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山雅舍
-
2 # 劉坤忠120
朱元璋按元朝行省與古制郡國將自己的26個兒子在天下就:藩,牢牢地掌控天下局勢,確保朱氏萬代富貴。。。其四子燕王朱棣,也是最有出息,性格與能力最像朱元璋,在老朱去世後,將皇位傳於嫡孫建文帝朱允文。建文帝見眾皇叔手握重兵,威脅到皇權,進行削藩,朱棣經過靖難之變,成功地奪取皇位。朱棣安撫眾藩王,穩定天下局勢,並六次親率軍隊深入漠北,清剿元朝殘餘勢力。。。在朱元璋26個兒子中,朱棣一脈傳承到明亡,但子孫調零,明末朱氐眾多皇族仍是朱元璋的其它兒子的子孫後代。朱棣完全繼承了朱元璋的精明強悍,殘忍和自私的性格,其能力和相貌手段,酷似朱元璋的翻板。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厲害,生育能力也相當厲害,光兒子就有26個,最大年齡差達到了38歲。雖然此資料還稱不上是皇帝中的頭名,但也算是位列前茅了。
鑑於人數太多,不容易記憶,我們不妨給這26人打上標籤,再按照標籤先去大致地認識他們,然後從中對比得出我們想要的答案。
一、九大塞王塞王,顧名思義,就是分封在北疆重地以抵禦蒙元殘部的九位王爺。按照封地從西到東的順序,依次是:肅王朱楧(yǎng)、慶王朱栴(zhān)、秦王朱樉(shǎng)、晉王朱棡(gāng)、代王朱桂、谷王朱橞(huì)、燕王朱棣(dì)、寧王朱權、遼王朱植。
下面我們按照長幼順序,依次介紹。
1、秦王朱樉:馬上英雄,馬下惡棍
朱樉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由於老大朱標為太子,所以在外朱樉是實際上的諸弟之長,也是塞王之首,坐鎮西安。西安是關中地區的核心,且朱元璋曾一度考慮過遷都西安,對這裡十分重視,所以首先將朱家老二藩封於此。
朱樉幼年聰慧,嚴毅英武,在軍事上很有才能。就藩後,朱元璋授予他總攬關西地區所有軍務的權力,轄區內所有大將和軍隊都要受他節制。朱樉也不負所托,每年親率大軍巡邊,整肅軍紀,震懾草原,對百姓秋毫無犯,對軍隊從未妄殺過一人,因而軍威益重,戎狄畏服。
但除卻軍事才能,朱樉在德行上就只能用兇戾殘暴來形容了。他在封地內大興土木、剝削民力、搜刮民財、作惡多端,完全把朱元璋的勸誡拋之腦後,搞得百姓積怨、苦不堪言。
不僅如此,朱樉心狠手辣,在府中濫用私刑,動輒使用割舌、活埋、凍死、餓死等酷刑,視人命如草芥,府中眾人惶惶不可終日。朱樉的殘忍最終導致三位老婦忍無可忍,在朱樉的飲食中下毒,將其毒死。朱樉也算是因果迴圈,被自己的殘暴所反噬。
朱樉的死就連朱元璋都氣憤地說是“不良於行,死有餘辜”,可見朱元璋也是十分的怒其不爭。曾經,朱元璋還封朱樉為宗人令,相當於是想讓朱樉作為朱家家族的管理者,可見朱元璋對其的期望之高。
可惜,朱樉只遺傳了朱元璋的心狠手辣,卻沒有學會朱元璋對百姓的仁德之心,性格殘暴,德行有虧。使民折傷曰愍——從他的諡號“愍”也能看出朱樉對百姓的不仁,同時也體現出朱元璋對老二如此墮落而感到痛心和惋惜。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朱樉其實很容易記,因為他是“趙敏的老公”。朱樉的正妃王氏(觀音奴)是蒙元河南王王保保之妹,看過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都知道,劇中的女主角趙敏正是以王氏為原型塑造的。
△趙敏劇照
不過,朱樉很不喜歡王氏,甚至將她幽禁於府中,最後王氏反而甘願為朱樉殉葬,不得不說正史中的“趙敏”有些令人同情。
2、晉王朱棡:聰明且暴虐的美男子
朱棡是朱元璋第三子,生得“修目美髯,顧盼有威”而且還被稱讚為“多智”,是一個頗具頭腦的大帥哥。因而也十分得朱元璋器重,被封為晉王,坐鎮山西太原,多次統軍出塞築城屯田。那麼看起來,這個朱家老三應該比老二強了吧?
