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031951900279
-
2 # 西柚泡沫
種是客觀的風險,另一種是主觀的風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你在地上劃上一兩條線,中間間隔一米,你從這一邊跳到另一邊,你跳十次,你跳不過的不確定性基本上是零,這種風險是一種客觀的風險,也就是說,十次跳過一米的間隔,對你來說沒有不確定性,即風險基本為零。
但是,如是在50米的高空,有兩座緊挨著的房子,這一幢到另一幢的距離也是一米。從客觀的角度來講,這對你是沒有風險的。因為你可以十次跳過一米的間隔。但是,你現在卻不敢跳了,你怕萬一失手掉下去,你就沒命了,或者上面幫你係了一根保險繩,你還是不敢跳,因為你恐高,你主觀上認為在50米之上凌空邁過1米的距離,比在地上邁過1米的距離風險要大得多,儘管它們兩者的客觀風險是一樣的。
在拓展訓練中,有一個高空斷橋的專案,我曾經做過,你爬上十多米高的一根木板上,上間繫著保險繩,這邊木板與另一邊的木板相隔也差不多是1米,然後教練要你從這邊跳到那邊去,你明知沒有生命危機,但是你還是不敢跳。但實質上,他跟你在地上跳一米的距離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也就是說,客觀風險一樣,只是因為高低的不同,讓你主觀上對風險程度產生了誤判。
在交易中,風險的主客之別,著重表現在重倉和輕倉上面。認為輕倉風險小,重倉風險大,就是從主觀角度來看待風險,而真正客觀的風險在於進場的方向是否正確,點位是否合適。你進場方向和位置不錯,輕倉也是風險,進場的方向和位置正確,重倉風險又何在呢。如果把握不住客觀的風險,輕倉也降低不了你的風險,如果把握住了客觀的風險,重倉也沒有風險。
-
3 # 博學船帆XZ
①客觀風險的例子。
你在地上劃上一兩條線,中間間隔一米,你從這一邊跳到另一邊,你跳十次,你跳不過的不確定性基本上是零,這種風險是一種客觀的風險,也就是說,十次跳過一米的間隔,對你來說沒有不確定性,即風險基本為零。
②主觀風險的例子。
如果是在50米的高空,有兩座緊挨著的房子,這一幢到另一幢的距離也是一米。從客觀的角度來講,這對你是沒有風險的。因為你可以十次跳過一米的間隔。但是,你現在卻不敢跳了,你怕萬一失手掉下去,你就沒命了,或者上面幫你係了一根保險繩,你還是不敢跳,因為你恐高,你主觀上認為在50米之上凌空邁過1米的距離,比在地上邁過1米的距離風險要大得多。
儘管它們兩者的客觀風險是一樣的,但因平地和高空的差異,形成了主客風險不同。
回覆列表
客觀風險
客觀風險也被稱為風險度,被定義為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之間的相對差額。例如,假設財產險公司在長期內為10000棟房屋承保,平均每年有1%或100棟房屋被燒燬。但是,很少有在一年中恰好100棟房屋被燒燬的情況發生。在一些年份中,可能少於90棟房屋被燒燬,而在其他年份可能有110棟房屋被燒燬。那麼,與預期的100棟房屋相比,就有10棟房屋或者10%的差額。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之間的相對差額被稱為客觀風險。
客觀風險隨著暴露於風險中的風險單位數量的增加而下降。更準確的表述是:客觀風險與作為觀察物件的案例的數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在前面的案例中,投保的10000棟房屋的客觀風險是10/100,或者10%。現在假設投保的是100萬棟房屋,那麼現在預期燒燬的房屋是10000棟,但是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的差額僅僅是100棟。客觀風險現在是100/10000或者1%。那麼,隨著第一.個例子中房屋數量的平方根100增加到第二個例子中的1000 (10 倍),客觀風險下降到之前水平的十分之一。
客觀風險可以利用一些離差測度方法進行統計學計算,例如標準差或者協方差。由於客觀風險是可測的,所以它對於保險公司或公司的風險管理師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概念。隨著暴露於風險中的風險單位數量的增加,保險人能夠依據大數法則更加準確地預測其未來的損失。大數法則表明,隨著面臨風險的個體數量的增加,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會越來越接近。例如,房屋數量越多,預測將會燒燬的房屋所佔百分比的準確度越高。
主觀風險
主觀風險被定義為個人的心理狀態或精神狀態導致的不確定性。例如,假設一個有多次醉駕犯罪記錄的司機在附近的酒吧裡喝得爛醉,但他還愚蠢地要開車回家。這名駕駛員面臨著是否能夠安全到家而不被警察逮捕的不確定性,這種心理上的不確定性被稱為主觀風險。
主觀風險的影響因人而異。相同情況下的兩個人對風險的看法可能是不一樣的,他們的行為也會因此而不同。如果損失情況對一個人在心理上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個人的行為可能就會發生改變。主觀風險高經常會使人更加保守和謹慎,而主觀風險低的人的行為可能不那麼保守。例如,之前因為醉酒駕車被捕的駕駛員清楚,他已經喝了太多的酒。駕駛員為了避免心理不確定性,就會讓其他人開車回家或者乘計程車回家。另一個駕駛員在相同的條件下可能認為被捕的風險很小。第二個駕駛員可能駕駛的時候更大意和不計後果,而主觀風險偏低就會導致冒險的駕駛行為。
損失機會
損失機會與風險的概念緊密相連。損失機會被定義為事件發生的機率。與風險類似,“機率”也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概念。
客觀機率
客觀機率是指基於觀察物件數量無窮多和潛在條件不變兩個假設前提,在較長的時間內,事件發生的相對頻率。客觀機率可以透過兩種方式確定。
第一,演繹推理。這些機率被稱為先驗機率。例如,擲硬幣得到的正面向上的完全均衡機率是1/2,因為硬幣有兩面,只有一面是正面。與此類似,擲骰子獲得6點的機率是1/6,因為有六個面,僅有一面是6點。
第二,客觀機率可以透過歸納推理,而不是演繹推理法確定。例如,21歲的年輕人在26 歲前死亡是無法透過邏輯推理得到的。然而,經過對過去的死亡情況的認真分析,人壽保險公司能夠計算出其死亡的機率,在他21 歲時向其銷售5年期的人壽保險。
主觀機率
主觀機率是個人對損失機率的估計。主觀機率不需要與客觀機率保持一致,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