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是一個超級平臺,它所提供的生活類服務業務幾乎涉及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包括衣食住行、吃喝娛樂等等方面,這幾年的美團也是越做越大,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巨頭平臺。這就意味著大量在資金要透過美團平臺來進行流動,因此支付工具的重要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根據資料顯示,美團在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超過354億元,其中來自餐飲和外賣的部分就有206億之多,這裡面大部分資金都是走的線上支付渠道,這意味著誰能佔領美團的支付通道,誰就能獲得大量的資金流動,是可以直接換算成金錢與平臺進行分賬的。因此有人投訴舉報的美團有意不使用支付Bora進行結算,反向是會影響支付寶的營收的。
從平臺自主運營的角度來講,選擇與哪家支付平臺進行合作是企業自己的權利,不能因為你是一個支付平臺就要求所有的平臺都使用你作為支付工具。但對於美團來說,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是會損失一部分的使用者的,可這並不能成為主因。那麼,美團到底哪裡做錯了呢?
美團的選擇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美團在進入支付環節後,也是可以使用支付Bora進行結算的,只不過是在支付的時候支付寶的選項被平臺進行摺疊了,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手動開啟摺疊,就看不到支付寶支付的選項。在美團支付頁面,美團自己的“美團支付”錢包是第一支付選擇,第二選擇就是微信支付,都可以直接進行支付結算。
按照美團王興的說法,使用微信支付的使用者在活躍度上要更高一些,而且微信支付的費率也要比支付寶低一些,所以他才選擇了微信支付。這裡要提一下的是,雖然我們使用微信支付進行購物消費的時候是不涉及到費率的問題的,但是企業平臺就不一樣了。企業使用者先要在支付平臺註冊一個企業賬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們進行收費之後,在每一個月特定的時間點,支付平臺都會與美團等商家進行統一的資金結算,而支付平臺會從這筆資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為商家企業使用該平臺的費用。就好比我們要交個人所得稅一樣,只是名稱叫法不同罷了。
當然了,美團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結算,但好歹還為使用者提供了支付寶的選項,只不過是將其摺疊了而已。但是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是直接去掉了微信支付這個選項的。所以說,大平臺自己本身就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其他平臺效仿也就無可厚非了。
王興與阿里不合,以及背後的派系之爭
早在當年千團大戰的時候,王興便與阿里打過了交道。在2011年,美團獲得了阿里5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出讓了12%的股份和優先融資權。後來,阿里巴巴進行戰略調整,其在C端和傳統零售領域不斷進行佈局,並要把美團作為其一個流量入口,還要將支付寶作為美團唯一的支付渠道,與微信支付進行競爭。 但王興認為,如果美團答應了阿里巴巴的這個要求,美團將只能作為阿里的一個流量入口工具,失去自主權,並逐步被邊緣化。
不僅如此,微信支付的費率更低,於是美團沒有答應阿里,反而還與微信支付進行了合作。而到了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成為王興和阿里決裂的導火索。王興希望美團可以合併大眾點評,然後二者可以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但是阿里認為,合併之後騰訊將會成為大股東,阿里很可能會喪失對於美團的控制權。最終的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阿里沒有能留住王興,反而美團在合併大眾點評之後,越做越大。到了2016年,阿里從美團退股,徹底退出了美團,而阿里也與王興也正式翻臉了。
與阿里分開之後,美團與騰訊系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如今的美團在港股的表現僅次於阿里、騰訊等巨頭,市值超過萬億港元,是名副其實的巨頭。而從現在再來看,此前阿里和美團的合作,一方面阿里對於美團的定位過於邊緣化,一方面王興也是不想美團最終成為阿里的附屬品,因此二者之後沒有再繼續進行合作也就成為了必然。
壟斷與二選一,終歸根於商業利益
無論是此前阿里要求美團只使用支付寶作為支付渠道,還是現在美團在對待支付寶的問題上耍小心思,都是商業利益所作用的結果。阿里想掌控美團,將其作為自己的一個流量工具來使用;王興則是想利用阿里巴巴、騰訊的資源來做大自己,如果雙方沒有利益共同點,就只能是分道揚鑣了。
確實,如果美團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是錯了的話,那麼淘寶不使用微信支付進行支付自然也是錯了。事實是,它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是以當前的商業利益為基礎來進行判斷的,哪一個平臺費率低,就選擇哪一個平臺。所以,不能單純地以“對錯”來評判這兩個平臺。
筆者認為美團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它能決定使用哪一個支付寶平臺,不使用哪一個支付平臺,你不能強行要求它必須選擇哪一個平臺,這都是不符合商業平臺的利益的。再說了,現在的美團已經推出了自有的“美團支付”,它也將會在支付領域有著自己的支付工具,選擇也就更多了。
美團是一個超級平臺,它所提供的生活類服務業務幾乎涉及到人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包括衣食住行、吃喝娛樂等等方面,這幾年的美團也是越做越大,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內首屈一指的巨頭平臺。這就意味著大量在資金要透過美團平臺來進行流動,因此支付工具的重要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根據資料顯示,美團在2020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超過354億元,其中來自餐飲和外賣的部分就有206億之多,這裡面大部分資金都是走的線上支付渠道,這意味著誰能佔領美團的支付通道,誰就能獲得大量的資金流動,是可以直接換算成金錢與平臺進行分賬的。因此有人投訴舉報的美團有意不使用支付Bora進行結算,反向是會影響支付寶的營收的。
從平臺自主運營的角度來講,選擇與哪家支付平臺進行合作是企業自己的權利,不能因為你是一個支付平臺就要求所有的平臺都使用你作為支付工具。但對於美團來說,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是會損失一部分的使用者的,可這並不能成為主因。那麼,美團到底哪裡做錯了呢?