可惜並沒有強太多,朱棡同樣也是性情殘暴之人,對身邊人動輒施加酷刑,比如車裂、鞭撻等等。因為這事朱元璋差點廢了他的王爵,還是太子朱標從中求情,這才倖免。
不過朱棡還是被召回京師,可能是被朱元璋修理了一番,再放回封地時,朱棡一改前態,變得謹守禮儀、收斂脾氣,不似老二朱樉那般死不悔改,這也體現了朱棡確實有頭腦,知道再任性可能也要步二哥的後塵。
顯而易見,朱棡和朱樉都太過暴虐,光遺傳了朱元璋心狠手辣的一面,卻沒有朱元璋善待百姓的一面,所以這兩位雖然位高權重,但都算不上最有出息。
3、燕王朱棣:逆襲成功的明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初封燕王,坐鎮北平。建文帝時期,起兵靖難成功,登上皇位,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明成祖。
他在位期間勵精改革,文武兼治,經濟繁榮,國威遠揚,打造了當時的“永樂盛世”。顯然,朱棣才是那個最有出息的兒子,只不過一開始有朱標這個賢太子在,其他兒子只能靠邊。
而朱標死後,朱元璋出於平衡考慮,又選中了皇太孫朱允炆,這才使朱棣差點失去了展示才能的機會。
△朱棣,《大明風華》劇照
說起來,朱棣和朱元璋很像,總結幾個方面來看,大多風格相似:
政治上,都有自己明確的政治主張,且都是以狠厲手段震懾宵小,不動則已,動如雷霆,王者風範盡顯。比如朱元璋掀起的明初四大案,動輒人頭滾滾,朝堂為之一空;朱棣對於建文黨羽的剿殺,也是寧錯勿縱,絲毫不手軟。
軍事上,都主張不服就打,絕不慣病,尤其是堅持北伐,不斷打壓蒙元勢力;區別在於朱元璋是讓兒子們和大將們領軍出征,而朱棣更喜歡御駕親征,不但天子守國門,最後乾脆死在征途中,這說明朱棣更熱衷於親手解決蒙元,且意志極為堅定。
立儲上,都傾向於選擇仁德者作為儲君。朱元璋選擇的是朱標、朱允炆父子;朱棣選擇的是老大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
治民上,都很重視民生,視之如國本。減輕百姓負擔,大力發展經濟,興修水利,確保百姓安居樂業。不過二人有些區別,朱元璋是為了百姓減負,有些大事業就先停一停;而朱棣則是大事業不能耽誤,想出一切辦法兼顧民生。
△馬皇后
愛情上,都很看重情義。馬皇后去世後,朱元璋再也沒立皇后;徐皇后去世後,朱棣也再也沒有立皇后,原因都是皇后只有自己唯一最愛的女人能當,其他后妃都不配。
還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對比,這裡不一一贅述。
總之,若干方面一對比,就會發現朱棣真的是很像朱元璋。
4、代王朱桂:又臭又硬又長壽
朱桂是朱家老十三,比老二朱樉足足小了18歲。他起初被封為豫王,後來改封為代王,坐鎮大同。
不過他的性格暴躁,建文元年時,因罪被廢為庶人。此事一方面確實是他自己在封地內肆意妄為、多行不法,另一方面也是建文帝削藩的需要,朱桂自己露出破綻,朱允炆自然也不會客氣。
等到朱棣即位時,恢復了朱桂的王爵。只是,朱桂依然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悔改之意。
△朱桂
成祖朱棣曾下達諭旨給他,讓他收斂惡行,牢記建文時期的教訓,不得擅自盤剝軍民、胡作非為。當時朱桂已經多次被人控訴行為不軌,官方罪狀多達32條,成祖朱棣召朱桂入朝聽訓,朱桂居然不來,這脾氣也是沒誰了。朱棣第二次召他時,乾脆中途讓他回返,不想見了,直接把他的三護衛革去,以示懲戒。直到永樂十六年才恢復護衛。
朱桂後來一直活到了正統帝朱祁鎮時期,享年72歲,成了兄弟中最長壽的一個。
朱桂可謂是又臭又硬,為何朱棣卻對他如此寬容?那是因為朱棣正妻是徐達長女,而朱桂正妻是徐達次女,朱棣和朱桂既是兄弟又是連襟,所以朱棣才對朱桂頗為容忍。這麼看來,朱桂能活那麼久還要多謝他的老婆。
