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上長留馬行處
-
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貢比涅”的火車車廂與德國,恩怨比較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最後投降,而投降協議就是在“貢比涅”的火車車廂中籤署的。當時,法國元帥福煦就說了;“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福煦元帥對此的預言真的非常準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接受了苛刻的條件,交出海外殖民地,承擔戰爭賠款,國土被分割。
這些條件引起德國的憤怒,從而埋下了復仇的種子。英法的分贓不均引發了種種矛盾,而德國就在這之中左右逢源利用美國的資金慢慢恢復了實力。此時,結束一戰後的希特勒得知德國投降的這個訊息之後,心理很不是滋味,法中國人欺人太甚了。慢慢醞釀復仇的規劃。
1933年希特勒的納粹黨上臺,隨即廢除了一系列鉗制在德國身上的一些條約,大力擴張軍備。1935年德國進軍萊茵河非軍事區,緊接著一口一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於是二戰爆發。豈料德國迅速拿下波蘭,英法宣而不戰,使得德國將軍隊調往西線。
1940年5月9日,德國全面向西線進軍,一個月之後,德軍進入法國巴黎,法國投降。就在貢比涅森林中,德中國人將當初簽訂停戰協議的火車車廂重新拉了出來。這是一個個報仇雪恨的行為,也是個有歷史意義的選擇。6月19日下午3時15分,希特勒的車隊抵達了。希特勒希望自己親眼見證法中國人在這個投降的時刻。
這個時候,德法雙方的談判開始了,談判內容沒什麼好說的,無非是德中國人坐地起價,法中國人討價還價。可是法國現在這個戰敗的情況下,還能如何討價還價呢?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嘴皮子上如何得到。法中國人耍盡了嘴皮子,德中國人就不接招。但是法中國人沒完沒了的,德國元帥凱特爾並下了最後通牒:“1小時內若不能簽字現場取得協議,談判便告破裂,法國代表團將被押回法軍陣地。”
眼看別無選擇了。終於在1941年6月22日下午6時50分,法國代表終於在停戰協定上籤了字。6月24日法國和義大利簽訂停戰協議。在一戰之中,法國跟德國打了四年都沒垮,這次只用了6個星期就被德中國人打趴下了。至此,德國佔領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從北極圈內的北角到波爾多,從英吉利海峽到波蘭東部的布格河。希特勒的威望達到頂峰。
德國電臺進行了現場廣播,將這些事件送回了德國。德中國人用這個貢比涅森林中的火車車廂,洗雪了一戰結束之後的投降。
隨著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的步步衰敗,希特勒為了防止悲劇重演叫人毀了貢比涅森林中的火車車廂,也有所是盟軍轟炸燬了的。終於在1945年5月9日,德國投降,二戰結束。
-
3 # 湛藍觀實事
個人認為“貢比涅”火車車廂,更多的是德國一戰戰敗之恥的標誌。
德國位於中歐平原,在德意志統一之前,法國一直居於戰略優勢的地位。“三十年戰爭”乃至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所帶來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及拿破崙橫掃歐洲乃至其後建立的“維也納體系”都共同維持著中歐平原的破碎狀態,無論是奧地利還是普魯士都無改變這一局面。
俾斯麥通過三次王朝戰爭使得普魯士完成了排除奧利地的德意志統一,但俾斯麥第三次戰爭,也就是普法戰爭,相當於將當時的Continental霸主——拿破崙三世及法國,從榮譽之巔一舉打落,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使法國失去了重要的鐵礦石產地,賠款五十億法郎,最讓法國蒙羞的是德皇威廉一世的加冕典禮竟然選在凡爾賽鏡廳,這種打了你還踩著你上位的感覺使法國復仇之火熊熊燃燒。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各懷鬼胎,英國希望徹底將德國扼制,以維持其優勢地位,法國則不惜捐上一代青年人也要完成對德復仇,俄國則懷著大斯拉夫主義的幻想期望開疆擴土,奧匈則一直對巴爾幹地區磨刀霍霍,德國早已懷揣“施裡芬計劃”準備快速結束西線戰鬥,進而向東挺近。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從“打完回家過聖誕”演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德國戰敗。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代表埃爾茨貝格爾同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福煦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雷東德車站簽署停戰協定,協約國提出了苛刻的停戰要求,德國政府代表還想“據理力爭”,但得到的答覆是“如果不接受停戰協議,戰爭繼續。”無可奈何之下,德國代表就在這個車廂內簽署了停戰協議。
