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心永6
-
2 # 張慧敏Ms
1956年,夏培肅完成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工作,同時編寫了中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7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成功中國第一臺模擬式電子計算機。
1958年,中國第一臺計算機--103型通用數位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執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1960年,中國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計算機--107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3年,中國第一臺大型電晶體電子計算機--109機研製成功。
1964年,441B全電晶體計算機研製成功。
1965年,中國第一臺百萬次積體電路計算機"DJS-Ⅱ"型作業系統編制完成。
1967年,新型電晶體大型通用數字計算機誕生。
1969年,北京大學承接研製百萬次積體電路數位電子計算機 --150機。
1970年,中國第一臺具有多道程式分時作業系統和標準組合語言的計算機--441B-Ⅲ型全電晶體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2年,每秒運算11萬次的大型積體電路通用數位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中國第一臺百萬次積體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個機型先後研製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機研製成功。
1977年,中國第一臺微型計算機DJS-050機研製成功。
1977年4月,清華大學、安徽無線電廠和電子部6所組成聯合設計組,研製成功DJS-050微型計算機。這是國內最早研製生產的8位微型計算機。該機與Intel公司8080系列微型計算機完全相容。
1979年,中國研製成功每秒運算500萬次的積體電路計算機--HDS-9,王選用中國第一臺鐳射照排機排出樣書。
1981年,中國研製成功的260機平均運算速度達到每秒100萬次。
1983年,"銀河Ⅰ號"巨型計算機研製成功,運算速度達每秒1億次。
回覆列表
CPU 核心的發展方向是更低的電壓、更低的功耗、更先進的製造工藝、整合更多的電晶體、更小的核心面積(這會降低 CPU 的生產成本從而最終會降低 CPU 的銷售價格)、更先進的流水線架構和更多的指令集、更高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整合更多的功能(例如整合記憶體控制器等等)以及雙核心和多核心(也就是1個 CPU 內部有2個或更多個核心)等。 CPU 核心的進步對普通消費者而言,最有意義的就是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效能更強的 CPU .
在 CPU 漫長的歷史中伴隨著紛繁複雜的 CPU 核心型別,以下分別就 Intel CPU 和 AMD CPU 的主流核心型別作一個簡介。主流核心型別介紹(僅限於桌上型電腦 CPU ,不包括筆記本 CPU 和伺服器工作站 CPU ,而且不包括比較老的核心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