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鴻哥iouyh福小鋪
-
2 # 尋覓文化
別的農民起義得不到地主的支援,朱元璋的起義反抗的是蒙元貴族地主,得到了漢族地主的支援。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朱元璋自身完成了從農民向地主的轉化。
-
3 # 天地平和
兩個原因:
1、傳統貴族士大夫不會接納這種下克上崛起的新貴族。但秦前,是幾百年的春秋戰國,各諸侯貴族自身都是深陷戰亂之苦朝不保夕,但又無法接受滅國元兇秦朝統治,所以漢以秦制代周法能贏得士大夫階層的支援。
而元朝是外族入侵統治,民眾分四等,漢族地位最低。而且元朝入主中原卻牴觸漢族文化,所以明代元能得到廣泛的貴族士大夫階層的支援。
2、上文一直提士大夫,因為農民受自身條件限制,沒有軍事和政治經驗。這就導致軍事難以取勝,或者軍事勝利但政治鬥爭失敗而被舊貴族竊取勝利果實。
而朱元璋還俗之後先參加了紅巾軍和明教,積累了軍事和政治經驗,併入贅的方式融入舊貴族勢力,從而得到舊貴族階層的支援,這才有後來的奪取天下。這個階段很重要,沒有經歷這個階段,朱八自己起兵,那就步其他農民起義後塵,永遠只是朱重八。
-
4 # 姬付文
農民起義,和朱元璋同樣獲得成功的,還有劉邦。
夏、商、週三代之後,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差不多有上百次,為什麼只有劉邦和朱元璋獲得了成功?只是因為各人的格局不一樣。有些起義者的起義起點就很低,或是遇到一些不平事,得不到解決而起義。等到事情平復便自動解散或被鎮壓下去。
或是遇到饑荒,官府還象往常一樣逼租逼稅,不得已而起義。這種只是區域性地區的起義,又兼起義者沒有真正的軍事指揮人才,這種起義也經不起官府的鎮壓而失敗。
以前有句俗語,叫做:想做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有的起義者純粹是為了做官而鬧出的動亂,比如梁山上的宋江,等到做官的目的一達到,起義的焰火也自動被澆滅了。
象劉邦、朱元璋這樣的起義,是直接奔著皇權來的。好多的起義者也象他們一樣,起點很高,但經不起中途獲得的小富小貴的迷惑,很快沉淪下去。象李自成、洪秀全,離成功只差一步之遙,經不起忽來乍到的富貴衝擊,將多年的心血,毀於一旦,真是功虧一簣!劉邦若不聽張良、樊噲的勸說,也險些走這條道。說起來朱元璋,比劉邦清醒的多,應對事物的才幹,也比劉邦強的多。也難怪,劉邦當初就是一個小混混,而朱元璋自始至終都是一個一本正經的人。
所以說,一個人能獲得多大的成功,就要有相應的格局。沒有大的格局而能獲得大的成功,除非天上掉餡餅真的砸到你的頭上!
-
5 # 嘯塵105432625
朱元璋與其他農民起義最大的不同在於,有明確目標,收籠各式人才,採取各種措施收穫民心。最終獲得勝利!!!!!
