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都鐸王朝前兩集,總的來說感覺不太好。
像美華人拍的其他歷史劇一樣(當然也和中國的很多歷史劇一樣),演員穿著英國服裝演著英國故事,但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英華人。
應該說,編劇的選材是很好的。
法華人評價英華人的“被子裡只有暖瓶”,向來循規蹈矩的英華人只有在都鐸王朝才上演了法國幾百年都在上演的故事:陰謀、暗殺、偷情,而這些是現成的電視劇素材。
都鐸王朝在播出前就成功了一半。
不過,沒有感覺,成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問題。
昨晚看了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摔跤那場戲,質疑亨利八世都三十歲了怎麼還像個愣頭青。
男一號的表演讓我無法接受,他不是在演性格豪爽但專橫、殘忍、頗有手段的亨利八世,他是在演伊麗莎白一世那位衝動、暴躁的情人——羅伯特埃塞克斯伯爵。
亨利八世應該鋒芒畢露,但不應該陰險。
他的城府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隱藏在他看似不動聲色地追求聲色犬馬的生活當中。
我不知道男一號是否是美華人喜歡的那種型別,可能吧。
那樣的自信滿滿、野心勃勃。
但是,我要看下去,因為安妮博林。
安妮博林出場時的眼神就一下子吸引我了。
公平地說,她沒有她的姐姐瑪麗博林好看,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她有種讓人無法忘卻的特質。
Natalie Dormer的那雙眼睛就很傳神地詮釋了這種特質。
等著看安妮博林怎麼用這雙眼睛顛覆英國的天主教會。
附:都鐸王朝主要人物簡介亨利八世:人人都知道亨利八世改變了英國的國教,還有,他有六個妻子。
不過人們對他的瞭解應該是從他的離婚官司開始,那時他已經三十四歲了。
十八歲登上王位,之後的十六年並不是空白。
他參加了當時法國和西班牙在義大利的戰爭,但並沒有派兵,而是派出了他的外交使臣。
1521年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萊舉行了會晤。
在北部邊境,1513年英國大勝蘇格蘭,蘇格蘭歷史上最能幹的國王詹姆士四世在戰爭中死去。
繼位的詹姆士五世是亨利八世姐姐瑪格利特公主的兒子。
1511年,他與岳父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五世簽訂了《威斯敏斯特條約》,共同對抗法國。
1519年,馬丁路德在德國開始宗教改革時,亨利八世居然寫了一片攻擊馬丁路德的文章,頗得教皇的欣賞,只是沒想到幾年後一切都變了。
沃爾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寵臣和權臣。
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國君主眼中圓滑的外交官,國王眼中的治國能臣。
但亨利八世的原則就是,決不允許一個大臣長時期獲得自己的恩寵。
沃爾西在1521年前後仍是聲威赫赫,甚至極有可能成為新任教皇。
但很快,因為離婚官司無法獲得羅馬教會的批准,亨利八世遷怒於沃爾西,指責他從中作梗,充當了教皇的走狗。
1529年,沃爾西被解職,次年死於獄中。
托馬斯摩爾:《烏托邦》的作者,人道主義者,亨利八世的秘書和顧問。
1529年因沃爾西的離職而成為大法官。
但他虔誠的宗教信仰依舊無法讓亨利滿意,離婚官司陷入僵局。
1533年,摩爾被處死。
摩爾說“我最珍視的就是我的氣節”,多年後,他果然為了自己的氣節而死。
白金漢公爵:這個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紹一下。
他曾說“這是我的王冠,我的宮廷”,這話其實不假。
都鐸王朝的王位得來是有些非法。
金雀花王朝晚期的愛德華三世子嗣眾多。
長子早逝,留下一子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無嗣而終,王位落入愛德華三世第四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兒子亨利四世之手。
亨利四世的登基激化了王室內部的權力鬥爭,因為約克家族認為自己也有權繼承王位。
約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第五子的直系男性後裔,更娶了愛德華三世第三子利奧奈爾的獨生女伊麗莎白。
因為英國王室女人也可繼承王位,所以約克家族的繼承權其實排在蘭開斯特家族之前,雙方隨即發生了內戰,史稱“玫瑰戰爭”。
亨利四世的孫子亨利六世戰敗,被殺,約克家族的首領愛德華四世登基。
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逃到了法國,在那裡,他們宣稱亨利都鐸是他們的首領。
亨利都鐸是誰?他的母親瑪格利特女士是約翰岡特的一個孫女,可瑪格利特的祖母並不是約翰岡特的合法妻子。
當年,約翰岡特曾迫使國會承認他和凱瑟琳辛沃德婚姻有效,但在教會看來他們的結合是非法的,所以瑪格利特女士乃至亨利都鐸都只能很勉強地稱為蘭開斯特家族的繼承人。
