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訫呀啾咪
-
2 # 使用者4113593746209
所謂“禮治”,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貴賤、上下、尊卑、親疏都有嚴格的區別。 西周的統治者,把社會的政治、經濟組織和宗族系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確定了一套比商代更系統的宗法制度。在周王分封的諸侯國內,諸侯是大宗,諸侯的餘子分封到各采邑為卿大夫叫小宗。卿大夫在采邑內又養著許多士。王位、諸侯國君位、卿大夫的職位,都由各自的嫡長子世襲繼承。
所謂“禮治”,就是君、臣、父、子各有名分;貴賤、上下、尊卑、親疏都有嚴格的區別。 西周的統治者,把社會的政治、經濟組織和宗族系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確定了一套比商代更系統的宗法制度。在周王分封的諸侯國內,諸侯是大宗,諸侯的餘子分封到各采邑為卿大夫叫小宗。卿大夫在采邑內又養著許多士。王位、諸侯國君位、卿大夫的職位,都由各自的嫡長子世襲繼承。 分別嫡、庶,是奴隸主貴族防止內部爭權奪利的一種辦法。奴隸主憑藉特權,實行著多妻制,為了限制許多兒子間的爭權奪利,規定許多妻中,只有一個正妻,叫嫡妻。嫡妻生的兒子叫嫡子;其餘的妻叫庶妻,生的兒子叫庶子。周禮規定嫡妻所生的長子有最大的特權。因此,貴族的嫡長於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庶於總是小宗。每一等級的上下關係都是大宗和小宗的關係,而各個等級都要受周王的領導和指揮。這樣便保證了奴隸主貴族間親者永遠親,貴者永遠貴,可以世世代代居於統治地位。 按照這種制度,諸侯要定期朝見天子,貢獻財物,服從天子的指揮調遺;卿大夫對諸侯也有類似的義務,形成了“王臣公,公巨大夫,大夫臣士”一套親疏貧賤森嚴、控制嚴密、一級隸屬一級的等級制度。這種制度,確定了王室和諸侯、諸侯和卿大夫之間的政治等級關係,加強了王室對諸侯以下各級貴族的控制。 在此基礎上,西周的統治者還制定了許多禮節,如吉禮(祭祀)、凶禮(災葬)、賓禮(朝見或諸侯國之間的往來)、軍禮(興師動眾)、嘉禮(次酒、宴會、結婚、成年)等等。在不同的等級之間有不同的禮節。這是“禮治”的表現形式,叫做“儀”。 這些等級雖然很森嚴,但是不同等級的貴族都屬於奴隸主階級。制定這些等級制度,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奴隸階級的專政。在各等級貴族的下邊,還壓著一個沒被列為“等”的、但又是一個人數最多的階級--庶人。 “庶人”是處於社會最低層的廣大生產奴隸。他們本來是歷史的創造者,可是在當時卻處於最卑賤的地位。奴隸主貴族根本不拿他們當人待,經常把他們當作禮物成百上千地互相贈送。在西周的市場上,除了可以買賣生活必需品外,還設有專門買賣奴隸的地方。奴隸的價格很低賤,貴族們只要用一匹馬加一束絲就可以換五個奴隸。不僅如此,奴隸主還用嚴刑酷法任意處罰和殺戮奴隸。 奴隸制國家的刑法是很嚴酷的。西周統治者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制定了五刑,據說內容有三幹條。五刑,有墨刑(在臉上刺字)、劓刑(割掉鼻子)、荊刑(把腳砍掉)、宮刑(男子剖去生殖器;女子破壞生殖機能)、大辟(殺頭)。 這些刑法是專門為奴隸設定的,奴隸主貴族卻可以逍遙法外,因為當時的刑法規定,各種刑都可用錢贖買,貴族犯法只要出些錢就可以贖罪。禮和刑的區別,明確地反映出兩個階級的對立。正如《禮記·》上所說的,這叫“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西周禮治的基本原則是“親親”和“尊尊”。所謂“親親”,即親其所親,要按照血緣宗法關係來區別貴賤,使親者貴,疏者賤;必須親愛自己的親屬,特別是尊親屬,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所謂“尊尊”,即尊其所尊,凡居高位的都是尊者,居其下者應尊其上。奴隸和平民必須服從奴隸主貴族,下級必貴族也要服從上級貴族,所有臣民必須服從天子,不許違抗。 西周禮治的基本特徵是“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所謂“禮比下庶人”,就是說禮是用來調整奴隸主貴族內部關係的,奴隸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謂“刑不上大夫”,就是說刑罰的鋒芒是指向奴隸和平民的,而不是指向奴隸主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