這份停戰協議的簽署,極大的刺激了還在戰地醫院養傷的一位下士,二十年之後,他就帶著一個更強大的德國,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將法國打趴在地,並且在同樣的車廂內逼迫維希政府簽署苛刻的停戰協議,最終協議簽署後將這節車廂裝上炸藥,送上天空。
-
4 # 歷史吐槽機
雙11的恩怨
1918年11月8日,馬蒂亞斯·埃茲伯格經歷10小時的顛簸終於來到貢比涅森林,一路上他所見都是斷壁殘垣,戰爭巨大的破壞力以最直觀的方式展現在他眼前。兩天前埃茲伯格接受了那個任命,作為停戰代表團長去與法國和談。
和談大抵只是一個修飾的說法,每個人都知道德國已經失敗,帝國高層只是希望藉由埃茲伯格天主教平民的身份獲得一些憐憫,讓停戰條件稍微放寬一些。埃茲伯格對這個艱鉅而屈辱的任務不抱希望,兩個國家的仇恨並非他一個人可以化解。
第一句是問他來做什麼,埃茲伯格表明了來意,然後元帥示意副官把擬好的文字交給他,隨後埃茲伯格就被帶離車廂,留在餐車中閱讀那份停戰協議。福煦的副官告訴他只有72小時來決定是否簽字,否則不必麻煩元帥。
無可奈何的埃茲伯格仔細閱讀了協議,協議無比苛刻,但他連拒絕簽字的權利都沒有,能做的只是指出一些德國壓根無法完成的條款(比如退役潛艇數大於艦隊實際潛艇數)。但還來不及細化一些條款,11月10日代表團就從報紙上看到一則噩耗,德皇退位,國家再沒有一錘定音的人物了。
希特勒的報復時間很快來到了1940年,22年的時間正好夠一個嬰兒成長為戰士,也足以讓整個世界鉅變。當年落筆簽字的埃茲伯格早已被國內極端分子暗殺,不幸的,他沒能看到德意志重新崛起,幸運的,他不必看到德意志以何種方式崛起。
在這一年納粹的坦克橫掃英法聯軍,古德里安和隆美爾這對雙子星閃耀法國戰場,他們以讓人目瞪口呆的速度突進再突進,連俘虜都懶得去抓。法國無奈的將首都遷往波爾多,宣佈巴黎為不設防城市,同時向納粹德國請求停戰。
6月21日,希特勒登上那列車廂,坐在福煦元帥當年的那把椅子上接見了法國談判代表。在聽完法國代表的序言後,希特勒表現的不屑一顧,他像當年的福煦元帥一樣離開了車廂,把剩下的內容交給威廉·凱特爾將軍,臨下車前他還對法中國人做了個羞辱性的手勢。
結局第二次貢比涅協議簽訂後的第三天,希特勒下令徹底摧毀停戰地點,所有鐵軌均被黨衛軍拆除,連地面都被炸藥清理了一遍。只有那列車廂連同紀念碑被帶回了德國,並在柏林大教堂進行為期一週的展覽。
1944年的時候,隨著納粹節節敗退,車廂被送到圖林根州,輾轉安置進一條巨大隧道中。1945年德國戰敗前夕,這節車廂徹底被摧毀,主流的說法是黨衛軍擔心再次遭到羞辱,炸燬了車廂,另外還有一些目擊者表示是盟軍的轟炸摧毀的。
-
5 # 凡易文史觀
1918年法國東部貢比涅森林附近的一塊空地上,停著法國的一節火車車廂,一份停止西線殺戮的正式協議將在此處簽署。
11月8日,由德國中央黨領袖馬提亞・艾爾茲貝格帶領的新生的德國共和政府代表團與福煦元帥簽署了停戰協定。條約包括撤離所有佔領區和菜茵河西岸,以及歸還所有武器和鐵路車輛。福煦元帥在談判中幾乎沒有給對方任何迴旋的餘地。
英國代表團也來到了貢比涅。但看上去團結一致的各戰勝國之間出現了分歧,協約國之間沒有一個共同的戰爭目標。1918年,德國戰敗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各協約國之間的關係也隨之越來越緊張。出於本土海防安全的需求,英國要將德軍趕出比利時,這是其最關注的目標之一。
一戰之後,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得以前所未有地擴張,其中包括德國各殖民地以及從德國的盟友土耳其手中奪得的土地。法國在一戰中的主要目的是將德軍趕出它的領土。除此之外,它還希望收回在1871年普法戰爭中割讓給德國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沒有證據表明法國肯定能得到華盛頓和倫敦的支援,但它最終還是在1919年的《凡爾賽條約》中達成了這些目標。
協約國在戰爭末期的分歧預示了勝利後戰勝國之間的分裂。實際上,《凡爾賽條約》並沒有被很好地執行。20世紀30年代後期,面對新生的德國的威脅,英法兩國拒絕再次聯手。
在那裡,法國代表簽署了正式的投降書,而這節車廂又被作為勝利的標誌運回德國,並於1945年徹底銷燬。
今日,停在貢比涅的車廂是後來的一件仿製品。
回覆列表
“貢比涅”是法國一座城市,離首都巴黎大概80公里左右,這裡有一個世界著名的“貢比涅森林”,1918年11月11日的“一戰”停戰協議就是在貢比涅森林雷道火車站的一個火車車廂裡簽訂的,這就是結束“一戰”的《貢比涅停戰協議》。
在德國看來,國內軍事實力還在,德軍又全在國外作戰,佔領著不少土地,英、法、美軍又沒威脅到德國國內,只是不想再打下去了。可法國表現出咄咄逼人之勢,拿德國作戰敗國看待,提出的條件是一樣又一樣,限定德國撤兵的時間,廢除先前訂的條約,還要德軍交出海陸空軍主要裝備和運輸工具,還要佔據德國煤炭資源地區,所以,德軍是賭氣簽下的條約,並不心甘臣服。由此德國和法國結下了仇恨,德國也一直在找時機報仇。
其實“二戰”就是德國報仇的結果,即使沒有希特勒,德國也會出現其他特勒的,總之,“二戰”是不可避免的,“二戰”後,德、法成立了煤鋼一體化,然後在這基礎上建立了歐盟,這就很好地解決了彼此之間的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和法國的“仇結”也化解了,現在好的像一家人似的,中日、日韓要化解仇恨,也應借鑑他們的方式,一下子建立亞盟不現實,先建立“中、日、韓自貿區”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