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伶牙俐齒謹言
-
2 # 廣州普潤—遠東油墨廠
首因,新能源步伐太慢。其次,上升趨勢減緩,近年甚至下降。其三,關鍵核心領域技術投入分散,啥啥都會,啥啥都不強。其四,財務投資過多,一會兒沃爾沃集團,一會兒賓士,雖然嘴上不承認,但是事實就是弊大於利。如果將這些錢全力投入新能源研發,早沒byd什麼事了。
-
3 # 自然的風91
市值和投資者對未來期望有關,一個公司如果未來沒有想象空間,當前利潤再高市值也漲不上去,因為投資者覺得這個市值已經到頂了。反之如果未來被看好,即使當前虧損也能撐起高市值。這就是為什麼造車新勢力普遍鉅額虧損,市值卻超過大部分傳統造車企業。
-
4 # 天和Auto
兩家車企的成長路線不同,未來前景倒是都挺廣闊
能在利潤方面超越比亞迪,而市值卻被比亞迪遠遠甩開,吉利汽車究竟哪裡做錯了?
吉利汽車的市值為1787.22億,比亞迪的市值為9140.99億,確實是比亞迪遙遙領先於吉利;可是吉利汽車是連續多年的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冠軍企業,比亞迪才剛剛有反超趨勢,為何市場會對於比亞迪有如此高的期望值,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答案並不難找,看一看兩家企業的成長曆程的差異即可。
吉利汽車先後收購或合資的品牌包括:
沃爾沃,寶騰,寶騰旗下路斯特,倫敦計程車公司(打造英倫汽車),戴姆勒賓士旗下SMART,賓士合作打造出行服務公司,Telecar等。吉利汽車在品牌形象塑造和技術研發方面,多少有些“拿來主義”的感覺,當然吉利也是有自主研發的很多成果的,比如4G18TD-1.8T發動機,自研的七檔溼式雙離合變速箱,早期以收購DSI團隊打造的6AT,P2.5插電混動架構等等;但是近期使用的2.0T發動機還是與沃爾沃聯合研發,這會給吉利的成長帶來哪些影響呢?
個人認為是技術研發方向的不確定,因為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專長”。而吉利收購來這些品牌或企業並不能以自己現有的技術去打造車輛,所以在研發歷程中似乎有些找不準方向。
吉利汽車雖然也是一線中國品牌,不過吉利似乎對於外國品牌還是有些崇尚的;否則也不會透過收購沃爾沃,合資創立領克,以及收購SMART的一半股權,沃爾沃是個典型的“瑞典破落戶”,在吉利收購之前已經被福特收購了十年,在北美市場玩不轉才有了福特的“割肉”;SMART在歐洲市場裡絕對是個雜牌,打造的燃油車是“老頭樂”的水平,車輛的品質是很低的,所以在戴姆勒賓士旗下一直虧損,可是吉利卻不嫌棄它。
透過外國汽車品牌來提升整個集團形象,這是沒有看清楚未來;外國品牌汽車的熱銷早就不是因為技術的領先,現在質量穩定的基本都是一線品牌的中中國產汽車,包括吉利汽車;外國品牌的熱度主要依靠西方文化入侵而成型,而文化入侵是要從意識形態和文化認同方面摧毀一個民族的,這種結果當然不會允許出現,於是就有了文化復興,就有了不斷被起底的“公母知”。
慢慢的,覺醒的人們逐漸看清楚了這些西方品牌的真實水平和嘴臉,對於崛起了的中中國產汽車青睞有加;此時,吉利旗下的諸多品牌怕是都會成為燙手的山芋,這對於吉利的市值怕是也會有影響。不過現在的吉利已經加速汽車電氣化的升級,全新的插電混動和電驅動平臺都在陸續應用,再加上吉利的智慧生態的佈局,未來的吉利汽車還是會有很大潛力的。
比亞迪汽車早期的市值不高,車輛的銷量也不高,之所以能一飛沖天,原因是比亞迪致力於優秀中國品牌的打造和技術的研發;同時比亞迪的全產業鏈模式在車企裡有絕對優勢,比亞迪透過超10年的週期打造出了一條完善的供應鏈,從內燃機到電動機,從變速器到減速器,從磷酸鐵鋰電池到鎳鈷錳三元鋰電池,在到車規級晶片都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產的能力;比亞迪汽車上所使用的車機螢幕、LED燈組、各類線束、車身控制系統、電驅動車輛專用牽引力控制系統和車輪轉矩控制系統等等,都是自主研發和自主生產,其中基本都是行業頂尖標準。
比亞迪的成功絲毫不令人意外,因為比亞迪是全球唯一掌握了電驅動汽車所有核心總成自研自產能力的車企;同時比亞迪還有光伏儲能業務,生產汽車怕主要是為了降低儲能電站的建設升版本,一旦形成規模化的梯次利用,比亞迪在清潔電能的新能源領域也會是龍頭企業。
致力於打造民族企業和民族汽車品牌,專注以研發,同時有敢想、敢做、敢拼,也就是有戰略眼光和直行戰術的勇氣,這樣的企業註定不凡;比亞迪的未來前景很廣闊,很有可能成為中國乘用車的標杆。
-
5 # Vivo朱
本來自主品牌2015年之後,逐漸形成三強:長安、吉利、長城三家輪流做老大。
然而大家也知道2020年是一個大事件,比亞迪和特斯拉都在這年開始集氣,2021年就豬羊變色了,比亞迪銷量直線攀升,特斯拉也在這一年達到巔峰,到了年底比亞迪訂單滿滿,幾乎所有車型都沒有現貨,等待3-4個月交車是家常便飯。
消費者觀念被改變了,尤其是越年輕的,可能他們買的第一輛車就是純電車型,或者像比亞迪Dmi這樣的超級混動車型,正好比亞迪e平臺3.0代技術逐漸成熟。
其實汽車油改電最大的難點還是在消費者,如果消費者們都不考慮新能源,新能源再努力研發和營銷也沒用,幸好新能源車開始多點發力:理想One增程式SUV、小鵬智慧汽車、極氪001、幾何A.