-
6 # 瑯琊浪子
農民起義的先例很多,成功的也就劉邦和朱元璋,在他兩身上看出相同點,吃苦耐勞,知人善任,特別有心計,這兩點,一般的起義首領不具備,如:李自成在用人上和心計上都有重大缺陷,導致後來的失敗,洪秀全也是毀在自相殘殺上,勝利了他的回報將是豐厚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
7 # 廣西藥園
做人一定要懂你的成功不是靠個人。中國的農民起義成功的漢劉氏,晉司馬,隋楊氏,唐李氏,宋趙,明朱,都是農民加文人加世族。新中國開國前就是營救大批的愛國文人,飽學之士,組織政協會議。
所以古代農民起義想成功就要超出農民這個階級,只為農民階級謀取福利絕對會失敗。古代的先賢早就跟我們說清了,多道得助,少道失助。什麼叫多道?那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什麼叫少道?就是以農民階級想推翻所有的階級。
-
8 # 昆明小陳創業生活記
時勢造英雄,朱元璋嚴格意義上不算農民起義。在前期為了混口飯吃算農民起義,自從加入郭子興起義隊伍後就已經不算了。
從古至今,農民起義比較簡單。無怪乎都是這幾條共性。朝廷統治苛刻賦稅增加,統治者橫徵暴斂,自然災害,土地兼併,戰爭導致內部起義、饑荒等。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會鬧起義。農民起義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是土地兼併。封建社會是以農業為主的農耕文明。幾乎全部的稅收來自農業。所以一旦土地出問題就會動搖封建王朝的統治根基。這個是從經濟層面上講,朱元璋出生就是農民後來當了和尚,這點是沒有問題的。農民出生當了皇帝。
朱元璋經歷來說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還是和尚,配合農民軍起義,混口飯吃此時比較簡單,先活下去吧。所以為了混飯吃,打仗也很賣命,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同時還有好兄弟徐達。湯和等也是和他一樣兒時玩伴透過打仗歷練都是比較傑出的人才了,為後邊獨立打下的人才基礎。
第二階段,也就是獨立門戶階段,佔領了江南富庶的地方,靠財閥支柱,招兵買馬。此時朱元璋起義屬性以及義軍屬性就變成了地主財閥的代言人,但同時為了合力推翻元朝也代表農民階級利益。加上個人格局和才能突出招攬了不少人才。直至推翻元朝,打敗勁敵程友亮之後。明朝初定。
第三階段,明朝建立,明朝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經濟基礎屬性沒有改變的,打敗遊牧民族蒙古後,中原及漢地重新迴歸了農耕文明。土地還是掌握在地主階級手裡,朱元璋靠農民起義起家,經濟靠地主階級資助。所以明朝前期解決了部分土地問題,階級屬性沒變。朱元璋從一個農民變成了最大的地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所以朱元璋嚴格意義上不是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從古至今打仗打得是錢糧。農民起義的本質是土地問題。當得到一些利益後,沒有好的人領導,以及統一的思想,沒有錢糧自然就會散夥。朱元璋有勇有謀有思想,得到了錢糧資助。變成了各階級的利益代表著。所以能成功奪取政權,建立明朝。
-
9 # 魔法青山3j3z
農民起義以劉幫,朱元璋為集大成者,和多方面有關,無論劉幫,朱元璋都有過人之處,朱元璋推翻的是元朝,少數民族取得的政權,元未爆發了多支農民起義隊伍,其中朱元璋這隻最得民心,且朱元璋本人很會用人,不急於稱王,小心眼也多,滅掉陳友涼後就無敵手了,運氣也有一部分,總之朱元璋告訴我們皇帝的位置和出身無關,和尚也可以做皇帝。
-
10 # 河東來
得國正者,惟漢與明。
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漢王朝與明王朝都是有儒家農民的參與,並建立起了儒家農民政權。