不過數年後,亨利都鐸打敗了理查三世,奪取了英國王位。
可能是心虛,他娶了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這樣就將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連在了一起。
看了都鐸王朝前兩集,總的來說感覺不太好。
像美華人拍的其他歷史劇一樣(當然也和中國的很多歷史劇一樣),演員穿著英國服裝演著英國故事,但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英華人。
應該說,編劇的選材是很好的。
法華人評價英華人的“被子裡只有暖瓶”,向來循規蹈矩的英華人只有在都鐸王朝才上演了法國幾百年都在上演的故事:陰謀、暗殺、偷情,而這些是現成的電視劇素材。
都鐸王朝在播出前就成功了一半。
不過,沒有感覺,成了這部電視劇最大的問題。
昨晚看了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摔跤那場戲,質疑亨利八世都三十歲了怎麼還像個愣頭青。
男一號的表演讓我無法接受,他不是在演性格豪爽但專橫、殘忍、頗有手段的亨利八世,他是在演伊麗莎白一世那位衝動、暴躁的情人——羅伯特埃塞克斯伯爵。
亨利八世應該鋒芒畢露,但不應該陰險。
他的城府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隱藏在他看似不動聲色地追求聲色犬馬的生活當中。
我不知道男一號是否是美華人喜歡的那種型別,可能吧。
那樣的自信滿滿、野心勃勃。
但是,我要看下去,因為安妮博林。
安妮博林出場時的眼神就一下子吸引我了。
公平地說,她沒有她的姐姐瑪麗博林好看,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她有種讓人無法忘卻的特質。
Natalie Dormer的那雙眼睛就很傳神地詮釋了這種特質。
等著看安妮博林怎麼用這雙眼睛顛覆英國的天主教會。
附:都鐸王朝主要人物簡介亨利八世:人人都知道亨利八世改變了英國的國教,還有,他有六個妻子。
不過人們對他的瞭解應該是從他的離婚官司開始,那時他已經三十四歲了。
十八歲登上王位,之後的十六年並不是空白。
他參加了當時法國和西班牙在義大利的戰爭,但並沒有派兵,而是派出了他的外交使臣。
1521年與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在加萊舉行了會晤。
在北部邊境,1513年英國大勝蘇格蘭,蘇格蘭歷史上最能幹的國王詹姆士四世在戰爭中死去。
繼位的詹姆士五世是亨利八世姐姐瑪格利特公主的兒子。
1511年,他與岳父西班牙國王費爾南德五世簽訂了《威斯敏斯特條約》,共同對抗法國。
1519年,馬丁路德在德國開始宗教改革時,亨利八世居然寫了一片攻擊馬丁路德的文章,頗得教皇的欣賞,只是沒想到幾年後一切都變了。
沃爾西主教:亨利八世早期的寵臣和權臣。
他是平民眼中的大救星,外國君主眼中圓滑的外交官,國王眼中的治國能臣。
但亨利八世的原則就是,決不允許一個大臣長時期獲得自己的恩寵。
沃爾西在1521年前後仍是聲威赫赫,甚至極有可能成為新任教皇。
但很快,因為離婚官司無法獲得羅馬教會的批准,亨利八世遷怒於沃爾西,指責他從中作梗,充當了教皇的走狗。
1529年,沃爾西被解職,次年死於獄中。
托馬斯摩爾:《烏托邦》的作者,人道主義者,亨利八世的秘書和顧問。
1529年因沃爾西的離職而成為大法官。
但他虔誠的宗教信仰依舊無法讓亨利滿意,離婚官司陷入僵局。
1533年,摩爾被處死。
摩爾說“我最珍視的就是我的氣節”,多年後,他果然為了自己的氣節而死。
白金漢公爵:這個人在第二集就死了,但有必要介紹一下。
他曾說“這是我的王冠,我的宮廷”,這話其實不假。
都鐸王朝的王位得來是有些非法。
金雀花王朝晚期的愛德華三世子嗣眾多。
長子早逝,留下一子理查二世。
理查二世無嗣而終,王位落入愛德華三世第四子蘭開斯特公爵約翰岡特的兒子亨利四世之手。
亨利四世的登基激化了王室內部的權力鬥爭,因為約克家族認為自己也有權繼承王位。
約克家族是愛德華三世第五子的直系男性後裔,更娶了愛德華三世第三子利奧奈爾的獨生女伊麗莎白。
因為英國王室女人也可繼承王位,所以約克家族的繼承權其實排在蘭開斯特家族之前,雙方隨即發生了內戰,史稱“玫瑰戰爭”。
亨利四世的孫子亨利六世戰敗,被殺,約克家族的首領愛德華四世登基。
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逃到了法國,在那裡,他們宣稱亨利都鐸是他們的首領。
亨利都鐸是誰?他的母親瑪格利特女士是約翰岡特的一個孫女,可瑪格利特的祖母並不是約翰岡特的合法妻子。
當年,約翰岡特曾迫使國會承認他和凱瑟琳辛沃德婚姻有效,但在教會看來他們的結合是非法的,所以瑪格利特女士乃至亨利都鐸都只能很勉強地稱為蘭開斯特家族的繼承人。
不過數年後,亨利都鐸打敗了理查三世,奪取了英國王位。
可能是心虛,他娶了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麗莎白,這樣就將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連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