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明834
-
2 # 淡泊叄拾而立
答:二戰沒有捲入戰爭的國家,他們選擇中立。這些國家有: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等
-
3 # 使用者8599111374535
持續6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將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不過,也有一些國家沒有捲入戰爭,選擇中立。這些國家中,不乏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等人們耳熟能詳的國家。
當二戰的槍炮聲在全球轟鳴時,這些國家在做什麼?他們真的守住了中立身份嗎?
阿根廷是一個位於南美洲的大國,國土面積約278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排名第8。20世紀初,阿根廷經濟發達,一度是世界第七富有國家、南美洲第一強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阿根廷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阿根廷依然維持中立身份。可是,由於阿根廷在馬島之爭上與英國關係不佳,又受到美國的橫加干涉,便採取了親近德國的態度。所以,在二戰中,阿根廷明裡是中立國,暗裡親近軸心國。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儘管在1945年3月27日,阿根廷曾經向軸心國宣戰,但在二戰結束後,阿根廷收留了一批從歐洲逃出來的納粹分子,直到幾十年後才放棄對他們的保護。
在南美洲,還有厄瓜多、巴拉圭、秘魯、智利、委內瑞拉、烏拉圭等國家在二戰前期保持中立,沒有被捲入戰爭。到了1945年初,這些國家陸續向軸心國宣戰,這讓軸心國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在歐洲,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瑞士、土耳其、愛爾蘭6個國家是公認的中立國家。
西班牙在16、17世紀是著名的海洋強國,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領土遍及歐洲、美洲和亞洲,面積達3150萬平方公里。17世紀後,西班牙被英國、法國超過,實力大幅度下降,成為歐洲的二流國家,不得不在一戰和二戰中都採取中立的態度。
由於西班牙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在二戰中向同盟國和軸心國出售鎢,並將從同盟國購買的糧食和石油加價賣給德國。
葡萄牙是與西班牙同期崛起的海洋強國,還在1494年與西班牙籤署《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打算將全世界一分為二瓜分了。
在一戰中,葡萄牙加入協約國陣營,派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赴法國參戰。二戰爆發後,葡萄牙名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親近軸心國。
瑞典最輝煌的時代是在17世紀—18世紀,當時瑞典控制了北歐及波羅的海地區。後來,隨著俄國的興起,瑞典每況愈下。
在一戰和二戰中,瑞典都宣佈中立。但在二戰中,德國明確表示:“只有傾向於德國的中立才是保證不被侵犯的唯一道路。”因而瑞典被迫採取了親近軸心國的態度,並在戰爭中運送了214萬名德軍士兵和10萬節車皮物資到前線,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在二戰中的態度模稜兩可。一方面,瑞士親近同盟國。當德國戰鬥機和轟炸機借道瑞士領空時,被瑞士擊落4架;同時有不少英國戰鬥機借道瑞士領空飛往義大利,卻得到了瑞士的預設。另一方面,瑞士親近軸心國。許多親近德國的組織在瑞士境內大肆活動,德國從瑞士進口了大量戰略物資。
二戰時,在瑞士人中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個星期裡有6天我們為納粹工作,剩下的1天我們為同盟國祈禱。”這反映了瑞士人的無奈。
土耳其的前身是崩潰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奧斯曼帝國。在二戰中,土耳其採取中立的態度。可是,由於土耳其位於歐洲和亞洲交匯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被交戰雙方拉攏。土耳其實力不夠強大,誰都不敢得罪,只好在各方勢力中虛與委蛇,左右逢源。
1945年2月23日,土耳其在英國的壓力下,對德國宣戰。
愛爾蘭屬於英聯邦的成員國,一直吵鬧著要“分家”,不願意為英國作戰。開戰後,愛爾蘭向德國宣佈中立國的立場,德國則保證不會入侵愛爾蘭。
由於軸心國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直有代表存在,1944年美國希望愛爾蘭將軸心國代表從都柏林驅走,遭到愛爾蘭的強硬拒絕。愛爾蘭總統埃蒙·瓦勒拉表示,他們不怕任何侵略者,不惜戰至最後一人。美國只能放棄這一想法。
不過,在戰爭期間,有6萬多愛爾蘭士兵加入了英國軍隊,為同盟國而戰。
在非洲,埃及屬於中立國;在亞洲,有敘利亞、黎巴嫩、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沒有捲入戰爭。到了1945年,這些國家紛紛對軸心國宣戰。
回覆列表
=次大戰應該是中立國家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