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神舟飛船第一次迎來3名乘客。
指揮中心的大螢幕顯示,返回艙中間座椅上的翟志剛伸出雙手,分別與左邊的劉伯明、右邊的景海鵬緊緊地握了一下。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到遠在大西洋的遠望三號航天遠洋測量船,以及神州大地上所有在電視機前期待的人們,都在等待又一個輝煌時刻的來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時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的楊利偉正緊盯著計算機螢幕,觀看神舟七號發射的全過程。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
5年前,楊利偉在首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曾由於火箭高速飛行產生的振動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科技人員經過嚴密測算,在火箭助推器內新安裝了一套“變能蓄壓器”,一舉解決了火箭上升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神舟七號報告:舷窗開啟!”
當聽到從110公里的高空中傳來翟志剛清晰的報告聲,楊利偉不禁鼓起掌來。
事實上,這次神七任務,從載人航天工程總體,到所屬航天員、空間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訊、著陸場等七大系統,再到各分系統,幾乎全部實現了人才隊伍的新老交替。
在太空這個廣袤無垠的舞臺上,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艙活動、交會對接、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等新的宏偉藍圖。
21時33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
從此刻起,神舟七號將載著3為航天員開始繞地球飛行,並將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艱難出艙: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飛舞
9月27日16時35分12秒,翟志剛開始實施出艙。
這一刻,全中國的目光都鎖定在距地面343公里高度的神舟七號——透過架設在飛船船艙外的攝像機,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翟志剛邁入太空的這歷史性一步。
可是,當翟志剛拉動艙門時,艙門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開啟。他調整了一下身體,重新用力拉了幾次,因為使勁,不禁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和用力聲。接下來,艙門開動了一點,但立即又收壓回去,關死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翟志剛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旁邊的劉伯明在艙內把翟志剛腿部抱住,起到一個固定作用,他大聲說:穩住,深吸一口氣,壓下來頂住。
翟志剛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線浩瀚太空的艙門。
16時41分,翟志剛順利出艙。
把紅色的安全繫繩掛鉤掛在飛船艙外的出艙扶手上之後,翟志剛上半身露出飛船,並向攝像機揮手致意。
並對地面指揮中心報告: “神舟七號”向全華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然後,他把兩個安全繫繩的掛鉤全部改掛到右側的扶手上,全身飄出了飛船——此時,飛船正處於祖國上空。
但是,正當翟志剛取下第二個掛鉤轉身掛在同一個白色扶手上,卻出現了一個最危急的情況,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螢幕上,突然顯示出一行令人心驚肉跳的警示語句,軌道艙火災。
如果說,剛才開艙門已經令人提心吊膽,焦慮不已,現在這樣的火災警報則更讓地面上的人膽戰心驚。
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唯一賴以生存的空間,軌道艙火災就意味著回不來了,值守在返回艙裡的景海鵬一面檢查系統,一面跟劉伯明判斷排障,同時向地面發出了報告。
美國第一個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懷特就是被艙內大火給燒死的,地面人員開啟艙門後發現,因為航天服材料燒熔,宇航員已經看不見了,他們早已經和艙體燒粘在一起。
在承受巨大壓力的一瞬間,航天員們做出了選擇。地面飛控大廳裡,工作人員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堅持,反正任務我們繼續。
翟志剛:明白。
劉伯明: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剛:成。
勇者無懼。很多人都能想起“神七”航天員們在奔赴發射場前所說的這句話。
按計劃,翟志剛出艙後要先把固定在艙外的一件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取回艙內,而劉伯明調整了步驟,直接將國旗遞了出去。翟志剛從劉伯明手中接過國旗,向著鏡頭揮舞。
這面在發射場由各大系統上百位科技人員透過十字繡一針一線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著,無比鮮豔。透過電視訊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畫面。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掌聲、歡呼聲久久不絕。
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趕快走出大廳,來到指控大廳旁邊的飛船控制室一看,原來是一個感煙探測器失效了,感測器發出了高電頻訊號,誤報為“出現火警”。
返回後,3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
太空,華人來了!
作為世界上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在人類首次實現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剛,比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晚來了43年。
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在翟志剛起飛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一緯度的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上蹁躚起舞的飛天,寄託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翟志剛身著的這套航天服也被命名為“飛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這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在千家萬戶的電視螢幕前,在億萬臺網絡終端前,無數華夏兒女的目光同時被翟志剛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牽動……
華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起飛過了9165公里。
時間緩緩流淌,不知不覺,已到了翟志剛“回船”的時間了。
17時00分35秒,通向太空的艙門緩緩關閉。中國首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透過飛船的太陽餘暉,給地球套上了一圈炫目的光環,給神舟鍍上了一層燦爛金色。
“神舟七號”,以它勇敢無畏的英雄氣質,被載入了中國航天的史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到如今的神舟十一號,中國空間站建設已拉開大幕,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已啟動。未來太空中還有更艱鉅的任務,等待他們去完成。
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點火,神舟七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
神舟飛船第一次迎來3名乘客。
指揮中心的大螢幕顯示,返回艙中間座椅上的翟志剛伸出雙手,分別與左邊的劉伯明、右邊的景海鵬緊緊地握了一下。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到遠在大西洋的遠望三號航天遠洋測量船,以及神州大地上所有在電視機前期待的人們,都在等待又一個輝煌時刻的來臨。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內,時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的楊利偉正緊盯著計算機螢幕,觀看神舟七號發射的全過程。
巨大的呼嘯聲驟然而至,似炸雷滾過,如天崩地裂。數千米外觀摩席上的觀眾同時感受到了滾燙的氣浪和耳膜的強烈震動。
5年前,楊利偉在首次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時,曾由於火箭高速飛行產生的振動而感到“很不舒服”。
“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科技人員經過嚴密測算,在火箭助推器內新安裝了一套“變能蓄壓器”,一舉解決了火箭上升過程中的振動問題。
“神舟七號報告:舷窗開啟!”
