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34342767311

    漢代最出名也是最常用的書體是隸書。今出土的漢代碑刻,都是隸書。到了晉代,才陸續流行楷書和行書。

  • 2 # 使用者2981258657511

    是漢代隸書。
    漢代從公元前二零六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漢字書法發展史上關鍵性的一代。漢代分為西漢和東漢,兩漢三百餘年間,書法由籀篆變隸分,由隸分變為章草、真書、行書,至漢末,中國漢字書體已基本齊備。

    因此,兩漢是書法史上繼往開來,由不斷變革而趨於定型的關鍵時期。隸書是漢代普遍使用的書體。漢代隸書又稱分書或八分,筆法不但日臻純熟,而且書體風格多樣。劉勰《文心雕龍·碑》說:“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
    因此,東漢隸書進入了型體嫻熟,流派紛呈的階段,目前所留下的百餘種漢碑中,表現出琳琅滿目,輝煌競秀的風貌。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書法藝術的不斷變化發展,為以後晉代流暢的行草及筆勢飛動的狂草開闢了道路。

    另外,金文、小篆因為實用面越來越小而漸趨衰微,但在兩漢璽印、瓦當和嘉量上還使用,並使篆書別開生面。康有為曾說:“秦漢瓦當文,皆廉勁方折,體亦稍扁,學者得其筆意,亦足成家。”(《廣藝舟雙楫·說分》)給以較恰當的評價。

    隸書的出現,是書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從此,書法告別了延續三千多年的古文字而開端了今文字,字的結構不再有古文字那種象形的含義,而完全符號化了。隸書承上啟下,上承篆書,下啟楷書,是一個質的轉變和過渡。作為書法藝術,它打破了原來篆書單一用筆的侷限,而有了十分豐富的變化。

    前人稱篆書筆法為“玉箸”,即玉作成的筷子,橫平豎直,均勻圓潤。字的結體規矩嚴謹,較少變化。隸書則不然,它的點劃分明,粗細有致,波畫有蠶頭燕尾,一波三折。用筆有方有圓,或方圓兼濟。結體或險峻跌宕,堅挺雄健,或秀麗工整,圓靜嫵媚,或堅守中宮,凝重端莊,或大開大合,意氣飛揚,可謂千變萬化,各臻其極。這真是書法史上瑰麗的一章。

    近人康有為極力推崇漢隸,他在《廣藝舟雙楫》中寫道:“書莫盛於漢,非獨氣體所高,亦其變制最多,皋牢百代。杜度作草,蔡邕作飛白,劉德升作行書,皆漢人也。晚季變真楷,後世莫能外。蓋體制至漢,變已極矣。”

    漢代書法的雄強朴茂之風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漢代隸書蘊含著一種博大的氣勢,充溢而湧動著雄健的力量。精美絕妙的漢隸至今仍然散發著無窮無盡的藝術魅力。
    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漢代隸書,都是憑當時刻在石碑上而保留下來的。可惜當時書丹的作者沒有留下他們的姓名,後人只好以某碑或某碑銘文內容為其命名,例如:《乙瑛碑》、《史晨碑》、《禮器碑》、《孔宙碑》、《石門頌》、《華山碑》、《曹全碑》、《西狹頌》、《張景碑》、《張遷碑》等等。

    漢代書法,除碑刻外,還有書寫在木板(北方)和竹板(南方)上的漢簡。簡板上的漢隸遠不像碑刻上的那樣嚴整、肅穆、氣勢恢宏,而是活潑靈動、變化多端,甚至漫不經意,富於幽默感。如果把碑刻喻為工筆,那麼,漢簡則如同寫意。漢簡的字型自然天真,粗頭亂服,不修邊幅,甚至草率。其中一些似乎透露了晉人行草的資訊。

  • 3 # 獵鷹瓜瓜

    漢代最出名的字型應該不是最出名的字型,應該是漢代標誌性的字型呢,就是這個叫漢隸,隸屬呢,他原來是源於這種東漢西漢,還有商朝末期就會有這種隸書,隸書呢,它是一個比較扁平,取橫勢的一種字型,非常的古雅、厚重。

    你比如說像這個曹全碑,還有張遷碑、史晨碑,都是值得我們現在學習的。這粒數呢,是我為我們的這個楷書發展奠定了一個基礎,非常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不惹事,很老實,但是又就是不招人喜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