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三驗三世

    愛到心碎,看江河日下。家不存志,憤賤欲而不圖強。家亡而自責,無望而帶著情懷。讓江水淹沒。人民存共情,駕龍舟追行,千年人未環。投下食物,別死去,還有後來人。

  • 2 # 中行偃

    賈詡曾經勸說過曹操不要發動赤壁之戰,說:“昔日,明公破袁氏,如今,又將漢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遠著,軍勢已經很大了。若是憑藉楚國舊都——江陵城內的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吏士、安撫百姓,使人們安土樂業,則不需要勞師動眾,就可以讓江東稽服了。”

    曹操不聽從這個休戰養民的建議,依然繼續進軍,於是,曹操率眾離開江陵,跋涉至赤壁,結果“疾疫大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荀子有個學生叫張蒼,是西漢前期的宰相,張蒼有個學生是賈誼!也就是賈詡的祖上。漢文帝徵召賈誼,委以博士之職,當時賈誼21歲,在所聘博士中年紀最輕。出任博士期間,每逢皇帝出題讓討論時,賈誼每每有精闢見解,應答如流,獲得同儕的一致讚許,漢文帝非常欣賞,破格提拔,一年之內便升任為太中大夫。

    賈誼因為才能突出和表現優異受到當朝重臣周勃、灌嬰等人的羨慕嫉妒恨!於是遭受排擠,謫為長沙王太傅,故後世亦稱賈長沙、賈太傅。三年後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抑鬱而亡,時僅三十三歲。

    由於在七國之亂中,梁懷王劉武的堅決抵禦突顯了年輕的賈誼的深謀遠慮。

    賈誼認為屈原投江的原因就是最終的不幸在於他未能“自引而遠去”:全文如下,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得。及渡湘⽔,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已矣哉!國⽆⼈兮,莫我知也。”遂⾃投汨羅⽽死。誼追傷之,因⾃喻。其辭⽈: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沉汨羅。造託湘流兮,敬吊先⽣。遭世罔極兮,乃殞厥⾝。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聖逆曳兮,⽅正倒植。謂隨、夷溷兮,謂蹠、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為銛。吁嗟默默,⽣之亡故兮。斡棄周⿍,寶康瓠兮。騰駕罷⽜,驂蹇驢兮。驥垂兩⽿,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獨離此咎兮。

    誶⽈: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鳳漂漂其⾼逝兮,固⾃引⽽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所貴聖⼈之神德兮,遠濁世⽽⾃藏。使騏驥可系⽽羈兮,豈雲異夫⽝⽺?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之故也。歷九州⽽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增擊⽽去之。彼尋常之汙瀆兮,豈容吞⾈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

    意思就是: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沉到汨羅江⾃殺了。到了這湘江後寫⼀篇⽂章投到江⽔中啊,恭敬的憑弔屈原先⽣,遭受了世間⽆盡的讒⾔啊,乃⾄毀滅了⾃⼰的⽣命。唉!唉!遭逢的時代不好啊。鸞鳥鳳凰躲避流竄啊,貓頭鷹卻在⾼空翱翔。

    宦官內⾂尊貴顯耀啊,⽤讒⾔奉承阿諛的⼈能得志;賢才能⾂⽆法⽴⾜啊,端⽅正派的⼈卻鬱郁不得志。世⼈都認為卞隨、伯夷惡濁啊,認為盜蹠、莊蹻廉潔,認為寶劍莫邪粗鈍啊,鉛質的⼑鋒利。

    慨嘆抱負⽆法施展,屈原你⽆故遇禍啊!這就好⽐是拋棄了周⿍,⽽把⽡盆當成了寶物啊;乘坐、駕駛疲⽜,使跛驢作驂啊,反讓駿馬吃⼒的去拖鹽車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再上;這種倒⾏逆施的⾏為是不會長久的。慨嘆先⽣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個⼈瞭解我啊,⼀個⼈獨⾃憂愁抑鬱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處飛去啊,⾃⼰本來就打算遠⾛⾼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麼能夠跟從蛤蟆與⽔蛭、蚯蚓?我所認為珍貴的東西是聖⼈的神明德⾏啊,要遠離汙濁的世界⽽⾃⼰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受羈絆啊,怎麼能夠說與狗和⽺有分別呢?盤桓在這樣混亂的世上遭受禍難啊,也是您的原因。

    ⽆論到哪⾥都能輔佐君主啊,⼜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空翱翔啊,看到⼈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卑鄙的⼈顯出的危險徵兆啊,就遠遠的⾼飛⽽去。那窄窄的⼩⽔溝啊,怎麼能夠容下吞⾈的巨魚?橫⾏江湖的鱣魚、鯨魚出水後也將受制於螻蟻。

    誠然,賈誼的觀點無論如何在現在看來都是正確的。但是,屈原卻不這麼認為: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 3 # 傻吃悶睡871

    屈原之所以投江,是因為高潔的志趣容不下現實的汙濁;美好的理想容不下俗世的醜陋。現實生活中,他實在活不下去了,走投無路,只好投身汨羅江,一了百了。

    這樣以死明志的思想意識僅在《離騷》裡,就有多次表露。諸如——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既替餘以惠襄兮,又申之以攬茝。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他之所以要以死明志,是因為生存環境太艱難。所謂“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

    況且,越往前走,環境就愈發艱難。

    相比年輕時期,楚國政治清明,楚懷王勵精圖治,對他也格外信任。“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惟其如此,他懷抱宏偉理想,奮發努力,想幹一番大事業。

    然而,自從受到靳尚的讒毀,被楚懷王疏遠後,國家形勢急劇惡化。先是張義用離間計,離間齊楚盟約,導致秦楚丹、淅之戰,楚國慘敗。繼而楚懷王聽從小兒子子蘭建議,與強秦會盟,結果被扣留,客死秦國。

    楚襄王繼位後,以子蘭為令尹,指使靳尙讒毀,屈原再遭流放。

    眼見得國運衰敗,大勢已去,自身淪落,悲傷無奈,只好行吟澤畔,向未來人傾訴。

    碰到漁父,勸他隨波逐流,屈原則回答——“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顯然,他寧願乾乾淨淨的死,也決不同流合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石器時代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