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霞277822971

    茶興於唐”,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經濟文化璀璨,而飲茶的習氣也從南方傳到北方,荼飲之風極盛,遍及社會的各個階層。

    在唐代,儒釋道三家互相吸收融合發展,形成於唐代的茶道,自然也難免打上三家的烙印,唐代茶道蘊含著儒家的和與禮、佛家的清與寂、道家的自然與養生,充滿了哲理氣息。

  • 2 # 逝去的芳芳

    唐朝作為茶,佛的鼎盛時期更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以來,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茶與禪“因緣”深長,自古就有“禪茶一味”的說法。據《茶經》記載,僧人在兩晉時期即以敬茶作為寺院的待客之禮。,到了唐朝,隨禪宗的盛行,佛門嗜茶,僧侶坐禪需茶提神破睡,尚茶之風也更加普及,促進了茶葉的發展,佛教文化成為了茶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一、茶文化的源起與佛教的關係­

    《茶經》是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約成書於唐建中元年(780年)。茶聖陸羽是個棄兒,被龍蓋寺的和尚積公大師收養。積公為唐代名僧,也是個飽學之士。陸羽自幼得其教誨,深明佛理。積公好茶,陸羽隨大師在寺院採茶,煮茶,對茶學早就發生濃厚興趣。後來陸羽經過潛心研究和寫作,終於寫出了中國的第一部茶文化專著

    二、“茶道”一詞溯源與佛的關係­

    “茶道”一詞首見於中唐。“茶道”兩字在愛茶人心中是值得敬仰的一片天地。它先出自詩僧和茶僧美稱的皎然之詩作《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三、唐蕃友好關係可見佛文化茶文化的密切關係

    由於社會、歷史的原因和政治上的需要,唐朝統治者大多推崇佛教。隨著兩位篤信佛教的和親公主飲茶之風傳到了吐蕃。640年和平使者文成公主博學多才且篤信佛教。入蕃時隨身攜帶了釋迦牟尼真像同行,並帶有大量佛經、醫書、餅茶及珍寶飾物。茶文化是從文成公主開始在吐蕃傳播。由於吐蕃以畜牧為業,食物中肉、乳較多,而飲茶恰有止渴生津、解油膩、助消化之功能,故而一開始就受到上層貴族的歡迎,並逐漸盛行,以致發展到“夷人不可一日無茶”的境界。

    四、僧人飲茶歷史悠久,飲茶有“三德”,利於叢林修持,由“茶之德”生髮出禪宗茶道

    僧人種茶,製茶,飲茶並研製名茶,為中國茶學,茶道形成立下不世之功。唐代茶文化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傳入北韓、日本,以後又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 3 # 使用者8026275761286

    推廣發揚光大的關係,僧人推廣了茶文化

    佛教,與茶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

    早在佛教從印度傳人中國的初期階段,就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據《廬山志》記載,晉時廬山就有“寺觀廟宇僧人相繼種茶”的風氣,其中東林寺名僧慧遠曾以自種之佳茗招待大詩人陶淵明,談詩論佛。到了唐代的百丈懷海禪師制定的《叢林清規》中,更是明確的把禪門飲茶的制度作了詳細的規定,成為寺院日常生活修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說,茶和佛教的關係緊密不可分割的。

  • 4 # 相生橋上的光輝

    唐代禪宗十分興盛,茶與佛門之間的關係也就更加密切了。禪宗重視 ,要求排除所有的雜念,專注於一境,以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淨”的狀態。所以要求參禪的僧人要“跏趺而坐”、“過午不食”。而茶則有提禪養心之用,又可使飢餓感減輕,所以就選茶作為其飲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亞運會lol的教練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