“民”在古代最初的造字意思就是“琢瞎一支眼(以明確奴隸身份)”,由於當時組成“民”的主體來源於蚩尤九黎部落,他們在與炎黃百姓聯盟的逐鹿之戰之中被擊敗,淪為了奴隸,按當時的慣例,為了明確奴隸身份,必須琢瞎一支眼以明確奴隸身份,就產生了“民”這個字。
由於琢瞎奴隸一支眼的做法極度不人性化,所以東夷部落一直反叛不斷,百姓部族的夏王朝太康時期一度失去王朝領導權,百姓部族的商王朝則面臨東夷與西岐的兩頭作戰而亡國,百姓部族的周王朝初期仍然面對商國武庚反叛與東夷不穩的兩頭作戰的尷尬。
所以周王朝的天才政治家周公旦一手創立了上古儒教,使周天子成為儒教教主與封建領主政教合一的雙重領導者,核心在於變“民”為“儒”(滿足統治者需要的新人),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透過宗教形式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其效果十分明顯,商部族的貴族被封在宋國,領導周部族的百姓,商部族的百姓這種低等貴族被封在衛國,由周部族的國君統轄,周部族的兵家貴族被封在齊國,專門負責對東夷部落民眾的鎮壓,周部族的道家貴族被封在魯國,專門負責對變“民”為“儒”的東夷部落民眾進行教化,然後源源不斷的輸出儒家平民建設大軍,所以這就產生了孔子算魯華人還是宋華人的爭議,因為孔子受教化應該是魯國,教化好後的定向輸出則是宋國。
後來,那些家庭條件差一點的道家貴族也淪為儒家平民,代表人物如孟子、荀子、呂不韋。
儒家農民,說的通俗一點,就是古代的農業無產者,孔子、孟子、呂不韋屬於文士儒家,他們的社會階層是儒生,墨子、嫪毐、徐福屬於武士儒家,他們的社會階層是墨俠,秦始皇的母親趙姬、孟姜女屬於女士儒家,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則屬於小人之儒的代表。
所以嚴格意義上的農民起義,最成功的典範就是劉邦及朱元璋,只不過劉邦的起義是他與道家貴族呂雉透過婚姻關係建立的道儒聯盟最後取得政權,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方能夠徹底翻盤,透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平民政治,所以我們今天的“漢族”,很大程度是一個政治術語,意思是“平民政治族群”,而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自始至終就是比較純正的農民儒家政權,直到末代崇禎皇帝意圖把自己變成儒生帝王,改變國家政治結構,結果內憂外患之下,終於亡國。
與漢王朝西漢儒家平民帝王劉邦與道家貴族皇后呂雉建立“道儒聯盟”,東漢儒家平民帝王劉秀與道家貴族皇后陰麗華建立“道儒聯盟”不同,朱元璋作為小人儒家的代表為了鞏固政權,是與小人儒家中的太監儒家建立了共生關係,支援太監儒家建立了特務機構,行使國家的監察權,對小人儒家農民政權構成危險的,一律進行殺戮。
朱元璋得天下的過程中,依靠的是文士儒家儒生及武士儒家墨俠,得到天下後,基本對領軍人物誅殺殆盡,這是由貴族得天下主要透過“巧取”方式,平民得天下主要透過“豪奪”方式取得的根本特性所決定了的。
-
11 # 管夷吾
中國古代農民起義成功的不是隻有朱元璋,西漢也是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
朱元璋的成功,第一是當時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織在一起,達到了水深火熱的程度,所以一呼百應。第二是朱元璋在起義中,重視知識分子,有一個遠大目標的團體。第三是朱元璋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方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
-
12 # 觀彩雲
