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甲軍

    司馬公對曹小丑已經很好了只是滅其三族,曹魏已經不行了,大臣和人民都支援司馬公,司馬公只能順應民意,勉強而為之,曹魏已經被拋進歷史的垃圾堆了,只有司馬公才能拯救人民於水火,萬眾所歸!大晉萬歲!司馬公萬歲!

  • 2 # 史無邪

    高平陵之變,歷史上為尊者諱的一次神秘事件。司馬一族三千死士如天降奇兵,於曹爽外出之際,迅速控制住了洛陽城。由於事發突然且司馬氏預謀已久,使得在外的曹爽措手不及,一時無策。

    那麼在智囊桓範已逃出來的情況下,曹爽為什麼還是選擇了不戰而降呢?事發之後,曹爽身邊的人如丁謐、桓範之人都勸曹爽挾天子以令諸侯,發勤王詔書,徵天下之兵合圍洛陽,最近出的許昌便有幾萬守軍,足以與司馬氏一戰。可惜曹爽向來是個色厲膽薄之人,在司馬懿心理戰的攻勢下加以太尉蔣濟等老臣的勸說下,曹爽放棄了一搏的機會,而選擇了‘不失封侯’的安穩。從這一點上看,曹爽確實是個胸無大志、貪圖安逸之人。他不敢也不願意大戰,而是抱有一絲僥倖的希望。

    故曹爽之不抵抗完全是個人能力的問題,此人,庸才爾。

  • 3 # 四川達州人

    先不說曹爽能不能順利帶著曹芳到許昌。

    就算到了許昌,以曹爽的人脈,能不能拉來強大的軍事盟友?

    司馬懿會讓你輕鬆召集兵馬?

    來勤王的軍隊中,會不會是奸細?

    而以曹爽的能力,能不能接下來正式與司馬懿進行軍政對抗?

  • 4 # 史政通鑑

    餘以為:其一、如易中天之言,曹魏乃法家寒族之政權,與士族門閥利益相悖,司馬氏乃士族門閥之代表,利益契合。曹操之崛起,非士家大族願,曹丕之篡,以九品中正制與士族妥協,然士族門閥之所求乃完全執政,司馬氏恰符其訴求。其後司馬氏之政權恰為士族門閥之政權;

    其二、曹爽懦弱、無能,無才、無德、無志、無謀,類如豚犬。高平陵亂起,桓範冒死出城,勸爽擁帝幸許,借天之號令,集四方之兵,討伐司馬氏。有如此良計,爽竟不能用,信司馬懿之詐,欲為富家翁。人言扶不起之阿斗,相較阿斗,爽不及禪亦遠矣!

    其三、司馬懿老謀深算,才略過人。司馬氏父子蓄謀以久,準備周全,速定乾坤,曹爽黨羽措手不及,方寸大亂。司馬懿趁爽黨羽應變不及,逛爽投降,迎回天子,遂定大局。

    其四、曹爽擅權,欺凌皇帝,排擯大臣,所為多不法,甚者,倒行逆施,大失人心。朝野中之正直大臣,或緘默,或被絀,或退隱,或投司馬氏。故爽之黨羽多紈絝無行之徒。

      綜四條而言之,爽不戰而降之由已明矣,縱使一戰,亦難成功!

  • 5 # 閒雜說

    第一點,當時司馬懿其實佔了大義,彼時曹爽專權亂政,軟禁皇后,而司馬懿當時的形象是德高望重,忠貞不二,所以可以說高平陵事變是曹魏的老人和司馬懿一起發動的。曹爽非要打的話,未必打得過,這點曹爽自己應該也明白。

    第二點,曹爽本人無能,他並沒有打仗的經驗。而且這個人胸無大志

    第三點,司馬懿做出了不殺曹爽的誓言,而曹爽也相信了。至於為什麼曹爽會相信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司馬懿和曹爽兩個人私交還是可以的司馬懿當時給人的感覺還是一個正直的人,其次當時陳泰 蔣濟等人也給司馬懿做保。

    綜合以上原因 總結一句話 不投降會死,投降能活,而且說不定活得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麗的海島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