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768612502028
-
2 # 漂浮的木頭5
官渡之戰,位於今河南中牟東北。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告結束。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這個戰例成為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氣,寫下了他軍事生涯最輝煌的一頁。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因兵敗憂鬱而死,曹操乘機徹底擊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又征服烏桓,至此,戰亂多時的北方實現了統一。,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3 # 老虎111836976
東漢官渡之戰的官渡,它位於河南省中牟縣,西南距鄭州機場30千米。轄邵崗、田莊村、十里鋪、宋莊、冉莊、邱莊、大段莊、小孫莊、邢莊、明山廟、前莊、官渡橋等42個行政村。隴海鐵路、310國道東西過境。境內有東漢末年“官渡之戰”古戰場,屬於軍事要要衝之地。
-
4 # 博學蘋果3A
官渡之戰是在中國的河南省展開的。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之一。這個戰役特別有名,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
關於官渡之戰的整體情況,相關資料是這樣記載的: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所帶領的軍隊與袁紹所帶領的軍隊,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展開戰略決戰。曹軍奇襲袁軍(今河南封丘西)的糧倉。透過這次奇襲,袁軍一舉擊潰了袁紹軍隊的主力。
糧草,是一支軍隊能打仗、能打勝仗的關鍵。曹操決定奇襲袁軍的糧倉也是出於這一點進行考慮的。曹操,也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將軍。袁紹的兵力足、兵力強,但是曹操的軍隊並沒有從心理感受到“恐懼” 。曹操並沒有膽怯。而是採用了一種“明智”的選擇,從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次官渡之戰的勝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曹操的膽識、謀略也是一流的。這不僅僅是曹操自己過人的才智,還在於曹操特別看重人才,也善於發現人才的優點。他也比較容易接受人才所提供的意見和建議。曹操對於人才的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擊潰實力雄厚的袁軍、逐漸統一中國北方。
曹操所帶領的軍隊,取得了這場官渡之戰的勝利。曹操以兩萬左右的兵力,出奇制勝,擊破袁軍十萬人的軍隊。曹軍取得勝利的事實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不要輕易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只要辦法得當、付出相應的努力,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在生活中,自己也不要因為自己不夠優秀,而放棄了人生更高目標的追求。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不斷提升自己。
-
5 # 使用者1187191566293
官渡,位於河南省中牟縣。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戰役意義
官渡之戰是袁曹雙方力量轉變,使當時中國北部由分裂走向統一的一次關鍵性戰役,對於三國曆史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此戰曹軍的勝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間的兼併戰爭,雖屬於封建割據勢力之間的爭鬥,但它實現了地區統一,客觀上符合人民的願望。
官渡之戰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
6 # 愛生活的夢想J6
官渡,位於許都(今河南省許昌市)之北,黃河之南,離許昌有200裡之遠,是從河北進軍河南地界的軍事要衝之地,因為發生了震驚天下的官渡大戰而聞名。現位於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城東北2.5公里官渡橋村一帶。
官渡戰役是名副其實的以少勝多之經典戰例。袁、曹軍在官渡直接作戰的兵力對比為10.5萬比3.3萬(兩軍兵力對比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參戰的後軍和運輸部隊,雙方兵力對比為12萬比3.4萬。
-
7 # chb老兵兵
官渡之戰位於河南省。
官渡之戰主戰場——官渡究竟在如今的哪個地方。關於這個問題,歷來也存在著不少的爭議,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官渡的位置是在如今的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境內。《中國史稿》稱,曹操與袁紹交戰初期,充分利用了袁紹遲疑不決的特點,迅速調整兵馬,率先擊潰了屯守徐州的劉備勢力,斷絕了後顧之憂,然後回兵黃河的官渡,與袁紹對峙。其中明確指出,官渡即今河南中牟。
《中國史綱要》稱,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發生了大規模會戰,也將官渡標註為如今的河南中牟。
《中國古代史綱》中稱,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一萬多人的兵力在官渡全殲袁紹的七萬精銳。該書中官渡的指向,也在如今的河南省中牟縣。
另據《魏晉南北朝史》稱,獻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回到許都後,針對袁軍的部署進行了戰術調整,分兵屯守官渡。該書中將官渡標註為如今中牟縣縣東北的十二里處。
在《河南省志》中,官渡也有具體的指向。該書稱,兩軍主戰場有一座官渡橋,周邊的村落以橋為名。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率軍在此處大破袁紹。該書明確指出,官渡橋的具體位置在中牟縣東北五里處的紹崗鄉境內。
而在《中國古代運河工程》中,官渡又成了黃河的一個渡口。該書稱,官渡是當時黃河岸邊一個渡口,具體位於如今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縣城東北的黃河南岸。曹操率兩萬人北上迎敵時,在此處與袁紹大軍相遇。
以上的幾處史料中,無論將官渡定性為橋樑、村莊還是渡口,它的位置都在如今的中牟縣境內。
不過,有學者並不認同這種說法,並提出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意見,認為官渡的具體位置並不在中牟縣,而是在如今的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境內。
根據相關史料中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設定了陽武縣,治所在如今河南省新鄉市下轄的原陽縣縣東三十餘里處,該縣又被稱為“博浪沙”。秦末時期,該地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張良刺殺秦始皇事件,由此名聞天下。
西漢時期,朝廷在陽武縣縣城之西又設定了原武縣,治所在如今的原陽縣城關鎮。此後,原武縣歷經數次沿革。隋朝時期,原武縣更名為原陵縣,進入唐代後覆命為原武縣。至兩宋時期,原武縣又幾經廢除與復置。
直至上世紀中葉,原武縣與陽武縣合併,稱為原陽縣並延續至今,即如今新鄉市下轄的原陽縣。
據《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時期,命人開鑿了一條東南流向的鴻溝,將黃河水引入大梁(即今河南省開封市)澆灌農田,保障民用。鴻溝從陽武
-
8 # 使用者67930674203
官渡之戰位於河南省中牟縣,三國時曹操與袁紹在此大戰,當時袁紹實力比曹操強大,但是曹操尚用計謀,派奇兵襲擊了袁紹的糧草庫,就是在河南省的商丘,袁紹大軍一下混亂,曹操乘機大舉進攻,結果大敗袁紹,這次戰役也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
-
9 # 人神3930
河南。
官渡之戰,這場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由此爆發。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此戰曹操善擇良策,攻守相濟,屢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燒袁軍糧草,對獲取勝利起重大作用,集中體現曹操卓越的用兵謀略和指揮才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反觀袁紹,內部不和,又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屢據部屬的正確建議,遲疑不決,一再喪失良機。終致糧草被燒,後路被抄,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全軍潰敗。
回覆列表
在如今的河南省中牟縣。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曹操一方和袁紹一方的軍隊在官渡對決。
官渡之戰最後是曹操方勝了曹操方的兵力當時是沒有袁袁紹的軍隊多的,但是曹操方奇襲了袁軍的糧倉。也就是今河南封丘,最終擊潰了袁軍的主力。這也是曹操後來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之戰。
這次的官渡之戰也讓袁紹因為這次兵敗最後憂鬱而死,過程中援軍出戰,雖然失利了,但是兵力仍然是有優勢的。但是中途袁紹方的謀士徐攸投靠了曹操。這也是導致了袁紹失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