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歲月無恙一切安好

    達成共識的原因是,在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方面達成了共識。

    但是有可能無法實現。因為產油國會考慮2035年以後歐盟禁售燃油車以後產能過剩問題,不會增產石油,而現在歐盟又對俄石油制裁,需求缺口無法解決。長期目標和短期需求無法統一。

  • 2 # colourfull700

    這個只是解決燃眉之急,都想擠兌俄羅斯,但是離開石油他們用愛發電?一次次被美華人愚弄,還是一次次墮入陷阱。思維與心態不正怎麼做也是傀儡

  • 3 # 快樂的夢想家g

    啥也沒發生,其實就是一場鬧劇。西方國家唱紅白臉大戲也不是一回兩回了,相信彼此已是心照不宣。一週前多國反對,是為了表現西方民主社會注重程式,忽然達成共識,是因為結果早就約定好了。

    一方面約定2035年禁售燃油車;另一方面歐盟考慮將鋰列為有害物質。態度如此分裂,難不成歐盟在新能源上有重大突破?若是沒有重大突破且能達成共識,確實有違常理啊?

    與其講,事出反常必有妖。倒不如說,充分體現了當前歐盟糾結的心態。既想做國際社會的“話事人”,又想嚴以待人、寬以利己。

    以歐洲人動輒提及的《巴黎協定》為例,這份協定的首倡者就是歐盟,2016年11月14日歐洲議會全會以壓倒性多數票透過歐盟批准《巴黎協定》的決議。在歐盟的大力忽悠下,全世界178個締約方於2016年共同簽署了該氣候變化協定。

    按規定,歐美等發達國家率先減排並開展絕對量化減排,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援。這裡涉及到一個可持續性機制一一碳排放交易。截止2020年,全球碳市場交易規模達2,290億歐元,同比上漲18%。

    歐洲國家之所以大力提倡《巴黎協定》,用的是做企業的思路: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四流企業做勞務。其真實目的就是歐盟成為碳排放標準的建立者,併成為碳排放市場的主導者。理由很簡單,歐洲各國已經進入了去工業化的階段,而且緊鄰天然氣出口大國俄羅斯。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保證歐洲所餘不多的工業正常執行,同時達成節能減排目標。多餘的碳排放份額自然可以拿來賣給發展中國家以及工業國。

    沒成想,歐盟煞費苦心搞出的這一套節能減排規則標準,被2月份的俄烏衝突給打回了原形。沒了俄羅斯輸送的廉價天然氣,歐洲各國真可謂窘態畢露,不是去砍柴取暖,就是去重啟煤炭發電,一時間節能減排儼然成了笑話一一忙活了半天,原來碳排放是智商稅。

    這就是歐盟糾結之處,歐洲政要需要選票就必須跟著民意走,而美國掌握了歐洲的媒體宣傳渠道,用道德制高點來給歐洲弄了個政治正確引導民意。例如說俄羅斯威脅到歐洲的命脈就是被美國帶了方向,搞得歐洲政府沒得選,與俄羅斯天然氣做切割的後果就只能自毀《巴黎協定》。

    要說西方選票制是歐洲政府普遍短視的理由也不完全對,最主要還是美國對歐洲滲過深,歐洲精英既無力也不敢反抗,否則不只有下臺的風險,甚至還會禍及政黨。

    可是,好容易忽悠出來的碳排放市場交易額巨大且前景誘人,又讓歐盟不願放棄主導權,只能從禁售燃油車時間上找回尊嚴,希望藉此共識重回碳排放標準制定者位置,而且也是美國所樂見的,因為利好特斯拉。

    由於歐洲人對於協議向來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雙標態度,且前科劣跡斑斑。比如,前段時間立陶宛撕毀協議封鎖加里寧格勒;挪威政府置1920年簽署斯《斯瓦爾巴條約》不顧,任意扣押俄羅斯20噸補給物資。又比如,近日英國議會下院透過單方面修改“北愛爾蘭議定書”的部分內容議案……

    鑑於歐洲人重利輕義、輕諾寡信是其本性。因此,一週前多國反對,忽然達成共識也就不足為奇,其實什麼都沒有發生。非要說發生了什麼?那就是即使歐盟陷入通貨膨脹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也沒有忘記削弱對手的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豆餅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