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07712101627

      張果老,名果,因年歲大,故稱張果老,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慶陽府志》、《正寧縣誌》都有記載:“張果老墓在縣(羅川)東七十里。”“縣東有洞,相傳果老隱居煉丹處,故有墓在焉。”張果老墓,現在子午嶺腹地西坡鄉的碾盤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賦詩《題真寧縣境》雲:“果老昇仙遺墓存,蒙恬賜死故城荒。”

      張果老的故事最早見於《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在方技類載有《張果傳》。史書稱他久隱中條山,往來汾晉間,自言生於堯時,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復見其居恆山中。他常倒騎毛驢,行走如風,邊走邊看書,遊遍名山大川。休息時即將驢摺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張乞歸恆州,明皇又遣使徵召,聞旨而卒,開棺驗之,竟是空棺,遂賜棲霞觀祀之。張果老常執魚鼓唱道情,所謂“魚鼓頻頻有梵音”。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就是一則故事。說的是有一日,八仙自西王母蟠桃會醉別而歸,路經東海,但見白浪滔天,水勢浩淼。呂洞賓首倡過海東遊,不顯仙家本事,須各投一物,乘之而過。眾仙紛紛響應,各顯神通。張果老則以紙驢投水而渡。所以人們把八仙所持物件葫蘆、扇子、玉板、荷花、寶劍、簫管、花籃、魚鼓(張果老用具)稱“暗八仙”。

      在正寧,流傳著張果老的很多傳奇故事,《正寧民間故事整合》中錄有一篇《張果老和他的紙驢》,頗為神奇。傳說張果老鬚眉皆白,常倒騎毛驢巡遊天下。他的毛驢一不吃草料,二不飲水,一到夜晚拍一下驢頭,那咻咻喘氣的驢子就倒在地上變成一張紙驢。張果老拉起折成幾折往懷裡一揣,就睡了覺。第二天起來,掏出紙驢輕輕吹口氣,一匹活生生的驢子又站在面前。他拿起唱道情用的竹板又倒騎毛驢上路了。因為慣於變幻莫測,人稱“通玄道人”。

      張果老以前騎的並不是紙驢,而是一頭真驢。有一次,他騎著毛驢一路傳經,尋仙覓道。當走到羅川華山西面的溝口時,抬頭一看,只見蔥鬱茂密的山坡下,一片桃林,數行修竹,煞是茂盛。一座紅磚綠瓦的寺院,掩映在竹林桃花中。張果老來到寺前,本想敲門進去,可一打聽,寺裡住著72個魯莽和尚,靠耕種幾畝廟產田和微薄的香火錢度日。為了不礙誦經,他在隔澗的山坡上覓一個石洞住了下來。

      紅日偏西時,寺院開飯的鐘聲響了。張果老騎上毛驢渡過澗溪,來到寺院門前。老和尚忙將他迎進禪房,接著端上兩碟素菜、一碗稀粥、一盤饃饃讓他充飢。張果老吃完飯,連個謝字都沒說,騎毛驢又回了山洞。

      一天、兩天……天天如此,張果老鐘響則到,飯後便去。老和尚見此雖有點為難,但又感到都是出家人,自己有飯用,就得給老道吃。可是那些小和尚都很生氣。和尚們後來想了一個辦法:開飯時不再敲鐘而改成敲木魚。可張果老一如既往,從無差錯。於是和尚們憋不住了,有的說開飯時把門關了,有的說乾脆把他趕出華山溝口。你一言,我一語,又定下了一條妙計。

      一天,張果老又來化齋。飯後談論了半天經,出了門不見毛驢,地上只有一張血淋淋的驢皮。啊!這班和尚把驢殺了!張果老見狀並未發怒,反而笑著對眾和尚點頭,然後走到驢皮前,用手在驢皮的腦門上一拍,說聲“起來”,忽然驢皮變成一匹活驢站了起來,他仍舊倒騎毛驢走到澗溪邊,把手中的竹板一伸,一條平坦的木橋立即搭在小溪上,毛驢過了橋。和尚們見此個個都傻了眼。

      張果老回到石洞後把驢皮剁成小塊,撒向子午嶺,於是就變成漫山遍野的樹林。他卻畫了一張紙驢用。這紙驢比真驢更得心應手,日行千里,又“得得得”地馱著張果老雲遊四方去了。

      張果老墓名不虛傳,其所在的碾盤山,猶如一座大的碾盤,山風呼呼,芳草萋萋,在煙嵐雲霧籠罩下的綠樹叢中,似乎能聽到隱隱的碾子滾動聲。且不說碾盤山下放牛娃鑽進碾盤山不攬金子要媳婦的傳說,只這一處清靜幽深的妙景,就讓人的心為之一動:果然一處仙境!這美麗的風景是張果老的仙氣幻化的麼?透過濃雲迷霧,讓人更為神往的是張果老墓既沒有墓碑,又沒有銘文,但卻令人難以忘記。張果老墓靜默無言,彷彿在禪悟著什麼,似乎暗自琢磨著比成仙得道更永恆的是鍾情自然的美和對山河的無限熱愛!(曹煥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灶電茶壺無法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