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84377551075

    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是沿線地區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將有效解決當前經濟價值開發不均等問題,促進產業梯度轉移、旅遊錯位發展、農業轉型升級。專家表示,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大運河文化帶的經濟價值,必須借力現有國家戰略,將其打造成一條集產業轉移、生態休閒、對外開放為一體的示範帶。

    京杭大運河的未來發展有著很好的前景,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優勢。

    一、千年大運河經濟價值依舊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這是古時大運河邊流傳的一句話,而今,位於山東的“臨張”二地已經從古時的交通樞紐變成現在的“神經末梢”,兩地的發展已完全摒棄了乾枯的運河,卻又沒找到新的抓手,呈現衰敗態勢。而反觀緊密依託運河發展的“蘇杭”,現在仍是GDP過萬億元、人口千萬左右的大都市。

    “大運河濟寧以南部分的年運量至今與整個京九鐵路相當,約5億噸,但運價僅為鐵路的三分之一。”濟寧市港航局航道處主任辛彥青說。依託運河發展的沿線地區形成了相關產業聚集的良好態勢。交通裝備製造業是揚州等蘇北城市的支柱產業,而蘇杭成為金融、物流行業的高地也與大運河密不可分。

    此外,京杭大運河沿線名勝星羅棋佈,旅遊休閒資源豐富,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以臺兒莊為例,這座毀於二戰的古城經過近年來的保護和修復,2016年接待遊客503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52億元。

    “大運河上還有豐富的水利工程遺址遺產,在恢復通航等問題上科研價值也很高。”濟寧當地水利專家孫培同說。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研究員黃傑也表示,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段落,研究透過運河補充華北地區用水意義重大。

    二、大運河文化帶統籌區域經濟資源

    借大運河申遺成功的契機,南北方都在依託大運河加速開發其經濟價值,目前的開發整體上處於分散、不自覺的狀態。大運河沿線開發不均衡、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有望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得到解決,因為文化帶的建設可以有力地整合區域經濟資源,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

    從大運河到大運河文化帶,其經濟價值提升將在三個方面大有可為。

    首先,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有助於產業在大運河沿線梯度轉移,最佳化地區產業結構。黃傑說,現在大運河沿線“兩頭強、中間弱”,北有京津,南有蘇杭,它們服務業發達,創新能力強,很多配套專案有外溢的需求。而大運河河北、山東、蘇北段落人口密集,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

    其次,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有助於整合沿線旅遊資源,錯位打造中國旅遊新品牌。何智慧表示,大運河是一個流動的整體,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將引導沿線城市在運河旅遊主題設定上進一步明確分工,共同打造中國旅遊精品。黃傑認為,精品旅遊線路將吸引人才和資本,實現文創產業聚集,也將使相對落後地區實現彎道超車。

    再次,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有助於沿線農村實現農業轉型升級,提升革命老區民生福祉。天津市武清區旅遊管理服務中心主任陶景豔說,她們在北運河休閒旅遊驛站周邊農村有意識地建設了種植園、加工廠和農家院,初步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說,魯南、蘇北地區是革命老區,工業發展相對落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將有助於當地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轉型,提升當地百姓福祉。

    三、做好佈局須與國家戰略良性互動

    大運河沿線仍然是中國經濟最為活躍的區域。天津大學設計總院文化遺產保護髮展研究院院長朱陽表示,大運河自古以來就持續促進著南北經濟交流,現在,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大運河文化帶的經濟價值,必須使其和現有國家戰略良性互動。

    第一,政策支援京津冀、長三角與大運河文化帶其他省市共建“產業轉移示範帶”。朱陽表示,京津、蘇杭目前定位發展高階服務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可以從國家層面出臺專門政策,鼓勵、支援大運河“兩頭”區域將其他配套產業和技術向河北、山東、蘇北地區定向轉移,打通大運河沿線地區資金流、資訊流、物流,實現均衡發展。

    第二,資金支援水利科研、生態復航,為雄安新區提供水源保障,打造“生態休閒示範帶”。大運河文化帶一定是一條生態休閒示範帶,國家投入專項資金建設。雄安新區為代表的華北地區未來人口將增加200-300萬,促進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二期的通水,將有利於保障雄安新區的飲用水和生態用水,國家已有相應規劃,對大運河通水通航等科研專案給予了資金支援。

    第三,專案支援大運河沿線發展中節點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倡議,提升“對外開放示範帶”。大運河文化帶古代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今天正處於連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鍵位置,國家將一些對外開放專案定點投放在濟寧、徐州、揚州等發展中節點城市,促進大運河文化帶整體對外開放,成為“一帶一路”在國內打通一條溝通渠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經》和《道德經》都很短,為什麼能容納那麼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