5、肅王朱楧:草創西北
朱楧是朱家老十四,起初被封為漢王。洪武二十四年(1391)四月十三日,太祖命他與當時的衛王朱植、谷王朱橞、慶王朱栴、寧王朱權、岷王朱楩一起去臨清練兵。
可能是朱楧顯露出了一定的軍伍才能,所以轉過年朱元璋將他改封為肅王,不過因為護衛軍沒有集齊,所以只能暫時駐紮在平涼,三年後才就藩甘州。肅王府草創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肅王算是最辛苦的王爺之一,條件簡陋,位置最是偏遠,駐守在真正的大西北地區,長年與黃土風沙為伴。我猜測這可能也與他的生母郜氏地位較低有關。
直到建文元年,肅王上書請求內遷,這才移藩蘭州。
6、遼王朱植:草創東北
朱植是朱家老十五,擅長作戰,曾率大軍北討蒙元,屢建戰功。
朱植初封衛王,後來改封遼王,就藩廣寧。當時由於形勢緊迫,就藩的時候連遼王府還沒有建好,所以朱植乾脆就在大淩河北岸立木柵為營,搭建起臨時住所。後來由於高麗在邊境上圖謀不軌,朱元璋為了局勢穩定乾脆叫停了遼王府的建設。所以說,遼王府的草創程度甚至還要高過肅王朱楧。
不過朱植也確實是條好漢,不畏艱險,克服困難,帶領封地軍民屯田開荒、築牆立寨,竟逐漸能夠自給自足,總算是在東北防線上站穩了腳跟。由此可見,朱植也是一位有能力且講實幹的王爺。
可惜,後來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朱植站隊朝廷,沒有幫助封地相鄰的朱棣,因而被厭惡。朱棣登基後,將他遷往荊州,並極大地削弱了遼王府的待遇,朱植自此開始保持謹慎低調的生活,直到去世。
個人認為,在諸王中,遼王朱植算是脾性和能力都很不錯的一位,還肯吃苦、肯實幹,要是能放在東北重用,就像雲南的沐王府那樣,定能再創佳績,可惜歷史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7、慶王朱栴:寧夏賢王
朱栴是朱家老十六,封慶王,坐鎮寧夏。寧夏那邊也屬於西北地區,經濟相對不發達,慶王曾一度因為糧餉收不上來而不得不移駐韋州。就藩後六年,才開始建府邸,可見慶王的條件也是相當艱苦的。
慶王朱栴是有名的賢王,自號凝真,他好學善文,忠孝有德,成祖朱棣對其大為讚賞。
他歷經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在寧夏度過了45年,對明代政治、經濟、歷史、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發展,都作出了傑出貢獻。
8、寧王朱權:被坑慘了的善謀王爺
朱權是老十七,自幼聰明好學,13歲封為寧王,15歲就藩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是極為重要的大鎮。因而朱權麾下的兵力十分強勁,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還包括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因此,寧藩與秦藩、晉藩、燕藩一道成為北疆中的四大強藩。朱權自身本事也不弱,曾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朱棣起兵靖難時,盯上了寧藩的強兵,於是透過欺詐手段脅迫朱權一起造反,並承諾事成後平分天下。而寧藩的強兵也的確是大大增強了朱棣一方的軍事實力。
可惜承諾往往是用來忽悠人的,朱棣登基後立馬食言而肥,將朱權直接貶到南昌,讓他做個清閒王爺。朱權是個聰明人,自知被四哥坑得死死的,只得從此韜光養晦,在書齋中潛心鑽研詩書琴賦,倒也在文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9、谷王朱橞:反覆無常真小人