為什麼說農民起義大多以失敗告終?本質上不是頭目的出身問題,而是起義集團尤其是高層都是些什麼人、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政治目標和綱領是什麼、主要手段和戰略路線怎樣,最主要的是有什麼厲害的軍事人才,等等。
朱元璋農民出身,差點餓死。好像是走投無路了,就當起了和尚;雖然還經常捱餓,畢竟比出家前強。當知道好朋友湯和參加了郭子興的隊伍,並且邀他前來參加的時候,朱元璋很是高興,竟然、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種機會、這種轉機,對朱元璋來說,那是溫飽在呼喚、朋友在招手、事業在等待,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然是抓住不放了。郭子興是紅巾軍領袖,紅巾軍是元末的反元農民起義隊伍。
朱元璋參軍後,從基層計程車兵做起、學起、鍛鍊起來。在軍事鬥爭中學習,在學習中戰鬥。實踐一一認識一一再實踐一一再認識,軍事理論、軍事能力,政治理論、政治能力,都隨著鬥爭實踐的行進和深入而不斷提高。天賦秉性的朱元璋,對於軍事鬥爭,簡直如魚得水,節節勝利;自己的陣營也聚集、鍛煉出不少軍事和政治人才;逐步形成一個以朱元璋為首的領導團體,一支政治和軍事素質過硬的軍隊。
開國的戰爭,主要地突出的是軍事鬥爭,政治鬥爭處於從屬地位。仗打不好,老是打不好,是要被敵人殲滅的,死了還談啥政治。所以,朱元璋的軍事才能的突出,是其成功建國的關鍵。沒有朱元璋,郭子興所領導的紅巾軍農民起義,就會隨著郭子興的死亡而失敗。有了人才,還要得到發揮,否則等於沒有。這就牽涉到組織管理,牽涉到戰略定位。
戰爭時期也要講政治、講政治利益。太平天國運動,有一個“天朝田畝制度″,其核心就是要把所有土平均給農民。但這個″天朝田畝制度″一直沒有真正地落實過,甚至連個樣子都沒做過。農民沒有嘗過利益的甜頭,也就不會死心塌地地支援太平天國。沒有階級基礎的革命運動,終歸是要失敗的。
李自成有一定的軍事才能,政治上也喊出了″闖王來,不納糧″的口號。這個只能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的荒民參軍。但這個口號有點不靠譜,不能保證農民長期得益。政治體現在財政方面,就是徵稅。輕徭薄賦可以,但不用納稅,對於任何一個政權都是不行的。不用納稅,結果就是搶劫富人。搶劫富人,結果是搶到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的頭上。最後逼得吳三桂反水,溝結清軍,放清兵入關,最後巢滅了李自成。李自成沒有想到,清兵的軍事實力比他還強。李自成不知道,其領導集團也沒有形成共識,這說明李自成的領導集團不行。
改朝換代的戰爭,如果沒有或形成不了一個厲害的頭頭和好的領導集團,是戰勝不了競爭者和統治者的。歷次的失敗的農民起義就是這個原因。一個農民,如果思想上沒有很大的提高,軍事上沒有突出的能力,政治上沒有一點戰略眼光,是無法領導農民起義取得勝利的。也就是所謂的階級侷限性決定了農民起義的命運。
-
13 # 平凡的過去也美好
朱元璋並不是農民起義裡面第一個成功的人,因為劉邦也是農民出身,只不過家庭條件比朱元璋強一點而已,算是比較有錢一點的農民。
有人說劉邦起兵以前是亭長,其實這個亭長不是官,就相當現在維護幾個村的治安的工作,就和現在的村長差不多,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朱元璋早期參加的是郭子興的紅巾軍,最後開始自己建立自己的軍隊,因為他前期沒有任何基礎,沒有人響應他。
朱元璋起義成功的原因比較多,也比較特殊,算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佔有了,不過主要還是靠他過人的智慧才取得成功的。
首先,朱元璋起義後很少和蒙古軍隊正面戰鬥,大多時間是張士誠的軍隊在和元朝軍隊對抗。朱元璋在張士誠後面盡力發展經濟和擴充軍隊。
因為朱元璋很少和蒙古軍隊打仗,所以元朝廷對朱元璋的打擊力度要小得多,而張士誠的軍隊成了蒙古軍的眼中釘,受到的攻擊力度也是最大的。
