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俊南PLA
-
2 # 能省居筆記
我的第一感受是:科技的進步即超乎普通人的想象,又處於正常的發展路徑中,一個傳統工業時代過去了,一個基於科技的工業智慧時代已經到來。
智慧機替代小靈通不僅僅是終端裝置的變化和技術含量的提高,也代表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資訊流通更快,生產效率更高,溝通更便捷,資訊壁壘逐漸不再是人與人交往的直接障礙。基於智慧終端、5G技術、機器學習和預測、大資料分析等技術,產生了更多新的商業形態和機會,比如現在的打車、外賣、團購、點評等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APP,在十幾年前小靈通時代是不敢想的,根本沒有技術基礎去支撐你去做這些商業模式的創新。
火車從綠皮車到高鐵首先代表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中國以後將更多的以大國、強國、特別是製造業強國的姿態去面對世界(當然話說回來,在尖端精密製造業,基礎科學研究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不僅僅是方便大家的出行,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基於高鐵速度,讓整個中國經濟都產生提速的效果,各種高鐵2小時、3小時、4小時經濟帶層出不窮,高鐵拉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例如旅遊、基建、零售等),進一步促進了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從戰略意義上來說,高鐵也會推動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帶的發展,高鐵走出去,落地到一帶一路國家,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圖景。
以上是我的直觀感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3 # 紀錄片部落
自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已經有40屆大學生走進“象牙塔”。
轉眼又是一年開學季,00後們即將步入大學校園。從鐵飯盒到手機,從綠皮車到高鐵,更新換代的“入學裝備”就像一個時代的記憶符號,折射著幾代人的生活變遷。在這些不同時代的行囊裡,開學也意味著不同的意義。
60後:帶著使命感上學去
1981年,高考剛剛恢復4年。
陳松濤考上了當時的南京工學院,但他不是通過錄取通知書知道的這個結果,而是靠全縣的廣播,喇叭裡宣佈他以全縣第二的成績被全國重點高校錄取了,當時他正在田裡幫母親幹農活。
上世紀80年代,是知識開始漸漸流行的時代,又是一個被人譽為“文化復興”的時代。高考恢復不久,錄取率不到10%,沒有擴招,也沒有高收費的民辦高校,所謂的“百裡挑一”,考上了就意味著你是國家幹部,畢業是包分配的,所以陳松濤說他們都是帶著“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打心底裡的自豪感去開學的。
父親是一位高階鉗工,給他親手打造了一個大樟木箱子,他至今還保留著。母親給他在箱子裡塞上了厚厚的老棉被,陳舊的被子夾帶著熟悉的味道,很久以後他才明白那是一種對家的思念。
“那時候生活很簡樸,入學的必備品就是鐵飯盒,因為食堂沒有公共的餐具,還有一床被褥。愛乾淨的女孩子還會帶著深藍色套袖、純棉的白色襪子,2毛一包的雪花膏已經很上檔次。”
綠皮火車載著他從江南小鎮,搖啊搖地搖了五個小時來到了南京,他第一次獨自出遠門,第一次到大城市,也是平生第一次穿皮鞋,母親給他做的豬皮鞋,他穿了大學的整整4年。而現在,從這個小城到南京的高鐵時長是18分鐘。
下了火車,接站的師兄就帶著他們坐公車來到了學校,“早上就趕路,餓了一天,晚上在食堂吃了大學的第一頓飯,大排骨配的青菜和白米飯,花了一毛五。” 陳松濤說,那也是他第一次吃到“大排”。