美團的選擇
其實我們現在使用美團在進入支付環節後,也是可以使用支付Bora進行結算的,只不過是在支付的時候支付寶的選項被平臺進行摺疊了,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手動開啟摺疊,就看不到支付寶支付的選項。在美團支付頁面,美團自己的“美團支付”錢包是第一支付選擇,第二選擇就是微信支付,都可以直接進行支付結算。
按照美團王興的說法,使用微信支付的使用者在活躍度上要更高一些,而且微信支付的費率也要比支付寶低一些,所以他才選擇了微信支付。這裡要提一下的是,雖然我們使用微信支付進行購物消費的時候是不涉及到費率的問題的,但是企業平臺就不一樣了。企業使用者先要在支付平臺註冊一個企業賬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們進行收費之後,在每一個月特定的時間點,支付平臺都會與美團等商家進行統一的資金結算,而支付平臺會從這筆資金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作為商家企業使用該平臺的費用。就好比我們要交個人所得稅一樣,只是名稱叫法不同罷了。
當然了,美團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結算,但好歹還為使用者提供了支付寶的選項,只不過是將其摺疊了而已。但是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是直接去掉了微信支付這個選項的。所以說,大平臺自己本身就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其他平臺效仿也就無可厚非了。
王興與阿里不合,以及背後的派系之爭
早在當年千團大戰的時候,王興便與阿里打過了交道。在2011年,美團獲得了阿里5000萬美元的B輪投資,出讓了12%的股份和優先融資權。後來,阿里巴巴進行戰略調整,其在C端和傳統零售領域不斷進行佈局,並要把美團作為其一個流量入口,還要將支付寶作為美團唯一的支付渠道,與微信支付進行競爭。 但王興認為,如果美團答應了阿里巴巴的這個要求,美團將只能作為阿里的一個流量入口工具,失去自主權,並逐步被邊緣化。
不僅如此,微信支付的費率更低,於是美團沒有答應阿里,反而還與微信支付進行了合作。而到了2015年,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成為王興和阿里決裂的導火索。王興希望美團可以合併大眾點評,然後二者可以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但是阿里認為,合併之後騰訊將會成為大股東,阿里很可能會喪失對於美團的控制權。最終的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阿里沒有能留住王興,反而美團在合併大眾點評之後,越做越大。到了2016年,阿里從美團退股,徹底退出了美團,而阿里也與王興也正式翻臉了。
與阿里分開之後,美團與騰訊系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如今的美團在港股的表現僅次於阿里、騰訊等巨頭,市值超過萬億港元,是名副其實的巨頭。而從現在再來看,此前阿里和美團的合作,一方面阿里對於美團的定位過於邊緣化,一方面王興也是不想美團最終成為阿里的附屬品,因此二者之後沒有再繼續進行合作也就成為了必然。
壟斷與二選一,終歸根於商業利益
無論是此前阿里要求美團只使用支付寶作為支付渠道,還是現在美團在對待支付寶的問題上耍小心思,都是商業利益所作用的結果。阿里想掌控美團,將其作為自己的一個流量工具來使用;王興則是想利用阿里巴巴、騰訊的資源來做大自己,如果雙方沒有利益共同點,就只能是分道揚鑣了。
確實,如果美團不使用支付寶進行支付是錯了的話,那麼淘寶不使用微信支付進行支付自然也是錯了。事實是,它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是以當前的商業利益為基礎來進行判斷的,哪一個平臺費率低,就選擇哪一個平臺。所以,不能單純地以“對錯”來評判這兩個平臺。
筆者認為美團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它能決定使用哪一個支付寶平臺,不使用哪一個支付平臺,你不能強行要求它必須選擇哪一個平臺,這都是不符合商業平臺的利益的。再說了,現在的美團已經推出了自有的“美團支付”,它也將會在支付領域有著自己的支付工具,選擇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