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喜劇之王至尊寶
-
2 # 燭影亂談
五千年曆史長河,將星璀璨,每個時代都有屬於他們的金戈鐵馬,能稱之為“戰神”的又何止十人?所以,這十大戰神難免帶有主觀色彩,結果見仁見智。
十 郭子儀出身太原郭氏。以武舉高第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
所謂亂世出英雄,表面歌舞昇平、國泰民安的大唐實際上暗流湧動,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迎來人生首次巔峰,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等地,因功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又因收復兩京之功,加司徒,進爵代國公,後進位中書令。
乾元二年,是郭子儀人生小低谷的開始,由於相州兵敗,郭子儀有責,因而被罷了兵權,投閒置散。
寶應元年,因平定河中兵變有功,進爵汾陽郡王。
廣德元年,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紇發動突襲,致使長安失陷。郭子儀臨危受命出任關內副元帥,率軍收復長安。
永泰元年,吐蕃、回紇再度聯兵入侵,由於郭子儀在回紇中有極高的威望,所以回紇是以為郭子儀以死才貿然出兵,於是郭子儀“單騎退回紇”,隨後擊潰吐蕃,立下不世之功,堪稱大唐中興的首功之臣。
唐德宗即位後,尊郭子儀為“尚父”,進位太尉兼中書令,縱觀郭子儀一生幾乎是應世而出的天命之臣,戎馬一生立下不世之功,卻奇蹟般做到“權傾朝野朝不忌,功高震主主不疑”,堪稱良臣楷模。
九 岳飛岳飛早年曾先後四次投軍,直到遇到宗澤開始正式嶄露頭角,並從一名驍勇善戰的猛將逐漸成長為一代名帥。
紹興四年,率軍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率師北伐,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紹興十年,完顏宗弼撕毀盟約,率軍南下,岳飛率軍北伐抵禦,讓人感動的是百姓奔走相告,義軍紛紛響應,與岳飛一道夾擊金軍,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在郾城、潁昌更是大敗金軍,繼而進兵朱仙鎮。
北伐形勢一片大好,不想一心偏安一隅的趙構和秦檜卻認為這是求和的大好機會(秦檜曾有言岳飛的數場大戰為求和增添了不少籌碼),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致使多年心血毀於一旦。
最終,岳飛受盡迫害嚴刑,卻鐵骨錚錚的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最終與岳雲、張憲一起被害於大理寺。
八 徐達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鄱陽湖之戰中幫助朱元璋以弱勝強,大敗陳友諒。兩年後麾師淮東,於至正二十七年攻克平江,將另一大威脅張士誠平滅。
之後徐達出任徵虜大將軍,以元帥之實與副將常遇春各領一軍揮師北伐,洪武元年攻破大都,滅亡元朝。
此後長期留守北平,訓練士卒;時常出兵打擊元廷殘餘勢力;推行屯田;修葺城防,鞏固邊防;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
徐達是歷史上少有農家出身的名帥,早期驍勇善戰,常親冒矢石衝鋒陷陣,鮮有敗績,後期逐漸成長為朱元璋麾下元帥,為朱元璋所倚重,其戎馬一生為大明最終一統立下不世之功,功績冠絕群臣,位列“六王”之首。
由於朱元璋猜忌心很重,殺了不少開國元勳,所以民間有“朱元璋賜蒸鵝害死徐達”之說,個人覺得可信度不高。
七 衛青衛青的母親衛媼與丈夫有一子三女,衛青是衛媼在平陽侯曹壽家中做事時與縣吏鄭季私通生下的孩子,由於生活艱苦,所以衛青去了親生父親家中生活,但是私生子地位卑賤,不僅鄭季讓他放羊當牧童,連幾個兄弟也對他呼來喝去當作奴僕一般,衛青年長一些後不堪受辱,於是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
姐姐衛子夫入宮一年後誕下龍子,遭到皇后妒忌,皇后的母親館陶公主派人抓捕衛青,幸被公孫敖所救。漢武帝得知後勃然大怒,加衛青為建章監、侍中,封衛子夫為夫人,不僅衛家一門都得到封賞,連公孫敖都跟著升了官。
元光六年,時任車騎將軍的衛青在四路漢軍三路失利的情況下,取得龍城之戰的大勝(“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指的就是衛青),爵封關內侯;元朔二年率軍發起河南戰役,收復河套地區,置朔方郡,進爵長平侯;元朔五年匈奴三路南下,衛青率軍乘夜奔襲,大獲全勝,官封大將軍,次年,再度大破匈奴單于;元狩四年,與霍去病分兵北伐,在大漠力戰破敵,並追逐至趙信城,燒其積粟而還,經此一戰,致使匈奴“漠南無王庭”,衛青因功加大司馬大將軍。