-
6 # 忙撕蔥
比亞迪的市值是靠電池拉上去的,車造得不咋滴。
橫向對比下寧德時代就知道了。比亞迪又造電池又造車,結果市值還不如只造電池的寧德。說明什麼問題,比亞迪的汽車業務拖累了比亞迪的市值啊!
-
7 # 理財師浙江
吉利汽車前期一直努力深耕燃油車市場,
吉利成功收購了沃爾沃,並將沃爾沃汽車從虧損的泥潭帶了出來,
沃爾沃重新取得了輝煌,這也讓前期的吉利更加堅定不移地走燃油車道路。
也可以說在燃油車中中國產車方面,吉利做得比其他中中國產汽車要好。
一開始不單單是吉利創始人李書福,賓士,寶馬,奧迪,大眾,豐田,
大部分燃油車的管理層,都覺得電動汽車的時代會來,
只是來得會比較慢,燃油車長期都是主流。
直到2021年,全球局面發生質的變化,
首先是特斯拉崛起,市值超過豐田,大眾,賓士,
改變了全球資本市場對電動車,燃油車的看法。
資本家們紛紛砸錢買入特斯拉,比亞迪。
其次是消費者的改變,以前大部分消費者是瞧不上比亞迪的,
認為比亞迪的品牌差,汽車品質差。
而最近一年,比亞迪爆火,靠的是口碑營銷,
汽車的品質高,加上電動汽車,電費便宜,
今年油價大漲,很多燃油車司機都吃不消了。
以前的華人都很窮,在意品牌,
現在的華人很多都富裕了,更在意實用性,
德國,日本的豪車,品牌頂呱呱,但是質量也就那麼回事,
價格是比亞迪純電動汽車的幾倍,
很多有錢人,最近一年,放著價格幾十萬,百萬的豪車不開,
紛紛開起來中中國產電動車,
他們的說法是電動汽車的優勢,對燃油車是碾壓的,
電動車的體驗效果,也好於燃油車。
而吉利汽車,前期在燃油車方面做得非常好,
所以一時不願意捨棄,在電動汽車技術上的投入,不如比亞迪的投入多。
未來的趨勢肯定是電動汽車,但燃油車還有生存的機會,
不管比亞迪,吉利,前景都很好。
-
8 # 長了一通肉
你管人家做錯了什麼 我換了兩個車都是吉利的 比亞迪車我是打死不買 車標我個人覺得醜 前幾年我沒買車的時候問他們 買比亞迪的人 開兩三年全身到處響,最近比亞迪新能源是好看了 那就是的智商稅,新車比燃油車貴十幾萬,我十幾萬得加多少油?換電池相當於換車,買個電車30萬換個電池20萬。腦子被驢踢了 才買純電車。燃油車我開5年 我還能繼續開 你新能源試試 還能跑多少公里。
-
9 # 風景夜色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比亞迪的優勢,進入電池行業早。在三電處理方面比一般車企強。但你要說比吉利,長城,長安,就是廣汽傳祺強多少也不盡然。吉利汽車市值的確二千億也不到,但可別忘了吉利集團才是真的母公司,他的能力就不是一般車企可比了!混動汽車也研究十多年了,研發的方向只是想油與電雙行,而不是重點開發電車。現在就是資本市場,等這些一線主機廠都重心向強混與純電上來你覺得他們沒實力嗎?二到三年後許多的好產品上來市場,百家爭鳴,笑到最後的可能只有幾家。吉利,長城,長安這些大廠只是還沒有發力於純電,真的開始就留給比亞迪的時間不多了!當然啦!對於消費者肯定是受益的,產品的完善度,質量到時肯定的比現在更好!所以說這些在於生產廠家的佈局,眼光,未來戰略。
回覆列表
市值這個東西更多的看得是未來,未來又取決於你的研發投入,比亞迪左手刀片,右手晶片,技術儲備庫裡還放著乘用車輪轂電機,四輪轉向,dmi更是國家科學進步獎,現在一點點的搶佔燃油車市場,王傳福更是帥才,做電池提早佈局青海鋰礦(眼光),做汽車佈局全產業鏈,自己缺口罩一聲令下把口罩做到世界第一(魄力)。吉利除了營銷,其他所有方面相比於比亞迪實在差的太多。所以市值差的再多,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