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8589923372280

    首先剖析辯題。

    這個辯題有個規避不開的點。

    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精華和糟粕。

    簡單定義:精華就是適合社會需要的,糟粕就是不適合社會需要的。

    那麼一個基調就確立,正方應該大談精華,反方大談糟粕。

    例如對方談3從4德,你就談仁義理智信,那麼在這個層面,就是一個例子+口才+知識積累的較量,比較懸。

    那麼如果深入一點,作為正方,則應該談到這樣一個觀點:即事物的主要矛盾決定事物性質,也就是要談儒家思想的精華和糟粕,何為儒家思想的核心,何為派生出的次要觀點。

    那麼作為正方,可以把儒家的仁義作為一個核心思想來看待。

    原因至少有3 :1,仁義等思想是系統化的;2.隨著時代的變化,仁義之類的核心思想未變,但例如3從4德,包括很多陋俗是後人派生的;3,透過現象看本質,儒家的本質還是仁義之類。

    站在這樣的立場,你們可以和對方談:承認有糟粕,但糟粕是派生,是次要的,是非主流的,而精華是核心的,主要的,主流的。

    這就好比社會主義也出來很多貪官,但你能因噎廢食,認為社會主義就不好嗎? 如果你們是高中辯論,那麼在這個基礎上,在四辯的時候記得談到這樣一個觀念,就是儒家是一個入世的哲學,所謂入世,也就是主觀上願意用思想指導客觀世界,客觀上也會由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變化, 在封建社會,男人是社會的主流,儒家才會輕視女人;人的才智有限,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才智,所以才會以長為尊;男耕女織,自給自足,人和人的利益衝突有限,所以才會講究人和人之間的仁義 而在今天的社會背景下,儒家自然會與時俱進,也會發展。

    但現代社會人和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聯絡更緊密,衝突更頻繁,故而儒家的仁義更顯得重要。

    如果是大學生辯論,在前面的論述都做得很好的情況下,如果想徹底封殺對方翻身的可能,請往下看: 邏輯上講,如果A物品部分地適合我的需要,那麼這個到底叫做適合,還是不適合我的需要? 取決於現實的2點:1,是機會成本問題,比如A女部分適合我的需要,但B女完全適合我的需要,此種情況下A女就不適合我的需要。

    2.是內部衝突問題。

    比如A公司有一定的財產,但有更大的債務,我如果接受過來,得不償失,所以不適合我的需要。

    那麼看儒家思想: 首先要看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的名言。

    說明思想本身沒有排他性,也就是說沒有機會成本。

    一個沒有機會成本的東西,拿了等於白送,拿了還有好處,為啥不需要呢? 其次說內部矛盾。

    那麼其實儒家的精華和糟粕是不矛盾的,只是說糟粕和第三方,也就是現實的社會需要矛盾。

    這就好比一個蘋果,有好的,有爛的,但好和爛並不是矛盾,爛的不會影響好的那一部分的使用價值,不會像資產和債務,正物質和反物質那樣相互抵消,你把好的留下,壞的挖去即可。

    所以從邏輯上講,就算儒家思想部分地適合需要,也是適合當今社會的需要。

    簡單說下反方: 1. 精華糟粕不能不談,因為即便你不談,對方也雞恭慣枷甙磺軌委憨蓮會談。

    2. 一定要確定啥是儒家,只知孔孟,不識程朱,這個辯論層次就低了。

    3. 直接告訴他們: 社會主義價值觀(或者隨便什麼)才是我們需要的; 儒家思想和社會主義價值觀不一樣; 如果儒家思想沒有社會主義價值好,那我們幹嘛要用儒家思想指導我們的生活呢? 邏輯就是,你好,我不否認,但有更適合的,就好像找老婆一樣,你就被比下去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次函式是軸對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