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邵陽方言在最難懂的方言裡可以排前三,作為一個農村的娃,深受其苦。
我就是吃了方言的虧,搞得人生特不順,我小學一直是班長,初中嘛雖然不是班幹部,但是老師對的評價都很高,到了高中又是班長,學生會主席,人生感覺就到了巔峰。至少從這上面來看,小學當班長,成績肯定不差吧,人品肯定也沒得說,是那咱成績又好,品德又優良的學生,到了初中嘛,成績下滑了些,但品德還在嘛,到了高中又是班長又是學生會主席,這個時候評班幹部,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了,至少可以看出我的人品不錯吧,深得老師們喜愛。
得了,到了大學,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我開始走入人生低谷了,故事就從我的方言說起吧,一進大學,我也勇敢地參入了學生會主席的競選,那些學生會的其實職務我看不上,覺得我的大學時光,應該就是從學生會主席起步的,夢想很美好,現實一巴掌打得我找不到北。
在講臺上競演那一天,每個人都要上臺去演講,我當時連草稿都不帶,脫稿那種,你們懂吧,逼格很高的那種,就是鼻子朝天,眼裡感覺看不到人的,非常自信那種,覺得學生會主席鐵板釘釘就是我的,結果一輪演講下來,我的自信從這一刻起,就再也沒建起來,輪到我演講時,底下的人全懵了,我覺得我講得很好,但是底下的評委老師們全是額頭皺起來的,就是便秘時那種很痛苦的表情,你們應該懂吧,後面的同學還有很多在笑,我當時就急了,越急越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也不知道後面該說什麼,一場非常糟糕的演講,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和我一起競演的同學告訴我,都不知道我在講臺上講了啥,就像放鞭炮一樣,噼裡啪啦地說個不停。
從這時開始,大學裡,很多時候我開始少講話,因為我一講話,經常變成了別人的笑柄,笑柄大家知道嗎,就是你講話時,他偏著頭眯著眼,表示沒聽懂,你再說一次,他再次偏著頭眯著眼表示聽不懂,第三次再說時,他還是這樣的表情,當然到了第四次,他也不好意思再偏頭眯眼了,而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講了,所以自信一次又一次的倍兒受打擊。
自己知道這是方言惹的禍,但是鄉音不是那麼容易說改過來就改過來的,比如邵陽方言裡,首先沒有鼻音和捲舌音,發音又不標準,所以本來音就不準,還快,聽起來就像放鞭炮,因為從小學到高中,老師講課也都是方言,很多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起害,在一個鎮裡面還好,出了一個鎮,那不得了,每個鎮方言都不一樣,雖然大部分都聽得懂,但是有時也會摸腦殼,尤其進入那些深山區裡,那些小數民族的方言又完全不一樣了,雖然大家只隔了一座山,但那個時代除了偶爾趕集走出大山外,平時一般他們都很少出來與大家交流,所以大家有時在集市上要交流,就是語言加動作的表達方式。
方言的存在其實特別能體現一個家鄉的文化,畢竟方言都是祖祖輩輩靠口頭傳承下來的,值得我們去保護方言,但是在現在人口流動性大的大環境下,如果去外面交流,帶有太重的方言口音,給交往帶來很大的不便利,所以我覺地至少像現在農村裡的學校,老師教學一定不能用方言,從小把孩子的普通話給教好。
下例我舉例些邵陽那邊的方言,說是邵陽方言,不過如果不是一個縣的還不一定聽得懂。
嗯是拱嗯制麼個(你是這裡做什麼)
涼嗯到懶嗯漆(明天到哪裡去)
嗯幾霧底果果乖海(你們家裡這麼漂亮)
嗯幾滴滴真煙幾好多席了?(你爺爺今年多少歲了?)
