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工程星觀點
-
2 # 莫忘-莪
首先什麼是大片時代?我覺得一直都是大片時代,能讓觀眾看了這個片子覺得非常好,能走到觀眾心裡,觀眾看完以後覺得沒有白浪費這個時間,覺得頗有收益,這就是大片,這就是大片。純屬個人意見!
-
3 # 地球先生66
中國電影從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就已經開始邁入了大片時代。 在這個時期還有很多大片電影接踵而至例如,2005年著名導演陳凱歌拍攝的《無極》、2006年著名導演馮小剛拍攝的《夜宴》,還有《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等這些大片都是實力派演員和著名導演拍攝的大片,我們應該都是看過的。 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發展中國大片電影越來越多,這些大片不在跟零幾年那樣專注於“武俠”而是大片的形式、型別等越來越多樣化。比如最近很火的喜劇大片《羞羞的鐵拳》、 題材新穎的《鮫珠傳》 李晨的處女作,軍事題材的《空天獵》還有電影票房突新高的《戰狼》,給人視覺和精神上帶來大片的享受還有《追龍》
《縫紉機樂隊》
《建軍大業》等等。
-
4 # 行者啊
我以為大片分為兩種:一種是場面宏大,像《2012》,一種是涵義深邃,這類有什麼影片就見仁見智了。
中國有沒有大片?第一種肯定沒有,第二種很難說,每個人的觀點不一樣,角度不一樣,感受也會不同。
然而兩類大片,卻有共同的目的:挖掘集體潛意識,有序表達,獲取能量。
中國的電影行業何時能進入大片時代,我想這裡有文化因素。
對於第一類大片,目前中國不缺資金,不缺裝置,不缺場地,缺的是創意,是在尊重傳統文化前提下的創意。中國的任何一個神話故事都有著比《阿凡達》更豐富的內涵,卻被一些三流導演拍得面目全非。《西遊記》就是如此,八十年代拍的《西遊記》尊重原版,但是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三維動畫特效做得差強人意,而後來陸續拍的《西遊記》,有些動畫特效很好,但是不尊重原版,有些更是胡亂修改,完全不尊重原版。所以在目前的技術手段下,以中國的實力,如果有深入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尊重傳統文化,又在創意上和世界接軌的導演,完全可以在近期就能拍出第一類大片。
關於第二類大片,我想很難近期能有所突破,理由是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貴,和文化要求我們在表達的時候不能有大的爭議,當然有些電影已經是“潤物細無聲”,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已經算是第二類大片了吧。
回覆列表
對於提問者所說的大片時代如果按實際情況來看,中國在2002年張藝謀導演拍攝的《英雄》時就已經真正開啟了。
我就說一下關於所謂的大片時代:
大片其實沒有什麼權威標準,總得來說可以歸納為三點:
高含金量,包括高投資和高票房,電影的片長也不少於100分鐘,二小時以上為常見。高科技技術支援,有大量的電腦製作和科技裝置支援。高內涵,有一定的影片靈魂,而非華麗的空殼。而時代也不用多解釋,根據片面意思就知道是代表一個時間段,這個間斷最少幾年,最多幾十年。
大片時代則表示在一段時間內能夠產出數部大片,這在中國電影行業是確實達到過的,雖然時間段不長,但不能說初入。如果提問者說中國電影行業完全進入大片時代或者進入‘後大片時代’的話,則更為準確。
至於漫威所拍的英雄系列大片,其實算是偷工減料,因為他們早就有了電影的初版漫畫,再加上美國獨有的文化氣息,他們拍起這種大片自然得心應手,我們也不必多羨慕。
中國電影往往比較注重內涵,比如《霸王別姬》,《活著》等等,他們可以說是真正最優秀的大片,比漫威的大片要優秀很多。
回到主題來說,中國電影行業要完全進入大片時代,起碼還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我們還要學習很多,養精蓄銳方能走的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