朱橞是朱家老十九,他年少得志,12歲封為谷王,統轄九邊重鎮宣府。
朱棣起兵靖難時,朱橞封詔率軍護衛京師,鎮守金川門,但是當他覺得大勢已去後,開門投降,迎朱棣入城。因為這個功勞,朱棣即位後,將他改封長沙,多有賞賜。
朱橞在長沙恃功自傲,大肆搜刮民財、為非作歹不說,竟然還私蓄力量,謀劃造反。他原本還想拉上同母兄弟蜀王朱椿一起幹,但朱椿嚴詞拒絕並向朱棣告發。朱橞事洩被擒,之後貶為庶人,囚禁至死。
觀谷王朱橞的秉性,實在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見風使舵,意志不堅,驕縱跋扈,志大才疏,這些他都佔齊了。
二、五大文王如果說九大塞王是以武立業,那麼相對應的,也有以文事著稱的五大文王。他們依次是:周王朱橚(sù)、潭王朱梓(zǐ)、魯王朱檀(tán)、蜀王朱椿(chūn)、韓王朱松。
1、周王朱橚:憤怒的醫學家
朱橚是朱家老五,他與上面四個哥哥都是馬皇后所生。(生母爭議本文遵從正史,暫不考慮其他觀點)
他初封吳王,後來朱元璋認為吳地乃是財稅重地,不宜分封,於是改封為周王,封地在開封,王府也省事,直接利用宋代遺留下的宮殿。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朱允炆大力削藩,諸王憤怒,朱橚也是其中一個。他私下裡蓄謀造反,卻被次子告發,朝廷突襲抓捕,將他貶為庶人併發配雲南。
朱棣即位後,將他撈了回來,恢復了王爵和封地,還加了五千石祿米。原因無他,朱棣和朱橚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而且朱橚還是反建文的,所以必須好好獎賞。
朱橚從年輕時就對醫學十分熱衷,就藩後,常用手中的資源組織專家學者編纂書籍。其中十分著名的有《保生餘錄》、《袖珍方》、《普濟方》和《救荒本草》。
前三本書重在總結整理前人成就,歸納吸收了中醫的大量藥方和知識,而最後一本《救荒本草》更是開創了新的領域,其中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記述了414種植物,有很多都是過去本草書沒有記載過的。
朱橚的《救荒本草》不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於開創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國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各國學者紛紛翻譯鑽研,取得了許多新的博物學成就。因而說,周王朱橚是醫學家,實至名歸。
2、潭王朱梓:驚弓之鳥
朱梓是朱家老八,封為潭王,藩地長沙。朱梓機敏好學,喜好文章詩詞,經常召集文人士子開詩會,會上但凡有佳作,便會親自品評,不吝賞賜。
潭王比起其他性情拙劣的兄弟要好很多,本來應該一生與文墨相伴。可是他的妻弟寧夏指揮於琥被捲入了胡惟庸案。朱梓聞訊後非常緊張,日日擔心自己會受到株連。
朱元璋也是心疼兒子,派人對他進行安慰,並召其入京親自溝通,沒想到朱梓可能是緊張過度了,以為自己的老爹要拿自己開刀,於是便草率地和王妃於氏一同自焚而死,搞得朱元璋是又氣又憐。
由於朱梓去世時才21歲,無子,所以潭國就此削除。
我認為朱梓應該是書生氣非常重的一個人,所以有些迂腐柔弱,稍有風吹草動便惶惶不可終日,他若能稍微堅強一點,冷靜一點,和自己的老爹溝通一下,也不至於走上自焚一途。
3、魯王朱檀:荒唐的才子
朱檀是朱家老十,一出生就封為魯王,15歲時就藩兗州。朱檀好文能詩,謙恭下士,本來可以得到很好的名聲。
可惜他不知哪根筋搭錯了,偏偏迷信丹藥可以延年益壽,在服食金丹後,中毒而亡,年僅20歲。朱元璋對他的愚蠢行徑十分不滿,於是給他上了一個“荒”的諡號。
