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北京市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風險防控、監管、政策、市場、信用、聯防聯控等九大體系,搭建起首都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為提高環境治理的精準性、科學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有力地實施綠色北京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實施方案》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指導意見》)精神,結合北京實際,從結構上,增加了“風險防控”“聯防聯控”兩個體系,調整形成了“監管”“政策”兩個體系。從內容上,在落實和細化《中央指導意見》措施任務的同時,結合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拓展了企業責任主體範圍,增加了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等內容。
健全嚴明的領導責任體系
落實黨政主體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生態環境保護”。明確市、區、街道(鄉鎮)事權劃分。科學實施考核評價。建立生態環保督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內的監督體系。
健全務實的企業責任體系
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包括髮展高精尖產業、退出汙染產能、清潔生產。完善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體系。對工業企業、醫療機構、交通運輸企業、汙水垃圾集中處置單位等,明確治汙減排責任和內容,重點碳排放單位依法履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義務。公開環境治理資訊,鼓勵排汙單位透過開放日等形式向社會開放。
健全積極的全民行動體系
發揮市民服務熱線作用,加強輿論監督。群團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環境治理,開展科普教育。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約束作用。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健全嚴密的風險防控體系
構建科學有序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機制,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防範環境風險,提高危廢收運處置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健全輻射安全監管體系、環境應急機制。
健全嚴格的監管體系
推進完善大氣、水、土壤、噪聲汙染防治以及碳排放控制等法規標準。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細化市、區、街道(鄉鎮)執法職權清單。規範監測事權,最佳化監測網路,提高監測預報、綜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化、資訊化水平,建設“網際網路+監管”系統,提高執法效能。加強司法制度建設。
健全有效的政策體系
將生態環境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提高使用績效。健全補償機制,補償資金與環境質量改善相掛鉤,並用於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健全規範的市場體系
平等對待各類主體,深化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發展環保產業,鼓勵開展技術創新。創新環境治理模式。調整汙水垃圾、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收費機制,以及水電等價格機制。
健全完備的信用體系
建立環境治理政務失信記錄機制。實施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評價,依法依規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
健全聯動的區域聯防聯控體系
推動出臺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結構的政策,以及區域大氣汙染傳輸監控評估等機制。協同實施潮白河、永定河等流域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保護好密雲水庫、官廳水庫。
為確保有效落實,《實施方案》要求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加強對環境治理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各區和市有關部門要分年度制定落實任務清單、措施清單。
3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北京市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健全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風險防控、監管、政策、市場、信用、聯防聯控等九大體系,搭建起首都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四梁八柱”,為提高環境治理的精準性、科學性、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有力地實施綠色北京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實施方案》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指導意見》)精神,結合北京實際,從結構上,增加了“風險防控”“聯防聯控”兩個體系,調整形成了“監管”“政策”兩個體系。從內容上,在落實和細化《中央指導意見》措施任務的同時,結合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拓展了企業責任主體範圍,增加了應對氣候變化、建設“網際網路+監管”系統等內容。
健全嚴明的領導責任體系
落實黨政主體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生態環境保護”。明確市、區、街道(鄉鎮)事權劃分。科學實施考核評價。建立生態環保督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在內的監督體系。
健全務實的企業責任體系
推進生產方式“綠色化”,包括髮展高精尖產業、退出汙染產能、清潔生產。完善排汙許可“一證式”管理體系。對工業企業、醫療機構、交通運輸企業、汙水垃圾集中處置單位等,明確治汙減排責任和內容,重點碳排放單位依法履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義務。公開環境治理資訊,鼓勵排汙單位透過開放日等形式向社會開放。
健全積極的全民行動體系
發揮市民服務熱線作用,加強輿論監督。群團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環境治理,開展科普教育。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約束作用。加強宣傳教育,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健全嚴密的風險防控體系
構建科學有序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機制,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防範環境風險,提高危廢收運處置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健全輻射安全監管體系、環境應急機制。
健全嚴格的監管體系
推進完善大氣、水、土壤、噪聲汙染防治以及碳排放控制等法規標準。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細化市、區、街道(鄉鎮)執法職權清單。規範監測事權,最佳化監測網路,提高監測預報、綜合分析能力。提高科技化、資訊化水平,建設“網際網路+監管”系統,提高執法效能。加強司法制度建設。
健全有效的政策體系
將生態環境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提高使用績效。健全補償機制,補償資金與環境質量改善相掛鉤,並用於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綠色金融,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健全規範的市場體系
平等對待各類主體,深化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最佳化營商環境。發展環保產業,鼓勵開展技術創新。創新環境治理模式。調整汙水垃圾、危險廢物處理處置收費機制,以及水電等價格機制。
健全完備的信用體系
建立環境治理政務失信記錄機制。實施企業環保信用等級評價,依法依規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
健全聯動的區域聯防聯控體系
推動出臺有利於最佳化區域產業、能源、運輸和用地結構的政策,以及區域大氣汙染傳輸監控評估等機制。協同實施潮白河、永定河等流域汙染治理和生態修復,保護好密雲水庫、官廳水庫。
為確保有效落實,《實施方案》要求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加強對環境治理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各區和市有關部門要分年度制定落實任務清單、措施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