縱觀衛青一生,七戰匈奴,功勳卓著,是名副其實的大漢戰神,不過由於外甥霍去病的出色,多少有些被掩蓋了光芒。
六 陳慶之陳慶之寒門出身,曾為梁武帝隨從,頗受信任,起家奉朝請。普通六年出任武威將軍,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將軍;大通元年,聯合曹仲宗、韋放會攻打北魏渦陽,逼降渦陽城主王緯;大通二年加號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一路歷經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創下七千破五十萬的“神績”。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陳慶之開不得硬弓,騎不得劣馬,可謂不善武藝,但是卻取得了驚世駭俗的武功,不得不說是中國史上的奇蹟。
五 李靖提起古代“軍神”“戰神”,李靖必然是熱門人物,作為“使功不如使過”的代表,李靖做出了人生的重要選擇,也成就了自己的戰神之名。
李靖早年曾告過李淵的狀,後來落到李淵手裡差點砍頭,出仕大唐後先是隨秦王李世民進擊王世充;武德三年又輔佐李孝恭南平蕭銑和輔公祏,並招撫嶺南諸部;武德八年開始鎮守北疆,抵禦東突厥入侵,貞觀三年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總督諸將,率軍北征,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大破頡利可汗。之後奔襲陰山,一舉將東突厥滅亡,因功拜尚書右僕射,爵拜代國公。
貞觀九年,李靖因足疾告退,不過沒過多久又被起用,統軍大破吐谷渾。貞觀十七年,名列凌煙閣。
四 韓信韓信起初是項梁麾下,但直到項羽時期也未得重用,後投奔劉邦,同樣一波三折,並引出“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後經夏侯嬰、蕭何極力推薦得以被劉邦重用,開始顯露出天下無雙的軍事才能。
自得韓信,劉邦不僅走出巴蜀,還平滅三秦。彭城大敗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楚漢相爭時轉折的一戰是韓信拿下齊國後,全殲過來支援二十萬楚軍,並斬殺了楚軍名將龍且。之後兵伐楚國,迫使項羽與劉邦簽訂鴻溝協議。然而不久之後劉邦接受張良、陳平等人的計策,不顧協議,擊其暮歸。
垓下之戰,韓信率領聯軍圍殲楚軍,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項羽自刎於烏江之畔。
可惜“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最終被蕭何誘到長樂宮,為呂后所殺。
三 白起白起熟知兵法,驍勇善戰,另外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因而得到舉薦,從左庶長一步步升到秦軍主將。當然,有真才實學的白起不負眾望,助秦昭王征討四方,戰無不勝,為後來大秦一統天下打下殷實基礎。
伊闕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攻陷楚國國都郢城;最著名的長平之戰,更是重創趙國主力,坑殺降卒四十餘萬,天下震驚,後世也因此稱其為“人屠”。
白起一生擔任秦軍主將三十餘年,破城七十餘座,可以說如果沒有白起打下的基礎,後來的王翦等人不會那麼容易就幫秦始皇一統天下。可惜強如白起也躲不開功高震主的命運,於秦昭襄王五十年被賜死於杜郵。
二 霍去病霍去病能夠嶄露頭角可以說沾了舅舅衛青不少光,但是他的能力也確實曠古爍今。
十八歲為驃姚校尉,率八百騎兵深入大漠,兩次功冠全軍,封冠軍侯;十九歲時升任驃騎將軍,兩次河西之戰殲滅、招降匈奴近十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二十二歲與舅舅衛青率軍深入漠北,於漠北之戰中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餘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舅甥二人共同完成了“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的盛況,戰後加拜大司馬驃騎將軍,與衛青同掌軍政。
可惜僅僅二十四歲就因病去世,可謂天妒英才。
一 項羽項羽或許就是傳說中的“天才”,很多人都知道他年少時“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故事,實際上即便是兵法,他同樣學了兩天就不學了,但是無論個人勇武還是領軍作戰,項羽都是“戰神”級別的,儘管和上面的九位相比,最終兵敗自刎的結局感覺有些另類。