朱檀雖然死得早,但他和潭王朱梓不一樣,他早早留有一子,而就靠這一子,魯王一脈竟然開枝散葉,人丁興旺,一直傳承到明朝滅亡。
4、蜀王朱椿:蜀秀才
朱椿是朱家老十一,封為蜀王,就藩成都。封地在天府之國,相比於大部分兄弟,著實算不錯的地方。感覺郭惠妃作為朱元璋的小姨子(馬皇后之妹),多少還是受寵一些,三個兒子的封地相對都不錯。(還有代王朱桂的大同、谷王朱橞的宣府)
朱椿是郭惠妃最長的兒子,喜好讀書和做學問,史書形容他是"博綜典籍,容止都雅",就是誇他學識淵博、溫文儒雅的意思,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稱。他崇尚文化,禮賢下士,“風骨名儒”方孝孺最初就是他徵聘上來的。
他在如今成都的紅照壁一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蜀王府,也就是後來人們津津樂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正時源於此。他還在錦江沿岸修建了籌邊樓、望江樓、散花樓,這些都成為了成都的標誌性建築。其中的望江樓我印象最深,因為曾去遊覽過一番,能有此幸還是多虧了這位蜀王爺。
朱椿的正妃是涼國公藍玉的女兒,後來的藍玉案也是牽連頗廣,好在朱椿比較沉得住氣,沒有像潭王朱梓那樣嚇到自焚。
5、韓王朱松:無法就藩的王爺
朱松是朱家老二十,封為韓王,藩地預定在開原。當時明朝剛在遼東站穩腳跟,已經封了遼王朱植鎮守廣寧。但是為了長治久安,朱元璋決定再派兩位王爺——韓王朱松鎮守開原,沈王朱模鎮守瀋陽。此佈局若能實現,就會起到沐英鎮守雲南的效果,使得明朝對東北局勢的掌控大大增強,也許就會避免日後女真人的失控。
朱元璋的設想很好,但是變化總比計劃快。由於遼東初定,條件有限,前期的準備工作進展緩慢,所以直到朱元璋去世,朱松和朱模也未能就藩。緊接著建文帝削藩,朱棣靖難上位,就藩事宜一再拖延,朱松只能一直在京師閒居,碌碌無為,心情煩悶可想而知。
成祖朱棣在即位後六年,才逐漸騰出手安排年輕的藩王們就藩,而韓王朱松沒能熬住,在永樂五年的時候就積鬱成疾,病逝於南京,享年27歲。朱松由此也成了兄弟中唯一一位成年卻未能就藩的王爺。
三、兩大南王如果說九大塞王是北方的主要戰力,那麼相對的,南方也有兩位戰力不俗的王爺,而且這二人都是難得的文武全才,我把他們合稱為兩大南王,依次是:楚王朱楨(zhēn)、湘王朱柏(bǎi)。
1、楚王朱楨:南方定海針
朱楨是朱家老六,受封楚王,就藩武昌。他出生時,恰好朱元璋平定武昌,因此朱元璋大喜之下承諾,朱楨長大以後就封為楚王。這也是為何楚王沒有像哥哥們一樣被封在北方。
朱楨天資英睿,有謀略,性端重,幼時喜學,常聽儒臣授課。不但如此,他在軍事上又頗有才能。
洪武十四年(1381年),17歲的朱楨率江夏侯周德興平定蠻夷,並就此開始就藩武昌。
洪武十八年(1385年)四月,21歲的朱楨與信國公湯和、江夏侯周德興平定銅鼓衛(今貴州錦屏縣)、思州(今貴州沿河)諸蠻族叛亂。六月,率湯和平定靖州(今屬湖南)、上黃諸蠻夷。朱元璋曾稱讚道:“湯和言爾有謀略,真吾子也”。
洪武二十年(1387),朱楨率大軍征討雲南,活捉叛首阿魯禿。
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南方大展拳腳的朱楨頗得父親器重,在初設的宗人府擔任右宗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27歲的朱楨奉命征討西蠻。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楨先後平定道州(今屬湖南永州)、全州叛亂。
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楨平定桂陽山寇。
洪武二十九年(1396)八月,盧溪、黔陽諸洞蠻夷叛亂,朱楨率軍翻山越嶺,深入苗寨平叛。
