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Nostalgia1255226921
-
2 # 坦蕩的光束5p
愛笑的孩子生理心理發展都好
《兒童行為心理學》認為,笑是一種情緒反應,孩子的生理需求滿足時就會笑。笑也是人類的專利,是人類早期代替語言的一種交流方式。
孩子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來說,都有非常多正向的影響。
從生理上來說:
孩子在笑的時候,面部表情肌運動,胸肌、腹肌參與共振,能夠對多個器官起到鍛鍊和按摩作用。同時呼吸會加快,尤其是在大笑時,換氣值比靜止狀態快3-4倍,所以孩子的體格會更強健。
從心理上來說:
笑可以緩解緊張情緒,讓孩子內心更放鬆。早一點讓孩子學會用笑和陌生人交流,是進行社會化訓練的第一步,有利於培養性格開朗的孩子。經常逗笑孩子,可以豐富孩子對笑的感知,幫助孩子識別情緒符號、加強情緒記憶、建立積極的情緒加工模式。
美國特拉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出生後幾天甚至是幾個月內很少出現笑容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性格孤僻、害羞。
有利於促進大腦發育:
笑被稱為“一縷智慧的Sunny”,有研究證明愛笑的孩子更聰明。這是因為常常被逗笑的孩子,接受到更多外界刺激,用笑來回應,實際是對逗笑的反射,是第一條透過學習得來的神經迴路,在這個過程中刺激大腦發育。
美國的伊林沃夫跟蹤觀察發現,第三天會笑的孩子在6歲時智商是180。
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孩子的笑和發音通常在差不多的年齡段出現,經常逗孩子笑,孩子的發音會提前。孩子笑得越多,面部肌肉發育越充分,語言能力越強。
要想方設法讓孩子笑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讓孩子笑的好處很多,不管是為了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是為了培養一個聰明孩子,爸爸媽媽們都要想方設法讓孩子多笑。
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
孩子只要被滿足就會很快樂,簡單的生理需求要及時滿足,不外乎吃喝拉撒睡這些基本需求。在滿足孩子的同時,要多對孩子笑。餵奶的時候可能會感到很疲憊,當目光看向孩子的時候也要保持微笑。換尿布的時候很臭,不要捏著鼻子說“臭死了”,而是對孩子笑著說“換上尿布會很舒服”。
對孩子和顏悅色:
孩子能夠識別不同的情緒,看到不愉快的表情,孩子會跟著難過。看到開心的表情,孩子也會受到感染,變得非常愉悅。不要因為自己在外面受了委屈,把不良情緒帶回家,對孩子冷言冷語。如果有情緒,在回家之前釋放出來,回家的時候和顏悅色地面對孩子。
多抱一抱孩子:
孩子特別需要擁抱,心理學家認為沒有擁抱,嬰兒可能會死亡,擁抱可以讓孩子和媽媽進行肌膚接觸,回憶起在子宮裡的安全感,孩子內心舒適,就會用笑來表達。孩子笑了也會刺激媽媽的大腦分泌多巴胺,媽媽的情緒會更平和,也會笑,形成一個正向迴圈,增進親密關係。
多和孩子互動:
平時要多和孩子做一些互動
,
給孩子製造一些“笑料”。做出誇張的表情,比如張大嘴巴、伸出舌頭、呲牙咧嘴、鼓腮微笑等,同時配合著誇張的聲音逗引孩子笑。如果家裡有很多人,可以跟著一起開懷大笑,氣氛更加活躍。還可以在洗澡時往孩子身上潑水花,孩子天生愛玩水,會不由自主地笑。平時拿玩具逗孩子、給孩子看有趣的圖畫、講幽默的故事、讓孩子看鏡子裡自己笑的表情等等都是非常簡單可行的互動方式。
有趣的親子小遊戲:
還可以跟孩子玩有趣的親子游戲,孩子會忍不住咯咯笑,比如“肚子說話了”這個遊戲。
讓孩子仰面躺在床上,跪在孩子身邊,把臉和嘴唇壓到孩子的肚子上,說話、唱歌、發出各種聲音等等,音調和音量做出不同的變化,孩子的肚子受到刺激就會“咯咯”笑起來。孩子因為特別享受這個感覺,會表示“再來一次”。
這些情況不要逗笑
讓孩子笑固然很好,但是有些情況不要逗孩子,也不要過分逗孩子。
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逗笑:
如果孩子的嘴裡有食物,笑起來的時候深呼吸,食物就會進入氣道,容易被嗆到。
孩子睡覺前不要逗笑:
逗笑的時候,孩子往往會笑得前仰後合,大腦皮層的興奮度提高,孩子太興奮就會推遲入睡時間。
不要過分逗笑:
過分逗笑孩子,孩子笑得太厲害,可能會笑掉下巴,以後習慣性掉下巴。還可能會出現缺氧窒息等危險。
結語
愛笑的孩子智商情商都不低
,身體也更健康,所以,讓孩子笑是爸爸媽媽的重要任務,適當逗笑,方法又多又簡單,心動不如行動吧。
回覆列表
在孩子的心中,只要老師天天有笑臉,就是好老師。因笑而得到孩子這樣高的評價,可見笑的分量。只要對孩子投以微笑,他們就滿足了。然而,要時時刻刻都面帶微笑,這是很難做到的。
幼兒園的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幾十個不懂事的孩子,剛剛承認了錯誤,一轉眼又犯錯,真氣人!
人生氣時,臉色肯定不好看。
孩子犯了錯,應該進行正面的批評教育,講明道理,讓他們知道錯在哪,怎樣做才對。可千萬別忘了,在孩子承認了錯誤的同時,投以微笑。這樣,在孩子的眼裡,你就是一個很好很可愛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