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最帥氣的英雄
-
2 # 奈何雪兒
如果說想要培養孩子獨立很簡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幫忙做,不會做的父母在一旁交即可
-
3 # 航海真好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之所以那麼困難,原因就在於養育孩子過程中,父母常常會掉入以下五大陷阱:
一、解救陷阱
父母習慣在親子關係中扮演“滅火團”的角色:孩子只要一陷入困境,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把他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類似的“解救”陷阱,相信不少家長都掉進去過,而且還不以為然:孩子的學習負擔本來就重,我能幫一點是一點啊!況且是查字典這種小事,讓她自己去做,浪費時間,也不一定有收穫啊!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很多家長,在解決孩子自己的問題時,比孩子本人更賣力。無形中向孩子傳達了這樣的資訊:只要我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有人能幫我。
孩子在父母的“解救”中,不僅喪失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慢慢“寄生”到了父母身上。而人生的問題,總是不斷升級,做父母的,又能“解救”孩子多少次?
幼時的不捨放手,必然成為長大後的“無法”放手。父母要捨得放手,就要隨時警惕掉入“解救陷阱”。
二、火速陷阱
一篇關於“延遲滿足能力”的文章,說的是3歲前,孩子的合理需求,父母能滿足,就要順暢地給予,不能滿足,也應當坦然承認,不要借題發揮,把愧疚感轉嫁到孩子身上。
有些讀者留言:能滿足就滿足,就是驕縱。其實,父母是否驕縱,要看對多大的孩子。在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時期,我們給予及時的愛,孩子長大才會有自信面對等待。但如果到了幼兒甚至青少年時期,比如上面這個例子,孩子都十幾歲了,父母還什麼都第一時間滿足,才是驕縱。
父母陷入“火速陷阱”,往往是因為把孩子永遠當做了“三歲”小孩,卻忘了,孩子在一點點長大,父母也需要一步步放手。
三、壓力陷阱
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父母就跟風去報補習班;看別家的孩子報了鋼琴班,父母也匆匆去報了名;朋友的孩子上了清華北大,於是就嘮叨孩子要好好讀書,給自己爭氣……
家長總是焦慮自己的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輸”給別人,於是把自己的焦慮和壓力,轉移到了補習班、興趣班中,轉移到了給孩子安排得滿當當的日程中,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也傳遞著這種壓力和不安,完全不顧孩子的承受能力。
因為害怕自己的而孩子無法在競爭中取勝,於是家長總是不由自主地推著孩子往前衝。家長掉入“壓力陷阱”,只會得到以下結果:孩子因為不堪壓力重負,選擇自暴自棄。
孩子自己的壓力也順帶轉嫁給父母,自己的事也變成了父母的事,逃避責任而不知進取。
孩子本應有的學習熱情被父母施加的壓力給磨滅了,而孩子的興趣、天賦卻被父母埋沒了,失去了面對生活的熱情與勇氣。
要讓孩子獨立,父母就要警惕“壓力陷阱”,否則不僅苦了自己,還毀了孩子。
四、給予陷阱
有的家長,不想讓孩子在同伴面前抬不起頭,所以對孩子的物質需求百依百順。孩子說班上的同學都用某個牌子的智慧手機或者都穿某個潮牌的衣服,你想,如果不買,孩子也許會受到孤立,於是,為了不讓孩子感到“低人一等”,你總是給他最好的。
父母以為是在用無微不至的關懷來表達愛意,殊不知早已掉入了“給予陷阱”:孩子有求,家長就必應。孩子本身並不需要努力。
有求必應的家長,只會養育出一個只懂“拿來主義”的孩子。有些家長認為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是為孩子的學習減少麻煩,為孩子的未來鋪平道路。卻忘了,如果孩子不在生活中解決麻煩,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不會在學習中明白“努力就有回報”。如果孩子現在已經擁有了一切優越的條件,那就會在未來失去追求優越的鬥志。
父母就避免陷入“給予陷阱”,就是給孩子自食其力的機會,讓孩子找到付出、貢獻他人和社會的意義,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五、負罪陷阱
認識一個小女孩,父母離異且都忙生意,她的爸爸因為愧疚因為忙碌或其他原因,無法給予孩子及時地關愛,心懷愧疚的父母就透過無原則的滿足孩子,來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長期以來,孩子也明白了只要讓父母感到負罪,自己就能得到一切想得到的。孩子牢牢抓住這一“把柄”,即使大多數時候也得不到想要的安全感與快樂,卻在無形中沉迷於安樂的物質生活中,忘記了生活的本質。
父母的負罪感,非但沒有提升親子關係的質量,反而成為了一種“自我綁架”,讓孩子在束縛父母的過程中,也迷失了自我。
不爬出“解救陷阱”,孩子終有一天會陷入“無藥可救”的境地。不擺脫“火速陷阱”,父母終有一天會面臨“鞭長莫及”的無奈。不逃離“壓力陷阱”,父母和孩子終有一天都會“不堪重負”。不避免“給予陷阱”,父母終有一天精疲力竭,孩子也終有一天一無所獲。不掙脫“負罪陷阱”,父母和孩子將會同時掉入更深的陷阱。要讓孩子學會獨立,父母就要隨時警惕掉入這五大陷阱,學會正確的應對措施。
結語: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獨立、堅強、懂事、成熟,但有時候,讓孩子變得依賴、懦弱、暴躁、無擔當的罪魁禍首,恰恰是父母。
要把自己的愛,用正確的方式傳達給孩子,父母就需要隨時警惕掉入以上五大陷阱,每一次,當你忍不住想要解救、幫忙、說教、施壓、給予的時候,都不妨忍一忍,問問自己是不是掉入了這些陷阱,刻意練習,選擇更好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慢慢把生活的主動權教給孩子。
回覆列表
首先需要平時教育孩子要養成獨立的習慣,其次呢,要透過實踐來鍛鍊他,讓他自己透過動手動腦,用心去解決問題,實現自己生活,學習各方面的獨立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