何有這種認知呢?因為把人們“無”理解成了“沒有”。然而,“無”指的是“道看不見(希)摸不著(夷)聞不到的(微)虛無實有”狀態,本質還是指“道”。

    所以,“無”指的是“規則”。“無為而治”指的是“規則行為下的治理”,現代語境中的“科學管理”,哪有“清心寡慾”之意?!

    用現代語言說:想得到真實知識就要善於觀察發現,在普通事物當中找到內在規律法則。“少私寡慾”說的是“不帶偏見的觀察發現”。可不是儒家文化中“沒有私心”。所謂“絕學”當然是發現事物內在規律法則,想牛頓定律、歐姆定律、相對論等。

    所以這句話,是告知人們不要把對“道”理解成“高大尚”之類東西,而是存在於普通事物當中,這就是“物質運動變化是其內在規律作用的結果”的現代語言。

    然而,千百年來由於“道學儒解”的原因,總是把“道”理解成儒家文化中的“仁慈、博愛、統治、覺悟”等高大尚的概念,與《道德經》風馬牛不相及。浪費《道德經》惠濟國民千百年。

    千百年來人們沒明白《道德經》本就是一本解釋“物質與規則相互作用”的經典。跟統治、管理、仁慈、覺悟沒有關係,即便涉及到這些方面也是從“社會學規則”角度探討而已,與儒家文化的“人性角度”截然不同。

    真的讀懂《道德經》,就會明白“天下至柔馳騁天下至堅”,說的是“最輕柔無重量的規則與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而不是什麼最柔軟的東西驅動最剛強的“以柔克剛”。

    糊塗的華人把幾千年前我們古代先祖發現的“基本粒子”概念,這頂桂冠送給了近代西方,可悲可嘆。

    最可悲可嘆是仍然有一大群現代“大儒”仍然在孜孜不倦的“篡改、杜撰”《道德經》。

  • 9 # 天邊永遠有片雲

    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有時候道講得再明白,你還是不懂;說得再好還是不信;點化的再多你也不行。面對這樣的人,老子認為自己也術窮了,也就是沒辦法了,還不如走箇中道讓你自己去悟,悟明白了就明白了,悟不明白也沒辦法。清心寡慾、見素抱樸和無為難嗎?我看不難,就看你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標準,不攀比不虛榮有何難呢!不讓當官可不當,沒有好的工作就去幹個保安,有口飯吃夠生活就可以了,有什麼難的呢?人心放不下才是真正的難。

  • 10 # 白玉子

    如果容易,人人讀讀《道德經》,不就都達到了天人合一最高境界,那不就都成聖人了嗎?

    就,被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帝王封為孔大“聖人”的孔子來說,都沒有聞道。臨終前尚嘆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可見還是心有不甘的。

    孔子三次請教老子,視老子為神龍!即使三次拜訪,然而也終未得道。

    聞道的人,才能擁有大智慧。得道的人,才有擁有無漏大智慧!天人合一就是得道聖人的真境界!

    清心寡慾,見素抱樸,就是對無為而無不為→天人合一最高境界,大道至簡的精彩描述。看似沒有幾個字,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老子在《道德經》中就是對這一主題進行反覆講述的。而由於還無人能夠意會,是以兩千五百年來還沒有人破解了巜道德經》。聞道不亦,得道更難矣!即使“道教"的求道,佛教的求悟,一輩子也還沒有人修成“神仙",修成“佛”。因為大多人的修道路子都走錯了。所以枉費一生人身,也未有人能修成天人合一,擁有了無漏大智慧的得道聖人!聞道都難,得道又談何容易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華錄》比原著《救風塵》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