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傻吃悶睡871

    勸孩子刻苦讀書是為了自己,最好的詩句莫過於宋真宗趙恆的《勸學詩》——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此外,還有汪洙的《神童詩》——

    “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所有這些詩句,全都是赤裸裸的具有超強誘惑性的措辭,大意是說——

    刻苦努力吧,美麗的姑娘殷切等待你,渴盼成為你的老婆;

    瘋狂背誦吧,其他人出門必須佩戴寶劍,以自我防衛;你出門啥也不要,滿腹才華、生花妙筆就是你天然的護衛,走遍天下沒人敢動你。

    事實上,古往今來相類似的規勸努力的說法實在太多,前些年有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細細品味,跟《神童詩》“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之說在某種程度上可謂非常接近或相似。

    閒話至此,忽然想到孟子的兩句名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如果不好好讀書,沒啥本事和能耐,顧好自身就不錯了。如果讀好書,官場順利,不僅要顧好自身和家庭,還要救助天下,全都過上好日子啊。

  • 2 # 獵人與自然

    對於孩子要感同身受的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並不容易。主要途徑有,一是理論說教,這個方法是基礎,但不是有效的好方式;二是透過實踐教育,可能更符合未成人認識世界的過程。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一、從孩子遇見問題時入手

    當孩子遇上問題時,讓他從書本中找方法、找答案。從讀書的實用性上,感知讀書的用處。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師長很多時候不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的原因。

    從問題入手,讓孩子從解決問題中認清讀書的用處。這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成就感的方式。孩子讀書中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到讀書是自己的需要。

    二、從孩子好奇心發生時入手

    借讀書滿足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體會到讀書的好處。他的很多興趣或問題,非常我們大人完全清楚或掌握,這時可以和他一起讀書,既增長自己的知識缺少、滿足他的好奇心,又實現親子間共同成長的需求。

    好奇心是一個人做事的動力,同時也是一種興趣的基礎;透過好奇心的滿足與解決,最能體驗到讀書的用處和成就感,讓孩子有讀書的動力。

    三、從孩子擅長的方面入手

    從特長入手,讓孩子找到讀書的成就感。讀書整體上一種比較辛苦的腦力精神活動。這種付出,如果能獲得對等的成就滿足,那麼就會感覺值得。

    孩子擅長的事情,一般比較容易做成,同時獲得成就感,實現讀書的自我價值。讀書能實現他的價值後,讀書也變成一種自主需求。

    總體上說,讓孩子明白讀書為自己,首先從個人需求滿足入手,實現第一層次的感受需要;其次從其好奇心的驅動力入手,讓他有主觀能性;最後,從孩子擅長容易的科目內容入手,讓他獲得成就感,實現自我價值。

  • 3 # 隱士夢言

    可以讓孩子真正理解“讀書是為了自己”的概念,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接觸到社會的磨鍊和捶打,讓他們親身去感受到讀書的價值。而不是透過家長或老師的嘴巴來傳達這個概念。

    回想2000年的時候,我當時大專畢業。在之前上學的時候,我從高中開始,就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了。那個時候的我,高傲、自大,認為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水平,已經足夠應對各種社會難題,已經足夠能適應社會工作了。結果高中成績一落千丈,只能以上大專收場。

    不過在當時,大專也屬於高學歷了,我同學當中的80%的人,都沒上過高中,都是以中專技校作為學生時代收尾的。我的大專,已經算是其中的中上水平了。

    不過大專學歷,在經歷社會求職的時候,到底是不具備什麼優勢的。大專畢業後的兩年時間裡,我先後做了皮包公司的推銷員、自己和哥們湊錢開小個體等工作,最終,我在一家賓館裡做了服務員,最基層的工作了。

    再之後,我大專的同學,拉我一起回學校續本科。這一次,我意外地發現,我再學什麼知識,都能輕鬆快速地掌握,對學習的興趣也大大地提升了,學習變成了一件輕鬆又快樂的事情了。

    事實證明,要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別人說一車話也不管用,自己親身體驗幾個月,就能有最深刻的感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病醫療保險,什麼時候可以全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