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基礎。其中,新發展階段明確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現實座標,在對過去發展程序進行系統總結和總體評判的基礎上,給出了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起始條件以及新一輪發展的目標;新發展理念回答了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我們既可以把它看成是發展的指導思想,也可以看成是發展的具體行動;新發展格局提出了一項關係中國發展全域性的重大戰略任務,既是新形勢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徑選擇,又是未來中國經濟執行的總體結構。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之間也存在著極為密切的內在邏輯關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對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而作出的戰略選擇、結構設計和行動方案。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貫穿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內在關聯的邏輯主線,也是其精髓和靈魂。我們可以用下圖簡單清晰地展示三個“新”之間的關係:
如果我們把新發展階段看成是發展的環境或座標,把新發展理念既看成是理念,也看成是發展的行動,同時把新發展格局理解為路徑選擇和執行結構,而高質量發展就是發展的績效,那麼這樣來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之間就可能至少存在著兩種形式的內在邏輯關聯:
第一種形式:新發展階段(環境)→新發展理念(理念)→新發展格局(路徑)→高質量發展(績效)。這就是說,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環境要求轉變過去追求高速增長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這種發展理念的轉變,又決定了必須調整和改變過去的發展戰略,形成新發展格局;這一切最終受制於發展質量的要求,並將由發展績效來檢驗。
第二種形式:新發展階段(環境)→新發展格局(結構)→新發展理念(行為)→高質量發展(績效)。這就是說,當今我們的發展方位和發展環境決定了未來發展結構的不同,而發展結構決定發展行為,發展行為決定發展績效。
從上面分析可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者之間的各種形式的內在邏輯關聯,無論是對發展階段的判斷,還是對發展理念的調整,抑或是發展格局的轉變,說到底都是為了服務於高質量發展這一最終目標。轉變或調整的方向、力度、速度等,都取決於最終的發展績效。
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理念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上,闡明我們黨關於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是基於在發展階段變化的過程中,中國一系列發展環境和要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有無”問題降低到次要矛盾,“好壞”問題上升到主要矛盾,民眾對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們黨的利益所在和主要追求。因此,趕超型經濟增長體系和結構,必然要讓位於追求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要求。
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追求速度的價值導向、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需要調整和轉變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涵的均衡發展。對發展的衡量,不再是單一的非均衡的增長標準,而是複合多元化的均衡新標準,既包含增長,也包含結構變化,更需要加入制度變遷和公平正義等內容。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就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引數、方向和標準。可以這樣說,實現了新發展理念所要求的增長和發展,就是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例如,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理念,需要調整和轉變為共享發展的公平發展理念,以便讓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分享發展的利益,緩解收入分配上的懸殊差距。再如,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投資驅動的發展理念,需要調整和轉變為以創新驅動的新發展理念。現在發展的關鍵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破解核心關鍵技術、關鍵環節、關鍵產品被人“卡脖子”的被動狀態,實現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另外,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選擇重點部門和領域優先傾斜發展的理念,必須調整和轉變為均衡協調的新發展理念,才能保證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四化”的同步發展,從而順利地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具有深刻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基礎。其中,新發展階段明確了中國發展的歷史方位和現實座標,在對過去發展程序進行系統總結和總體評判的基礎上,給出了當前中國發展面臨的起始條件以及新一輪發展的目標;新發展理念回答了要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我們既可以把它看成是發展的指導思想,也可以看成是發展的具體行動;新發展格局提出了一項關係中國發展全域性的重大戰略任務,既是新形勢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路徑選擇,又是未來中國經濟執行的總體結構。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之間也存在著極為密切的內在邏輯關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在對中國當前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下,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而作出的戰略選擇、結構設計和行動方案。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是貫穿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內在關聯的邏輯主線,也是其精髓和靈魂。我們可以用下圖簡單清晰地展示三個“新”之間的關係:
如果我們把新發展階段看成是發展的環境或座標,把新發展理念既看成是理念,也看成是發展的行動,同時把新發展格局理解為路徑選擇和執行結構,而高質量發展就是發展的績效,那麼這樣來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之間就可能至少存在著兩種形式的內在邏輯關聯:
第一種形式:新發展階段(環境)→新發展理念(理念)→新發展格局(路徑)→高質量發展(績效)。這就是說,發展階段所面臨的環境要求轉變過去追求高速增長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這種發展理念的轉變,又決定了必須調整和改變過去的發展戰略,形成新發展格局;這一切最終受制於發展質量的要求,並將由發展績效來檢驗。
第二種形式:新發展階段(環境)→新發展格局(結構)→新發展理念(行為)→高質量發展(績效)。這就是說,當今我們的發展方位和發展環境決定了未來發展結構的不同,而發展結構決定發展行為,發展行為決定發展績效。
從上面分析可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者之間的各種形式的內在邏輯關聯,無論是對發展階段的判斷,還是對發展理念的調整,抑或是發展格局的轉變,說到底都是為了服務於高質量發展這一最終目標。轉變或調整的方向、力度、速度等,都取決於最終的發展績效。
新發展階段的新發展理念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上,闡明我們黨關於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是基於在發展階段變化的過程中,中國一系列發展環境和要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有無”問題降低到次要矛盾,“好壞”問題上升到主要矛盾,民眾對美好生活需要,就是我們黨的利益所在和主要追求。因此,趕超型經濟增長體系和結構,必然要讓位於追求高質量經濟發展的要求。
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追求速度的價值導向、發展模式和體制機制,需要調整和轉變為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內涵的均衡發展。對發展的衡量,不再是單一的非均衡的增長標準,而是複合多元化的均衡新標準,既包含增長,也包含結構變化,更需要加入制度變遷和公平正義等內容。新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就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引數、方向和標準。可以這樣說,實現了新發展理念所要求的增長和發展,就是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例如,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發展理念,需要調整和轉變為共享發展的公平發展理念,以便讓絕大多數人都可以分享發展的利益,緩解收入分配上的懸殊差距。再如,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投資驅動的發展理念,需要調整和轉變為以創新驅動的新發展理念。現在發展的關鍵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破解核心關鍵技術、關鍵環節、關鍵產品被人“卡脖子”的被動狀態,實現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另外,在趕超型經濟中長期形成的選擇重點部門和領域優先傾斜發展的理念,必須調整和轉變為均衡協調的新發展理念,才能保證實現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四化”的同步發展,從而順利地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