他很快給家裡寫了封信,告訴他們自己平安到了,郵件要走一個星期。但其實直到他大學畢業,家裡也不知道陳松濤讀的是文科還是理科,只知道反正畢業就能當城裡人了。
寢室的門牌是317,住了五個專業的學生,但大家很快就熟絡了,聽說市中心的百貨大廈裡啥都有,幾個人很快就去開了個眼,什麼鳳凰單車、海鷗相機、回力鞋,激動了半天。在上世紀80年代,手錶被視為奢侈品。愛時髦的同學手腕上都會戴一塊表。晚上能在被窩裡聽收音機,那時候是件很享受的事情。吉他是那個年代大學生,尤其是男生夢寐以求的奢侈品。
那些年的宿舍裡,除了電燈外,還新增了電風扇,但沒有電腦。排隊在公共衛浴間洗澡,還是冷水澡。大熱天酷暑難耐,只能靠兩隻“噪音”電風扇不時地掃點風。面積很小,連室外晒衣服的空間都得“排檔期”……八人間裡上下鋪的兄弟,操場上的校園民謠,雖然條件現在看來有些許艱苦,但那卻是很多人的青春記憶。
90後:學會和家裡“斷奶”
2008年,汶川地震剛剛過去四個月。
離開家的那天,郭怡去學校看了一眼已經傾斜成危樓的教學樓,她在這裡度過了整個高中,直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汶川地震波及到了這個位於陝西漢中的小城,同學們攥著筆和習題驚惶地向外跑去。此後,其他年級放假了,而高三學生搬到了操場上課。
她清楚地記得6月7日,第一場語文考試,“特別緊張,豎起耳朵注意著有沒有鑼鼓聲!因為前一天我們做了地震疏散演練,萬一地震來了老師會敲鑼,所有考生要統一聽訊號。”
因為一場地震,原本計劃的開學前的旅遊取消了,郭怡覺得自己長大了很多。
她考上了北京的一所985高校,爸媽帶著表弟,一家人坐了27個小時的火車,浩浩蕩蕩送她上學去了,行李箱也已經從笨拙的木箱演變成了帶輪子的拉桿箱。第一頓飯是北京西站外的豆腐腦——北京特有的澆了滷子的豆腐腦,吃完這頓飯,他們就在中關村南大街堵了四十分鐘。
從學校西門進去的瞬間,郭怡就被熱鬧的陣勢“嚇壞”了。廣場上有各種社團拉著的招新橫幅,還有穿著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T恤的年輕人不時地跑上來跟她推銷電話卡,當然,幾乎每個新生都是帶著父母一起來的,在學校門口哭哭啼啼即將分別的一家子人,成為了她記憶力獨特的風景。
手機在那個時候已經成為了開學的“標配”,郭怡記得她的手機是諾基亞的,1999元,巧克力色,0.9釐米厚,在當時已經算是很薄了。
開學並不意味著結束了高考的緊張,進入了輕鬆的節奏。從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大學就有“鐵飯碗”已經成為歷史。開學第一週,學院就組織了英語摸底考試,很多同學已經帶著託福、雅思的書在學了。
寢室的姑娘們陌生地友好著,從那時起,她們要真正意義上和父母分開生活了。獨生子女們對即將“斷奶”的生活,懷著新鮮感和憧憬,甚至開始了自謀生路,“寢室裡有個姑娘被忽悠去賣洗髮水賺錢,結果進了幾大箱子,洗髮水沒賣出去,倒是堆滿了整個宿舍。”
00後:赤手空拳的開學季
2017年,大學新生裡出現了00後的面孔。
今年,17歲的張揚以第一志願第一專業被杭州一所高校錄取,比同齡人更早地進入大學。00後新生已經“搶灘”登陸大學,清華大學今年共迎來428名“00後”,佔新生總人數的11.4%,最小的一名00後學生只有13歲。在7206名武漢大學新生中,1999年出生的有4477人,佔62.13%。00後有1029人,佔14.28%。
與“前任”相比,00後更像是“赤手空拳”來到了學校。最新快遞資料顯示,“行李比人先到、一身輕鬆上學,”用快遞將生活用品、衣服及被褥寄到學校成為00後大學生報到新的流行趨勢。單車、洗衣機……包括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的大件行李統統都可以比學生先行“報到”,新生手拉肩扛沉甸甸行囊的畫面已經消失。
學校一早就給張揚發了簡訊,報到地點是東區宿舍2棟,而不是以往熱鬧的學校大廣場。因為早在開學之前,張揚已經通過學校官網繳納了學費,選好了宿舍,統一購買的床鋪也早早被放置在了宿舍裡。現在,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網路迎新,新生可以通過APP完成入學手續辦理和個人資訊採集。省去了新生排長隊報到的同時,卻也少了一絲開學的氛圍。