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命朱楨與湘王朱柏,前往平定古州(今貴州榕江縣)蠻族叛亂。朱楨請餉三十萬,又不親自到場領軍,朱元璋因此斥責了他。
當時朱楨33歲,而朱元璋下一年就去世了。我推測朱楨第一次不奉命平叛的原因,可能是擔心老爺子身體撐不住,到時局勢有變,自己卻在外平叛,那就很沒安全感了。總之,楚王朱楨可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精明王爺,在諸兄弟中也屬於名列前茅的那種。
朱棣即位後,任命朱楨為宗人府宗正,可見對他很是器重。朱楨在永樂朝得以善終,享年61歲。
2、湘王朱柏:壯懷激烈的全才
朱柏是朱家老十二,封為湘王,就藩荊州。朱柏秉性仁孝,勤奮好學,常常通宵讀書,深得朱元璋賞識。更難得是,他和楚王一樣,也是文武全才。
朱柏個人武藝不俗,膂力過人,弓馬嫻熟,一身的豪俠之氣,偏偏外出時還喜歡揹著許多書籍,在我看來有點儒俠的味道。朱柏封地在南方,和楚王一樣,多次參與平定各地叛亂,指揮得當,戰功顯赫。不過因為,朱柏比朱楨小7歲,所以在戰績上還是不如朱楨那麼耀眼。
朱元璋駕崩後,朱柏悲痛萬分,心情一直不佳。結果建文帝朱允炆又大搞削藩,底下的臣子羅織了朱柏的罪名,準備拿下朱柏。
朱柏性情剛烈,不願受辱,他穿戴整齊,跨馬執弓,與王妃家眷一起自焚於相王府。湘王朱柏和潭王朱梓是唯二選擇了自焚的王爺。
可惜瞭如此一位英王,若能留之為國效力,豈不更好。
四、五大內王如果說邊疆諸王屬外,那麼其後諸王屬內,這五人都年齡偏小,身前均有其他王爺可以依仗,我把他們合稱為五大內王,依次是岷(mín)王朱楩(pián)、沈王朱模、安王朱楹(yíng)、唐王朱桱(jìng)、郢(yǐng)王朱棟。
1、岷王朱楩:“又臭又硬”2號
岷王是朱家老十八,封為岷王,初藩岷州(今甘肅省岷縣),後改鎮雲南。朱楩比二哥朱樉足足小了23歲,所以當初年長的王爺們在叱吒風雲時,朱楩等五大內王還在皇宮吃奶。所以等他們成年後,邊疆沿線早就被哥哥們包圓了,他們自然就可以安然退居二線,躲在兄長們的庇護下。
朱楩在藩地岷州待了5年,後來因為雲南剛被征服,需要安撫,西北又不缺王爺,所以朱楩改藩雲南。
建文帝時期,由於削藩政策,朱楩被參劾獲罪,廢為庶人。
成祖朱棣即位後,恢復朱楩爵位,但後來朱楩不遵王法,為非作歹,被朱棣再次罷免,不過不久後又恢復王爵。但朱楩更本不吸取教訓,依然是我行我素,之後又被朱棣第三次罷免。直到朱棣的兒子明仁宗即位,他的處境才稍好一些。
岷王朱楩和代王朱桂很像,都是又臭又硬,屢教不改,只不過朱楩的背景不如朱桂硬。
但巧的是,朱楩活到了71歲,在兄弟中僅次於朱桂。這個事不禁讓人感慨;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啊!
2、沈王朱模:瀋陽王在山西
朱模是朱家老二十一,封為沈王,講韓王朱松時說過,由於形勢劇變,他最初預定的封地瀋陽沒能去成。
朱棣即位後,拖到朱模28歲,才把他改封到了潞州(今山西長治)。
3、安王朱楹:唯一的安王
朱楹是朱家老二十二,封為安王,朱棣即位後,拖到26歲才就藩平涼,過了9年就病逝了(公元1417年)。因為無子,封國被削除。
另外,第二任韓王於1425年被改封到了平涼,直接用安王空下來的府邸。
如此一來,韓王一脈又從南京發展到了平涼地區。
4、唐王朱桱:隆武先祖
朱桱是朱家老二十三,封為唐王,永樂六年(1408年)就藩南陽,時年22歲。在任8年去世,享年29歲。朱桱雖然早逝,但好在留下兩個嫡子,其中嫡次子朱瓊炟(dá)廣開枝葉,將唐王一脈發揚光大,直到明末。南明時期最有作為、積極御虜的隆武帝,正是朱桱的八世孫朱聿(yù)鍵。
5、郢王朱棟:唯一的郢王
朱棟是朱家老二十四,封為郢王,永樂六年就藩安陸,時年20歲。
