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兄海外

    對於柴鍋和土灶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因為用柴火煮飯後,小學生的我常常在剩下灰燼中掩埋三兩個紅薯,短短時間後,就可以聞到烤紅薯的芬香。

    但隨著時間推移,柴鍋、土灶越來越少,甚至銷聲匿跡,除了在做喜事上,才能一睹芳顏。

    為什麼呢?

    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先後經歷了從柴火——煤炭——電氣的使用過程。對於我而已,小學時,有柴火,中學時,是煤炭,之後就是電氣了。

    另一方面,用柴火,首先得有柴,筆者幼年時,每當放學後,就時常去後山拾柴,然後一捆或一包的扛回家;到了今天,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再去後山砍柴了。

    雖然柴火早已成為人們過去貧窮生活的一個縮影;不過,今天又開始以新奇、體驗的方式,再次進入那些追尋鄉村原味的人們的眼前,成為許多農家樂生財的重要手段之一。

  • 2 # 匯盈三農

    在農村長大的70後80後都知道,柴鍋、土灶做出來的飯菜特別美味。為什麼柴鍋、土灶反而越來越少了呢?

    在我的印象中,廚房裡有個大柴鍋做主食用,廚房門外側有個小土灶燒菜用,這幾乎是家家戶戶的標配。那麼隨著歷史的發展進步,柴鍋、土灶越來越少是必然現象。具體原因我來講解一下。

    人的因素

    前些年順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80後、90後、00後獨生子女較多,一家大多都是3-4口人,相比以前一家子成員7-8口,食飯量小了一大半,柴鍋費時間,煤氣灶、電磁爐的優勢就越來越明顯。

    農產品收入遠不夠家庭開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城裡打工了,留在農村種地的大都是老人,刨秸稈收秸稈談何容易啊。種、收機械化也就順氣自然了,秸稈大都回田了。那麼柴也就不夠用了。

    環境因素

    國家越來越重視環境,禁止亂砍亂伐。說實話年輕人都在外打工,老人也砍不動。柴鍋、土灶也就越來越少了。

    現在農村都蓋起了小別墅,誰家院裡放上一大堆秸稈,再說屋裡都裝修的那麼好,誰也不想燻黑了。當然了燒秸稈多少還是對環境有汙染的。

    國家政策因素

    有些地區國家推行實施了農村廚灶改造補貼,晚改不如早改,又有補貼自然大家也就比較樂意改造了。

    土灶曾經使生食變成了熟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雖然隨著歷史的進步,柴鍋土灶將變成歷史,但是大家不會忘記這歷史飲食文明的起源。

  • 3 # 食味春秋

    看到這個問題,筆者就想起了小時候,那個時候筆者經常和村裡的大孩子一塊上山撿柴。有時候撿到的木柴多得都燒不完,因此,在那個年代,農村家家戶戶的外面都能看到一些堆積的木柴,這些木柴除了燒火做飯,還用來給牲畜煮食。讓筆者印象很深的是,到了冬天,坐在土灶邊,燒著木柴烤著火,聽著大人聊著家常,也是一大快事。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了,大家開始不再燒柴火而開始燒煤球了,有些家裡飼養牲畜的則燒沼氣。再後來,連煤球和沼氣都退出了農村老百姓的生活,人們開始燒液化天然氣了,如今在筆者的家鄉農村,燒液化天然氣已經很普遍了,正是因為如此,農村的柴鍋、土灶才越來越少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以前,農村的山林灌木雜草較少,路道較多,如今,灌木叢生,山林茂密了許多,而山中的路道也只有一些痕跡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農村百姓不再燒柴火了,所以上山砍柴就自然少了,沒有人走,山上的路也就沒有路了。

  • 4 # 卜愛生活

    我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直到高中畢業,才逐漸離開了農村生活。那時的記憶現在還有些許,最初的記憶,住的叫草房,因為屋蓋是草做的緣故吧。牆是泥土插的,這土可不是隨便的,那得是黃泥土。窗戶是木製窗框,用玻璃、塑膠或紙來透光。木製的單開門進來就直接算是廚房了,但那時候沒人叫這名,都叫外屋地,這裡最顯眼的就是土灶大鐵鍋和大水缸了。你知道那時鍋和水缸為啥都挺大嗎,那時因為一般家庭都是六七口人甚至更多,所以鍋小了肯定不夠吃啊,用水是得挑水的,缸小了隨時挑也不合適,只能用盡量大的了。“外屋地”能看到的還有堆積一些柴火,碗架,好像也就沒有啥了…

    四十年之久,這裡經歷了兩次房屋重建,一次比一次先進美觀了,琉璃瓦、瓷磚照面,塑鋼窗、磚混院套…,屋內分設廳、臥室、廚房了,那口鍋還在但確實小了不少,爐灶不再那麼粗糙,那口大缸也小了許多…

    出門道路也不再泥濘,夜晚街道也能看見遠處的人影。村隊的院落裡也有了幾樣健身器材在矗立著,晚上嫂子們也會因為音樂扭起她們的舞姿。

    那時農村為什麼那樣呢,一個字“窮”,四十年後的今天,農村生活不變的是空氣是水…,變的是生活習慣…

    我在想,下一個四十年農村會是什麼樣呢?

  • 5 # 逐夢無懼253

    這個問題是大勢所趨,這要從天時地利人和說起,天時,現在農村人口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在以打工為生,家裡沒人再去弄柴火了,就是春節回來一下,大家也是相互間敘舊小聚,過完節又是走上異域他鄉。從地利講,人們現在大多在縣城或鎮上生活,天然氣燒飯清潔且衛生,誰還願意燒柴火,在城裡也沒條件讓你燒柴火。人和講,大家回家一趟也不容易,在一起相聚的時間長,有的就在城裡聚一聚,也沒得時間回鄉下燒柴火做飯了。時間的碎片化,工作的壓力,還有越來越談化的人情化,使得回農村生活的越來越少,用柴火做飯自然也就少了。

  • 6 # 方有倉

    答:農村地區燒柴做飯,會造成大量的煙霧,雖著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燒柴火對環境會造成影響。所以現在越來越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烏戰爭為什麼不敢斬首也不敢閃電戰更不敢資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