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43401739201

    01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生最先經歷的第一重境界,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人剛出生的時候,對周身的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人家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對事物的是非真偽,不具備辨別的能力。


    處在這一境界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內心無事,沒有過多的雜念。思想上的單純會讓人活得很自在,對任何新事物都會有摸索的好奇心。


    可同樣,這種“新鮮感”,也會給自己帶來危險和傷害。


    就好比剛入社會的那些“愣頭青年”,懷著對這個社會的好奇與新鮮感,一切事物在他們眼裡都變得很簡單,所以在做人做事上,也是懵懵懂懂。


    在工作上,同事將工作任務交給他們去做,他們滿心接受,毫無怨言,覺得這是同事對他能力的一種認可。


    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心生怨言,覺得這是成長過程中必須要上的“實踐課程”。


    他們相信世界是按設定的規則不斷運轉,並對這些規則有種莫名其妙的崇拜感,而這些不假思索的認知,也是導致他們在現實中處處碰壁的主要原因。


    所以綜合以上內容,我們便可以知道第一重境界是什麼,說白了就是“由易到難”“由簡入繁”的過程。


    在這些過程中人們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經歷,不斷成長,透過種種方式來讓自己達到學問素養的精湛,而也是人生由平淡轉為絢爛的初始階段。


    02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的第二重階段,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如果說“看山是山”是因為人生智慧還沒得以顯現,見識還過於淺薄的話。


    那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就是指人伴隨著年齡的漸長,遇到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之後,逐漸察覺到這個世界的複雜性,開始認識到很多事情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而是經常顛倒混淆的。


    當你徹底認識到這一點時,那麼你也就開始瞭解到人生的真諦。知道絕大多數事情都是不實的,於是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嘆息,不願意再輕易地相信什麼。


    處在這一階段的人,可以說是非常沉穩的,也可以說是非常苦惱的。


    沉穩在於他們做任何事情時都會仔細斟酌,不會像年輕時那般懵懂無知,爭強好勝。


    因為內心有了想法,就會去權衡結果的利弊,譬如同事之間吹捧自己,他們會想對方是真心佩服自己,還是有求於自己;面對沒來由的利益,他們會慎重起見,會猜度利益背後又是否隱匿著其他不可見的危害。


    這些都是心智成熟後所帶來的切實轉變,有了這種穩重的心性,自己也會少吃一些現實的悶虧。


    當然,處在這一境界的人煩惱也是接踵而來的,因為過於慎重,有時候人也會變得開始優柔寡斷起來。面對一些本來很簡單的事情,也會因為左右不定而倍感愁苦。


    甚至有時候連一些非常難得的機遇,也會因為自己的“慎重”而失之交臂。所以說,處在這一境界的人,就相當於來到了人生的“分水嶺”,不同的人生理解,引領著不同的人生結果。


    懂得善用智慧和經驗的人,往往就能在這個時候助力自己飛黃騰達,實現處境的跳躍;反之,這個階段的人就很容易被瑣事纏身,會陷入無端的是非中。


    03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人生的最後一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其實這一境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經歷的,事實上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已然無法再前進一步了。


    就像那些一輩子都很糾結的人,是從記事的那一刻起,他們便處處糾結。即糾結名利,糾結生死,糾結感情上的求而不得,甚至到了生命宣告終結時,他們還不曾真正解脫過自己。


    還有的人則是追求一生,勞碌一生,心高氣傲一生,最後發現自己並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到頭來也只換得個抱恨終生。


    而對比之下,就有那麼一類特殊的人群,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則就灑脫高明的多了。


    就拿“五柳先生”陶淵明作證,年少時的他勵志要做到官亨通達,揚家族遠名。


    然而在經歷過官場上的爾虞我詐,飽嘗了人生辛酸,盡享世間榮華之後,他才明白,從官的生活並非自己所願,唯有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也得益於自己有了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返璞歸真,所以陶淵明才能“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迴歸自然,迴歸平凡,成為千百年來最自在,最灑脫的田園詩人。


    現實中的人也是如此,若是能夠達到“陶淵明”這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人便會專心致志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而不與旁人有任何計較。


    所以說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其實就是人走向精神成熟的一個必然過程,這叫做絢爛之極歸於平淡。


    當你絢爛之後,又能安然地回到平淡的狀態,不為世俗變化而心起波瀾,那麼恭喜你,已經徹悟了處世的至高法則了。


    總而言之,這三種境界,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境界。前兩者是人們成長後必然需要面對的結果。


    而第三重境界,則需要人內心恢復“入世”前的澄清和寧靜,要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麼。


    其實無論人生是歡樂還是艱難,到頭來都是過眼雲煙。若能把“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當作是人生的最高追求,那麼平淡便是最大的幸福,自己也能生活的怡然自得。

  • 2 # 使用者9231530779323

    《人間詞話》裡有人生的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志向遠大的人往往不被人理解。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因為有夢想,所以肯付出,即便跌倒一千次一萬次也不放棄。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成功的登上了舞臺,才突然發現苦苦尋找的不是耀眼的獎盃和盛開的鮮花,而是燈光下的你背後的那一個影子。

    《易經》裡有人生六個階段:

    初九:潛龍勿用。

    龍潛於淵,陽之深藏,應忍時待機,不宜施展才好利於下一步行動。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龍已出現在田野之上,有利於有才有德的“大人”出頭露面,出人頭地。

    九三:君於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的德才已經顯現,會引人注目,但要奮發努力不懈,日日夜夜警惕戒備,以防災禍,這樣縱處危境,也可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龍要麼躍而上,要麼退於淵中,見機行事即可無咎。重點在於把握時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龍已飛騰在天上了,居高臨下,可以大展鴻圖。

    上亢:亢龍有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兼職適合上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