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57205839842077

    一般在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接近於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

    由於降水的自然變率很大,人工增加降水量的幅度較小,如何估價人工降水的效果就顯得十分困難。人工催化增加的降水量,是催化後的實際降水量和不經催化的自然可能降水量之差。實際降水量可以測定,但能否正確估價自然可能降水量,就成了效果檢驗的關鍵。在對降水的物理規律認識不足的情況下,主要依靠統計學的方法對自然可能降水量作出估價。初期的統計檢驗方法,多數採用迴歸統計法,在人工催化目標區附近選擇一個不受催化影響的地區作為對比,用歷史資料建立目標區和對比區降水量的迴歸方程。把人工降水試驗期間對比區的降水量代入迴歸方程,求出目標區的自然可能降水量,再與目標區實測降水量對比,就可估價人工降水的效果。採用這種方法對於同一次試驗,選用不同的對比區或者不同年限的歷史資料作對比,得出的結果,可能出入很大,所以這種方法的可信度不高。一般認為隨機試驗可以避免主觀的偏差得到統計學上的可信估價。隨機試驗是把適合於人工降水的試驗機會(試驗單元)按照隨機規則(例如抽籤)分成兩組:一組催化並觀測,另一組不催化只觀測,作對比。當試驗單元足夠多時,隨機決定的兩組試驗單元的自然條件應該只有極小的系統性差別,而兩組試驗實測降水量的系統性差異,就可以歸之為人工催化的結果。判斷催化效果,存在著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當判斷催化有效而實際無效時,常以顯著度水平來表示這種可能性。顯著度水平越小,判斷催化有效的可信度越高。在人工降水試驗中,一般要求顯著度水平小於5%,即可信度大於95%。人工降水的效果受雲和其他條件所制約。在某種條件下可能有顯著的正效果,在另一種條件下可能無效甚至出現負效果。不分條件籠統地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的效果往往不顯著。把試驗單元按照某種指標分成幾類分別統計,有時就能得出比較顯著的結果。例如在冷雲催化試驗中按雲頂溫度分類,統計得出,在一定溫度區間裡有比較顯著的效果。從人工降水研究來說,僅對降水增量作出估價是不夠的,必須對整個物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確切的瞭解。如催化劑在雲中指定部位是否達到了一定的濃度,冰晶或大滴的濃度是否明顯增加等。觀測和統計這些宏觀和微觀特徵量的變化,可從物理過程上分析人工催化的效果。這種觀測檢驗,稱為人工降水效果的物理檢驗。如在冷雲試驗中觀測到催化後冰晶濃度增大,過冷水滴減少,說明人工催化對雲的微物理過程已起到作用。一般認為,人工降水的科學試驗,必須根據統計學的要求,嚴格按照預定的設計進行長時間的試驗,同時對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進行細緻的野外探測和數值模擬,才能使試驗具有比較堅實的物理基礎和統計的可信度。由於水資源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人工降水試驗作為開發水資源的一種潛在手段,受到廣泛的重視。世界上先後有大約八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這項試驗,其中以美國、澳洲、中國和蘇聯等國的試驗,規模較大。1958年以後,中國北方各省,曾用飛機向大範圍層狀雲中播撒乾冰或碘化銀等成冰催化劑,試圖增加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中國南方各省,也曾用飛機或高射炮向積狀雲內播撒鹽粉或碘化銀等催化劑,以期增加夏旱時期的降水量。但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中的很多基本問題,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效果檢驗還有很多困難。人工避雨是相對人工降雨而言的,人工降雨的目的是讓不降雨的雲層降雨,而人工避雨的目的是讓降雨的雲層降雨提前、不降雨或降雨推遲。人工避雨一般分兩步,也可以只有一步。第一步:提前降雨,在降雨雲到達避雨區之前實施人工降雨,讓雲層雨量減少。第二步:屆時避雨,在降雨雲到達避雨區上空時發射避雨彈使雲層不降雨或降雨推遲。人工避雨在現在或許不切實際,但是人類的發展是必走這一步的,一些重要時刻實施人工避雨不見得不行,有所備才會處世不驚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在農村養黃鱔、泥鰍、青蛙、甲魚等水產品,你覺得哪個技術難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