準大學生們的消費水準已然水漲船高,不可或缺的首先是數碼產品,手機、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單反相機組成了許多新生的“四大件”。以往8人擠一間的宿舍早已變成了“學生公寓”,上床下桌、洗衣機、獨立衛生間、熱水器和飲水機等等,也已經成為“標配”。
張揚和父母爭取的生活費是一個月2500元,但對於父母的工資他表示沒有什麼概念。而對於上學的規劃,他覺得大學更像是學生時代通往社會的過渡,學習知識和理解人生、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一個階段。“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我比較反感大家對00後的一些偏見,我們早就長大了。”
-
4 # 流年經雨話東西
通訊裝置從有線電話到公共電話,再到bb機然後大哥大,又開始慢慢無屏到有屏到彩屏到智慧。公共出行裝置的公共汽車從有軌客車無軌客車但客車,再到輕軌和地鐵,遠端出行裝置從綠皮車到高鐵。總之太多太多……
-
5 # 朱皮特
航母從瓦良格號到遼寧艦/中國產航母;
驅逐艦從051到052D/055;
護衛艦從053到054A/056;
殲擊機從殲八到殲十C/殲十六/殲二十;
武裝直升機從武直九到武直十/武直十九;
運輸直升機從直八到直二十;
運輸機從運八、運九到運二十;
大飛機從無到C919;
... ...
-
6 # 與貓有緣
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己買智慧機,而且是三星的。以前,因為工作中很難用到智慧機,一直用普通的手機。沒有覺得有啥不方便的。工作換了以後,再用普通的手機,就有點力不從心了。最後還是選了一款三星的手機。現在電腦幾乎不用了,但手機是形影不離了,甚至很多地方都用手機代替了,用的越來越順手。至於綠皮車,還是喜歡坐。除了票價便宜。還有和別人說說話,這樣旅途也不寂寞。況且時間並不比高鐵長多少。
-
7 # SUPVP
記憶裡就是小時候從四川到上海,要坐兩天兩夜的火車,從犍為到成都要坐五個小時的大巴。現在去哪,高鐵或者飛機都特別快捷方便,價格也不會很貴。
還有小時候天天蹲電視機前看電視劇動畫,現在開啟電腦,bilibili、愛奇藝、優酷、騰訊視訊等等,打開了就可以看網綜網劇英劇美劇日劇等等。
也就十幾年的時間呢……
回覆列表
我的第一感受是:科技的進步即超乎普通人的想象,又處於正常的發展路徑中,一個傳統工業時代過去了,一個基於科技的工業智慧時代已經到來。
智慧機替代小靈通不僅僅是終端裝置的變化和技術含量的提高,也代表了人們生產、生活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資訊流通更快,生產效率更高,溝通更便捷,資訊壁壘逐漸不再是人與人交往的直接障礙。基於智慧終端、5G技術、機器學習和預測、大資料分析等技術,產生了更多新的商業形態和機會,比如現在的打車、外賣、團購、點評等跟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APP,在十幾年前小靈通時代是不敢想的,根本沒有技術基礎去支撐你去做這些商業模式的創新。
火車從綠皮車到高鐵首先代表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崛起,中國以後將更多的以大國、強國、特別是製造業強國的姿態去面對世界(當然話說回來,在尖端精密製造業,基礎科學研究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不僅僅是方便大家的出行,背後更大的意義在於基於高鐵速度,讓整個中國經濟都產生提速的效果,各種高鐵2小時、3小時、4小時經濟帶層出不窮,高鐵拉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例如旅遊、基建、零售等),進一步促進了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從戰略意義上來說,高鐵也會推動中國一帶一路經濟帶的發展,高鐵走出去,落地到一帶一路國家,是多麼美好的一個圖景。
以上是我的直觀感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