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行走的書櫃
-
2 # 達則兼善天下11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需要先搞明白,歷史上的中國究竟是什麼樣的?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才能比較客觀的分析為什麼我們的先人沒有那麼做,甚至沒那麼去想。我不是研究中國歷史的,在中國璀璨的歷史長河裡,我所知非常有限,但我還是願意就我所知,與各位分享。
我引用了1766年法國政治經濟學家,佛郎素瓦.魁奈來到中國後對中國的描述,相對客觀的說說古代中國的情況。他說“毋庸置疑,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美麗,人口最密集,最繁華的王國,中華帝國不亞於一個統一在同一朝之下的歐洲。”
如果這段話還不足以說明中國歷史上的繁華,那我再引用一段美華人亨利.基辛格的論文中的一段話。“中國不僅在人口和疆土上遠遠超過歐洲諸國,遠比他們富饒,一整套運河體系把江河與人口中心連線起來。數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和人口最密集的貿易地區……中國基本上自給自足,過去2000年裡,有1800年中國在世界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都要超過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直至1820年,中國在世界的生產總值的比例仍大於百分之30,超過東西歐和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每當我看到這些,我都為自己的民族在歷史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這些成就是華人智慧勤勞的結晶。
歷史上中國曆來都對自己的文化非常的自信,自信到足可以藐視其他所有文明。我認為有個主要原因,就是中國強大的這1800年太久,獨一無二的孤立在人類歷史上。久的讓歷代的精英層都認為中國舉世無雙,足可藐視其他文明。就像如果你家很有錢,長期有錢,你的思維方式也可以固化到說出“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先賺他一個億”這種話了。所以中國曆代精英認為,中國是宇宙文明,文化的化身。對外族文明是排斥的,這禁錮了我們的思想。另外,周邊實在沒有與之疆土一樣遼闊,經濟一樣繁榮,文化類似的國家。傲世近2000年,很難做到不孤傲。所以皇帝君臨天下被視為自然法則,體現天命。
周邊北韓,越南,緬甸,泰國等在中國心目中是其文化變種。相比之下,我們認為,無論珍奇異寶,還是知識學問,我們都應有盡有。所以精英層也不把與他國通商看作經濟交換,而稱為朝貢。這種觀念並不是妄語。歷代皇帝認為,試圖對不幸遠離中國的國家施加影響是不現實的,中國歡迎他們前來學習,毗鄰諸國只要向皇帝朝貢,即承認中國的宗主國地位,就可以從中國和中華文明的交往中收益。不肯這樣做的都屬於未開化之列。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中國承諾給予鄰國公證待遇,但不是公平的。朝廷派往外國的使者不是外交官,而是天朝御使。中國與歐洲人交往則保持一種以禮相待,居高臨下的疏遠,皇帝表達一種觀點,“諸夷酋來朝,涉覆山海,動經數萬裡……朝貢無論疏數,厚往而薄來可也。”
因為中國曆代王朝與周邊諸國相比都巨牛無比,所以支撐傳統中國這一世界秩序妄自尊大的觀念並不無道理。這種妄自尊大到什麼程度?皇帝給美國總統林肯發函,告知中國願意保持與美國的友好關係“朕承天命,撫有四海,視中國和異邦同為一家,彼此無異也。”發函時,我們已經輸掉與西方列強的兩場戰爭。
再說說軍事吧。我們知道,中國曆來為防禦外敵,尤其是北方少數民族傷透了腦筋。我個人認為,雖然古代中國有非常先進的軍事思想,和各個時期的軍事猛人。但我們的經濟和軍力是不平衡的。在很多時期,我們的軍事力量是不足以保護我們經濟果實的。所以很多時候必須依靠政治智慧保障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歷史上我們的軍事力量究竟有那些困境呢?
我再次引用美華人亨利.基辛格的認知“中國漫長的邊界頻頻變更,歷史上居住在北方的遊牧民族不管是裝備,還是機動性上多勝過華人,這些部落輕而易舉可沿著漫長的邊界對中國農耕內地發起襲擊。而中國遠征軍則面臨地形險惡,供給線漫長等重要困難。…………長城是中國的主要象徵,卻也是弱點的體現,他在抵禦外敵方面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我們無力征服四周所有鄰國,人民主要由固守鄉土的農民組成。四鄰部族如果聯合起來,我們將難以應付。(如統一的蒙古和統一的女真都足以對帝國構成毀滅打擊)所以精英層需要依靠豐富的外交和經濟手段,誘使潛在的外敵與我們結成比較容易駕馭的關係。最理想的方式不是征服,而是遏制入侵。這也是歷史上中國多數王朝重文輕武的原因。精英層不是依靠作戰勇猛升值,而是精通書墨升官。
和北方遊牧民族相比,我們身體素質,騎射技術上長期都處於劣勢。所以才有了長城的存在。長城的存在也說明,我們不想擴張,只為防禦。
所以,對之前提的問題,我的認識是,
一.古代的中國文化璀璨,經濟繁榮,這兩點足以藐視同時期的任何帝國。所以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意識形態,中國的光榮孤立在人類歷史上太久。導致我們根本沒有比較的機會,可悲的禁錮了我們的思想。評判所有事情都套用傳統觀念。(因為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可以借鑑參考。只能環比不能橫比。)所以對海外探知沒有興趣。
二.古代中國軍事上不能夠消滅所有的外敵,我們的先人早就明白,永遠不可能享有絕對安寧,只能有相對安寧,同時暗藏相對不安寧。故而以遏制外敵聯合,和經濟駕馭為主,防禦工事為輔的戰略方針。
補充一點,我們歷史上但凡軍事強大時,足夠保障國家利益,就以“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作為對外政策。但千年來,能夠體面說這話的時候真不多,更多的時候則利用外交來掩蓋軍事弱點,以允許朝貢為誘餌,加上高超的政治手腕。籠絡各國遵守以中國為中心的準則。同時製造一種皇帝威嚴的印象,以抑制潛在入侵者試探中國實力。對於不肯歸順的蠻夷,則利用他們的矛盾,“以夷制夷”或“以夷伐夷”。
說了這麼多,不知道看官明白沒有。這樣的生存狀態下,優劣勢並存。我們不願探知,也無心擴張。但近200年我們嚐到苦果,世界文化豐富多彩,我們正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今天不光有千年傳留的智慧處事方式,更有世界其他文明借鑑。我們正信心滿滿的邁向世界,創造更為璀璨的中華文明。
回覆列表
因為中國是傳統的農耕文明,對外界的探索慾望有限。而且,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處於世界的中心,世界各國是皇帝的臣子,皇帝富有四海,不會佔領臣子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