在任7年去世,享年26歲。由於朱棟無子,所以封國被削除。
五、兩大劣王朱元璋的兒子們整體質量真的不錯,但難免會有幾個歪瓜裂棗,實屬正常。有兩人頑劣成性,至死不悔,我將他們合稱為兩大劣王,依次是齊王朱榑(fú)、伊王朱㰘(yì)。
1、齊王朱榑:劣跡斑斑,死不悔改
朱榑是朱家老七,封為齊王,就藩青州。朱元璋前幾個兒子的王爵都不差,都是大鎮強藩。由於明朝初定,各地仍不斷有戰事,朱榑曾多次率麾下護衛軍會同其他諸王出征草原。因此,朱榑常以此為傲,恃功而驕。
朱榑性格兇暴,多行不法之事,但朱元璋寵兒子,視而不見。待到建文削藩時,便順勢拿下了劣跡斑斑的朱榑。
朱棣即位時,按老規矩被朱允炆廢掉得到兄弟都是自己的盟友,於是恢復了朱榑的封國。
只是被罷黜的經歷絲毫沒有讓朱榑有所悔改,復封后反而變本加厲,行為不軌。朱棣屢次勸誡無效後,最終忍無可忍將其徹底廢黜,軟禁在南京直到去世,就這樣還享年64歲。
2、伊王朱㰘:最惡伊藩
朱㰘是朱家老二十五,封為伊王,永樂六年就藩洛陽,時年20歲。在位6年去世,諡號為“厲”,可見其生前的所作所為有多麼的糟糕。
朱㰘性情兇殘頑劣,好武厭文,以殘害百姓為樂。他經常在鬧市中游獵,見人就砍,血濺衣衫是他最愛看的畫面。他還喜歡在大庭廣眾之下組織男女裸體雜混取樂,生活極為荒淫無恥。
他死後,朝臣因為他的劣跡上書請求撤銷他的封爵,可惜成祖朱棣這一點和朱元璋差不多,對於自家人禍害百姓,常常是視而不見,就算責罰訓斥也只是象徵性的,毫無實際用處,最終百姓只能繼續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朱㰘雖然死得早,但是他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殘暴基因強大,整個伊藩世代盛產混球,百姓世代慘遭蹂躪,歷代皇帝仍是視而不見,封建帝王的統治實在令人厭惡。直到第六代伊王朱典楧將殘暴發展到了極致,做下了滔天的惡事,波及範圍甚廣。
朝廷終於按不住了,嘉靖皇帝下旨囚禁朱典楧,削除封國。總算蒼天有眼,打折了伊藩的“狗腿”,百姓得以脫離苦海,就這一點而言,嘉靖皇帝做了一件歷代先皇沒有做到的好事。
六、三殤在朱元璋的26子中,有三位走得令人惋惜,我將他們合稱為三殤,依次是太子朱標、趙王朱杞(qǐ)、老么朱楠。
1、太子朱標:國本之殤
朱標是朱家老大,出生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此戰關乎基業根本,十分關鍵。朱家有後,實為大喜,朱元璋極為振奮。
朱標一出生就被選為未來的繼承人,朱元璋傾盡心血全力地栽培他。朱標也不負眾望,成年後英明睿智,仁德勤謹,溫文儒雅,常在朱元璋面前迴護兄弟,頗有威望。
△朱元璋與朱標
雖然他的治國理念偏於德治教化,常不合朱元璋的意,但朱元璋要的就是這種仁德的繼承人。原本朱標繼位,諸王無有不服,且朱標的城府手段頗深,是不會出現朱允炆在位時那麼拉胯的景象的。
可惜天不假年,朱標在37歲時因病去世,朱元璋只能白髮人送黑髮人,痛失辛苦培養多年的儲君。而朱元璋死後,大明王朝也因為朱標的離世,變得血雨腥風,動盪不安。
2、趙王朱杞:一歲早夭
趙王朱杞是朱家老九,封為趙王,看這封號,日後封地應該在河北。可惜,他僅活到一歲就夭折了。
3、老么朱楠:一月早夭
朱楠是朱家老二十六,是朱元璋在65歲高齡時生下的老么。可能是朱元璋歲數大了,孩子先天不足,朱楠只活了一個月左右就夭折了,生前都沒來得及封王。
結語綜上,在瞭解過朱元璋的26子後,我們發現最像朱元璋的非老四朱棣莫屬。而最有出息的,也只能是文治武功曠古爍今的永樂大帝。
但在朱棣光環之下,我們還是能發現在朱家諸子中,還是有不少優秀的人才。不得不說,朱元璋生得兒子質量整體來看真的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