挖嚇、篩填(挖地,耕田)
冒少滴(不曉得)
今嗯呀嘎(今天晚上)
我覺得邵陽方言在最難懂的方言裡可以排前三,作為一個農村的娃,深受其苦。
我就是吃了方言的虧,搞得人生特不順,我小學一直是班長,初中嘛雖然不是班幹部,但是老師對的評價都很高,到了高中又是班長,學生會主席,人生感覺就到了巔峰。至少從這上面來看,小學當班長,成績肯定不差吧,人品肯定也沒得說,是那咱成績又好,品德又優良的學生,到了初中嘛,成績下滑了些,但品德還在嘛,到了高中又是班長又是學生會主席,這個時候評班幹部,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了,至少可以看出我的人品不錯吧,深得老師們喜愛。
得了,到了大學,離開了生我養我的故鄉,我開始走入人生低谷了,故事就從我的方言說起吧,一進大學,我也勇敢地參入了學生會主席的競選,那些學生會的其實職務我看不上,覺得我的大學時光,應該就是從學生會主席起步的,夢想很美好,現實一巴掌打得我找不到北。
在講臺上競演那一天,每個人都要上臺去演講,我當時連草稿都不帶,脫稿那種,你們懂吧,逼格很高的那種,就是鼻子朝天,眼裡感覺看不到人的,非常自信那種,覺得學生會主席鐵板釘釘就是我的,結果一輪演講下來,我的自信從這一刻起,就再也沒建起來,輪到我演講時,底下的人全懵了,我覺得我講得很好,但是底下的評委老師們全是額頭皺起來的,就是便秘時那種很痛苦的表情,你們應該懂吧,後面的同學還有很多在笑,我當時就急了,越急越不知道自己說了什麼,也不知道後面該說什麼,一場非常糟糕的演講,自己還沒有意識到,和我一起競演的同學告訴我,都不知道我在講臺上講了啥,就像放鞭炮一樣,噼裡啪啦地說個不停。
從這時開始,大學裡,很多時候我開始少講話,因為我一講話,經常變成了別人的笑柄,笑柄大家知道嗎,就是你講話時,他偏著頭眯著眼,表示沒聽懂,你再說一次,他再次偏著頭眯著眼表示聽不懂,第三次再說時,他還是這樣的表情,當然到了第四次,他也不好意思再偏頭眯眼了,而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講了,所以自信一次又一次的倍兒受打擊。
自己知道這是方言惹的禍,但是鄉音不是那麼容易說改過來就改過來的,比如邵陽方言裡,首先沒有鼻音和捲舌音,發音又不標準,所以本來音就不準,還快,聽起來就像放鞭炮,因為從小學到高中,老師講課也都是方言,很多我們那個年代的人都深受起害,在一個鎮裡面還好,出了一個鎮,那不得了,每個鎮方言都不一樣,雖然大部分都聽得懂,但是有時也會摸腦殼,尤其進入那些深山區裡,那些小數民族的方言又完全不一樣了,雖然大家只隔了一座山,但那個時代除了偶爾趕集走出大山外,平時一般他們都很少出來與大家交流,所以大家有時在集市上要交流,就是語言加動作的表達方式。
方言的存在其實特別能體現一個家鄉的文化,畢竟方言都是祖祖輩輩靠口頭傳承下來的,值得我們去保護方言,但是在現在人口流動性大的大環境下,如果去外面交流,帶有太重的方言口音,給交往帶來很大的不便利,所以我覺地至少像現在農村裡的學校,老師教學一定不能用方言,從小把孩子的普通話給教好。
下例我舉例些邵陽那邊的方言,說是邵陽方言,不過如果不是一個縣的還不一定聽得懂。
嗯是拱嗯制麼個(你是這裡做什麼)
涼嗯到懶嗯漆(明天到哪裡去)
嗯幾霧底果果乖海(你們家裡這麼漂亮)
嗯幾滴滴真煙幾好多席了?(你爺爺今年多少歲了?)
挖嚇、篩填(挖地,耕田)
冒少滴(不曉得)
今嗯呀嘎(今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