當聽到從110公里的高空中傳來翟志剛清晰的報告聲,楊利偉不禁鼓起掌來。
事實上,這次神七任務,從載人航天工程總體,到所屬航天員、空間應用、載人飛船、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訊、著陸場等七大系統,再到各分系統,幾乎全部實現了人才隊伍的新老交替。
在太空這個廣袤無垠的舞臺上,年輕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將用自己的雙手,描繪出艙活動、交會對接、建造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等新的宏偉藍圖。
21時33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神舟七號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成功!”
從此刻起,神舟七號將載著3為航天員開始繞地球飛行,並將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
艱難出艙: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飛舞
9月27日16時35分12秒,翟志剛開始實施出艙。
這一刻,全中國的目光都鎖定在距地面343公里高度的神舟七號——透過架設在飛船船艙外的攝像機,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翟志剛邁入太空的這歷史性一步。
可是,當翟志剛拉動艙門時,艙門並沒有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開啟。他調整了一下身體,重新用力拉了幾次,因為使勁,不禁發出粗重的喘息聲和用力聲。接下來,艙門開動了一點,但立即又收壓回去,關死了。
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翟志剛已經消耗了大量體力。旁邊的劉伯明在艙內把翟志剛腿部抱住,起到一個固定作用,他大聲說:穩住,深吸一口氣,壓下來頂住。
翟志剛拼盡全身力氣,用力一拉,終於打開了連線浩瀚太空的艙門。
16時41分,翟志剛順利出艙。
把紅色的安全繫繩掛鉤掛在飛船艙外的出艙扶手上之後,翟志剛上半身露出飛船,並向攝像機揮手致意。
並對地面指揮中心報告: “神舟七號”向全華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請祖國放心,我們堅決完成任務。
然後,他把兩個安全繫繩的掛鉤全部改掛到右側的扶手上,全身飄出了飛船——此時,飛船正處於祖國上空。
但是,正當翟志剛取下第二個掛鉤轉身掛在同一個白色扶手上,卻出現了一個最危急的情況,飛控中心大廳的電子螢幕上,突然顯示出一行令人心驚肉跳的警示語句,軌道艙火災。
如果說,剛才開艙門已經令人提心吊膽,焦慮不已,現在這樣的火災警報則更讓地面上的人膽戰心驚。
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們在太空中唯一賴以生存的空間,軌道艙火災就意味著回不來了,值守在返回艙裡的景海鵬一面檢查系統,一面跟劉伯明判斷排障,同時向地面發出了報告。
美國第一個太空行走的航天員懷特就是被艙內大火給燒死的,地面人員開啟艙門後發現,因為航天服材料燒熔,宇航員已經看不見了,他們早已經和艙體燒粘在一起。
在承受巨大壓力的一瞬間,航天員們做出了選擇。地面飛控大廳裡,工作人員聽到了航天員的對話:
劉伯明:堅持,反正任務我們繼續。
翟志剛:明白。
劉伯明:著火我們也來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剛:成。
勇者無懼。很多人都能想起“神七”航天員們在奔赴發射場前所說的這句話。
按計劃,翟志剛出艙後要先把固定在艙外的一件空間科學實驗樣品取回艙內,而劉伯明調整了步驟,直接將國旗遞了出去。翟志剛從劉伯明手中接過國旗,向著鏡頭揮舞。
這面在發射場由各大系統上百位科技人員透過十字繡一針一線繡織而成的五星紅旗,在太空中飄揚著,無比鮮豔。透過電視訊號,全世界觀眾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畫面。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掌聲、歡呼聲久久不絕。
在北京飛行控制中心,飛船系統總指揮尚志趕快走出大廳,來到指控大廳旁邊的飛船控制室一看,原來是一個感煙探測器失效了,感測器發出了高電頻訊號,誤報為“出現火警”。
返回後,3名航天員道出了當時的想法:“如果回不來了,就把這舞動國旗的畫面,作為我們的永別吧。”
太空,華人來了!
作為世界上第354個出艙行走的航天員,在人類首次實現太空行走的次年出生的翟志剛,比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晚來了43年。
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空間出艙技術的國家。
在翟志剛起飛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一緯度的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敦煌石窟。敦煌壁畫上蹁躚起舞的飛天,寄託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翟志剛身著的這套航天服也被命名為“飛天”,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這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了。”
在千家萬戶的電視螢幕前,在億萬臺網絡終端前,無數華夏兒女的目光同時被翟志剛在太空中的一舉一動而牽動……
華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期間,翟志剛與飛船一起飛過了9165公里。
時間緩緩流淌,不知不覺,已到了翟志剛“回船”的時間了。
17時00分35秒,通向太空的艙門緩緩關閉。中國首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透過飛船的太陽餘暉,給地球套上了一圈炫目的光環,給神舟鍍上了一層燦爛金色。
“神舟七號”,以它勇敢無畏的英雄氣質,被載入了中國航天的史冊。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到如今的神舟十一號,中國空間站建設已拉開大幕,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第三批航天員選拔工作也已啟動。未來太空中還有更艱鉅的任務,等待他們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