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4475363494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經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尚書》中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子主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華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荀子》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據《孟子》等

    材料二 伏爾泰特別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民為貴,君為輕”被他當做武器來攻擊封建君主專制。伏爾泰推崇孔子,他認為孔子是用道德的說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熱和個人崇拜來影響別人。伏爾泰是從中國古老文化中為法國啟蒙精神汲取營養。

    材料三 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古者不傳子而傳賢,其視天子之位,去留猶夫宰相也,其後天子傳子,宰相不傳子。天子之子不皆賢,尚賴宰相傳賢足相補救……宰相既罷,天子之子一不賢,更無與為賢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而後設學校之意始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其是非於學校。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材料四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那麼,以人為本的實質是什麼呢?胡錦濤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 2 # 無雙芒果h8

    中國的民本思想在夏朝就已出現,《夏書》的佚文有“後非眾無與守邦”的說法

    西周初期的文獻裡,經常可以看到周朝統治者“保民”,“保惠於庶民”,“懷保小民”,“用康保民”呼籲。把保民的重要性提高到敬順天命的高度,這種民本主張思想在夏商是從來沒有過的。

    在早期儒家經典中,民本思想有較多的體現。《尚書》中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孔子主張“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認為民貴君輕,又稱:“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華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荀子》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孫中山認為,“中國古昔……有所謂”民為貴,君為輕,此不可謂無民權思想矣。然有思想而無其制度,故以民立國之制,不可不取資於歐美”。他強調“民國之國家,為全國國民所公有;民國之政治,為國民所共理;民國之權利,為國民所用

  • 3 # 強帥qiangshuai

    殷商時期,迷信的氛圍特別強烈,事無鉅細,每事必卜,甲骨文即是為記錄占卜而產生。

    人們祭天地、鬼神,祭星辰、日月,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是太陽神,以致夏桀暴虐無道,卻以太陽自比,曰“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

    到了西周,周人把天奉為有意志的人格化的至上神,周王亦稱“天子”,是受了“天命”取代商來統治天下的。

    另一方面,周人又從商的覆滅中認識到“天命縻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裝倒戈,才使西周打敗了商王朝,這是“天惟時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既而提出“皇天無親,唯德是輔”,“敬德”才可以“保民”。

    這開啟了春秋戰國時期民本思想的先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有多少選秀出道的愛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