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6138499447459
-
2 # 使用者7090210231964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國蒙邑人。是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之父本為楚國貴族,後遷到宋國,故莊子早年得以接受到較好的教育。莊子不喜政事,崇尚自由,只在早年擔任過宋國蒙邑的漆園吏,後來拒絕了楚威王聘其為國相的邀請。莊子非常善辯,曾說服過魏惠王放棄伐齊,也曾與其朋友惠施有過濠梁之辯等著名的辯論。
莊子的思想主要記載在《莊子》一書中,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他的作品文學造詣很高,能把複雜難言的哲理文學化,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
3 # 月亮妃
莊子的作品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
莊子的作品被編入《莊子》一書。《莊子》約成書於先秦時期。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其中內篇七篇:《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
外篇十五篇:《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遊》;雜篇十一篇:《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蹠》《說劍》《漁父》《列禦寇》《天下》。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漆園吏。博學善辯,常用寓言闡述玄妙的哲理。著書10餘萬言,現存《莊子》33篇。漢以後將《莊子》分為內篇(7種)、外篇(15種)和雜篇(11種),一般認為內篇是莊子自己的著作,代表莊子的思想,外、雜篇則是莊子後學或道家其他派別的著作。
莊子的哲學思想源於老子學派,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天道自然無為”的世界觀。《大宗師》說:“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齊物論》說:“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未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就是說,世界有它的沒有開始,有沒有開始的開始,世界的源頭是找不到、分不出來的,假如用“有”“無”來辯論,也是“沒有有和無”,以至連“沒有有和無”也沒有。因此,世界宇宙的本源是無名無形的、非物質的東西,超越了認識範圍,是不可言說的神秘的精神性的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