這樣朱元璋就有了養精蓄銳的機會,並且佔領了經濟最發達的南京城,張士誠認為被朱元璋沒有誠意,就拒絕和朱元璋再次聯合。
第二,除過張士誠和朱元璋外,還有實力更強的徐壽輝,徐壽輝建立了大“完”,政權。
俗話說“樹大招風”,徐壽輝目標太大,蒙古軍就重點對付徐壽輝,張士誠由於和朱元璋聯合失敗的教訓,就不願意再和任何一支起義軍了聯合了。最後徐壽輝請求張士誠幫忙時,張士誠也拒絕了。
而朱元璋在和陳友諒在鄱陽湖決戰以前,基本上沒有和蒙古軍隊打過大仗。所以發展得非常快。
陳友諒從徐壽輝手裡奪取領導權以後,就把重點放在了對付朱元璋方面,因為陳友諒很狡猾,他很清楚自己最大的敵人不是蒙古軍隊而是朱元璋。
第三,朱元璋當時起義的口號是要趕走蒙古人,奪回中原,在老百姓眼裡就是當時的民族英雄,所以支援他的人非常多。
陳友諒是官吏出身,張士誠是鹽販子出身,老百姓對這兩支起義軍並不是太信任,因為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更接近最底層的老百姓。
從支援率來看朱元璋佔優勢,從經濟上來看,朱元璋佔據了最富饒的南京城,並且發展的思想非常有特點,在迂迴中不停地發展壯大,不做沒必要的消耗。
第四,朱元璋和蒙古軍的關係是既聯合又鬥爭;和張士誠的軍隊也是聯合的同時也在鬥爭;和陳友諒就是真正的決鬥,因為陳友諒太狡猾,只能徹底消滅他。
最終鄱陽湖大戰,朱元璋來了一次“火燒戰艦”讓陳友諒一蹶不振,然後朱元璋開始一枝獨秀,兵強馬壯,完全可以對抗元朝廷的蒙古軍了。
最終,朱元璋兵分三路直搗元朝廷的老窩,一舉擊敗了元朝的主力軍,然後建立了大明政權。
第五,朱元璋頭腦非常清醒,在建立政權以後,沒有驕傲,沒有放縱,一直保持紀律嚴明,沒有失去民心。
還有一點是朱元璋最有特點的做法,對那些地方勢力沒有手軟,對待那些糖衣炮彈重拳出擊,讓那些地方勢力沒有任何機會可稱。
最後,朱元璋並沒有沉浸在勝利的的喜悅之中,而是很清醒地做出了決定,命令大將藍玉深入沙漠深處,徹底消滅了蒙古的貴族,讓元朝徹底滅亡,這樣明朝的政權就更加鞏固了。
這些就是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成功建立明朝政權的原因,他的策略和智慧是獨一無二的。最重要的是他沒有像其他農民領袖那樣急著去享受生活,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更沒有犯小農意識的錯誤。
-
14 # 魏東雙
古國更替一般有三類,外族入侵、國民起義、近臣篡權。改朝換代是整個社會利益階層的更迭,單靠農民辦不到。
元無道,不顧民間疾苦,反抗覆滅是必然。韓山童、劉福通、郭子興、徐壽輝、張士誠等義軍先後牽制、消耗了元帝國軍力,朱元璋則是笑到最後的一支。其策略韜略也不是一般農民能想出來的。
-
15 # 後明星1234567
因為朱元璋團結了儘可能的起義力量,而且是因人而用,由以對老百姓秋亳無範。因為朱元璋知道人民就是天,天讓興必興,天讓亡必亡!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回覆列表
朱元璋是平民皇帝,開局就一個碗。
但不意味著朱元璋就是憑著一個碗始終如一地得到天下,他在邁向皇權之路上有著不斷的成長曆程與身份地位的變化。
能夠撼動封建王朝的根基確實只有佔據封建王朝的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起義才能實現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否則憑藉著那些力量微不足道的權貴勢力是無法撼動封建王朝的根基。
但農民起義的使命也就是普遍地和封建王朝的統治根基進行劇烈對撞,造成兩敗俱傷的格局,真正得利的就是那些觀望的野心家,而這些野心家們,要麼是權貴,要麼是地主豪強,總之呢,很難是泥腿子出身的農戶。
元末的農民起義的開始肯定不是朱元璋,他最開始不是領導,而是加入。
朱元璋加入義軍,然後在義軍隊伍裡進行蛻變,最終改變自己的身份地位,實現人生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