鉅鹿之戰,斬殺主將宋義,之後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二十萬,驚得作壁上觀的各國諸侯膝行而前;彭城之戰,以三萬人馬大敗劉邦五十六萬聯軍,擒獲劉邦家眷,差點將劉邦生擒,屍體堆積如山,使得睢水為之不流。
最終面對由韓信統率的聯軍時,項羽沒能再次以少勝多,突圍至烏江自感無顏見江東父老,遂放棄過江,自刎而亡。
回覆列表
中國古代的英雄人物數不勝數,他們在沙場上縱橫馳騁,想要在這眾多戰神中挑選出的十位。只怕是大家不服。所以此帖僅代表我個人意見。
一、白起
他征戰一生,從小兵一直到武安君。都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
甫一出場便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其後更是隻帶領區區幾萬兵馬便直搗黃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
後更是在長平之戰中先後斬殺和俘獲趙軍共45萬人。為秦統一大業掃平了最後的障礙。
後與秦王不合,於杜郵自刎而死。
二、項羽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是後人對其的評價。
他也的確不負這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隱居,後隨著秦始皇的駕崩,於吳中起義。
項梁在定陶之戰中被秦將章邯殺死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中破釜沉舟擊敗
章邯
、王離領導的40萬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
范增
,最後反被劉邦所滅。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
(今安徽和縣
烏江鎮)邊自刎而死。三、李牧
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可謂是我最喜歡的名將之一。一生救趙國於既倒。北擊匈奴,西御強秦。生平未嘗一敗仗。可惜最後卻倒在了自己人手中。
四、韓信
蕭何譽他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從這些話語就可以知道韓信有多厲害了。
只可惜政治頭腦有點低。最後被呂雉搞死了。
五、吳起
第一個法、兵、儒都精通的人。他一手訓練出了威震天下的魏國魏武卒,橫行天下百戰無敵,令魏國成了戰國初年最強大的國家,後被陷害逃去了楚國,被楚王封為令尹,改革楚國律法,並訓練精兵,打敗了當時號稱無敵的魏武卒;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六、章邯
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率驪山刑徒及人奴之子七十萬人東征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
差點就澆滅了這場起義。可惜最後被一群豬隊友拖累,於鉅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
後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七、蒙恬
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並且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八、王剪
王翦一生征戰無數,戰必勝、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謀,在當時殺戮無度的戰國時代顯得極為可貴。
並且他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九、霍去病
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其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十、陳慶之
陳慶之出身貧寒,文官出身。但就是那麼一位所謂的文弱書生,卻創造了不少奇蹟,並且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但凡是由他帶領的軍隊,在戰勝中都取得了勝利,沒有一場敗績。他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應該是僅憑自己帶領的七千人馬,重挫北魏幾十萬的大軍,直指北魏的首都洛陽。一路上,每場勝利都取得了勝利了,也成功的攻陷了洛陽。這樣聽起來不可思議的戰績卻是真實存在的,哪怕仔細翻閱歷史書籍想必也找不出幾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