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振興4
-
2 # 手機使用者59106786910
文化武漢【把老武漢刻進印章裡,研究篆刻藝術57年的他將中國文化傳播到100多個國家】66歲的宋斌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教授,退休後受聘於該校國際教育學院,負責教授留學生學分選修課程《中國篆刻藝術》。 宋斌在東湖邊的月亮灣出生,後來搬到利濟北路居住。早年間,他家鄰居付金龍開了間“多業堂”,以寫字、賣畫、替人制印為生。宋斌對一枚枚溫潤精緻的印章愛不釋手。57年時間裡,宋斌創作的篆刻作品達12000多枚。他的篆刻作品曾被法國巴黎盧浮宮、中國歷史博物館等收藏。“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我有責任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宋斌說,抱著這樣一種信念,他會繼續將中國篆刻藝術發揚光大。
上海交響樂團錄製的唱片《大地之歌》(the Song of the Earth)近日收穫了全球矚目。這是上交簽約DG(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後錄製的第二張專輯,7月9日全球發行,各大音樂平臺同步上線。唱片包含兩張CD,分別是馬勒以唐詩為靈感創作的《大地之歌》和葉小綱以相同文字寫就的《大地之歌》兩部同名交響聲樂套曲。
《大地之歌》封面是黃山雲海
這是DG在2021馬勒紀念年裡全新錄製的唯一一張唱片,由指揮家餘隆執棒。專輯封面是黃山磅礴的雲海景象,與上海交響樂團恢宏音響下營造出的唐詩意境相呼應。DG更是首次在專輯內的文案介紹中使用中文,用方塊字寫下了葉小綱作品中所引用的七首唐詩。
上交與DG合作的首張專輯《門道》發行後,曾吸引世界目光,入選被譽為古典音樂界“奧斯卡”的ICMA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nternational Classical Music Awards)提名。這一次,《大地之歌》發行後,迅速引發眾多海外媒體的關注,記者、樂評人紛紛撰文評論,迴響不斷。
一次疫情下的國際文化交流
《大地之歌》去年在上海錄製,錄音師漂洋過海而來
《大地之歌》的錄製可謂一波三折。去年疫情中,男高音歌唱家布萊恩·傑德、女中音歌唱家米歇爾·德揚在國際疫情陰霾下跨越重重阻隔,分別從歐洲和美國來到上海,經過隔離出現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的舞臺上。同樣遠道而來的,還有資深錄音師克里斯托弗·阿爾德和菲利普·克勞斯。一路上,他們經歷了簽證延期、機票取消等困難。
餘隆在接受Presto Music採訪時說:“兩部作品以‘雙聯畫’的形式表現了東西方之間關於愛、快樂和死亡這些人類最基本情感觀念上的差異。我們可以把這種‘並列’當成一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在當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環境下,這種對話尤為重要。音樂是非常有用的參照,可以幫人們理解彼此的不同。這種不同無關對錯,但認識到它,就能幫助我們相互理解,實現溝通。”
英國《衛報》記者安德魯·克萊門斯(Andrew Clements)發表文章題目為“馬勒和葉小綱《大地之歌》樂評——交響聲樂套曲重返黃金時代”。在安德魯看來,唐朝是中國文學的“黃金時代”,《大地之歌》帶人們在唐詩意境中遙望東方。
他評價:“葉小綱的作品似乎呈現了一個富有表現力的世界,完全不同於馬勒在《大地之歌》中的色彩……上海交響樂團的演奏總體來說十分精彩,這也是一個《大地之歌》錄製中比較快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