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li207020008
-
2 # 雅虞1982
《直視驕陽:征服死亡恐懼》歐文·亞龍著
讓你欲罷不能,讓你淚流滿面,讓你豁然開朗,讓你會心大笑——心理治療家亞龍就有這樣的本事,帶著溫暖和智慧,讓你和他共同直面死亡。勇敢開啟《直視驕陽》,走上對死亡的探索之旅,你得到的是啟迪,是陪伴,也是療愈。
《生死學十四講》餘德慧 著
餘先生是有哲學深度的學者,也是有情感力量的服務者。
在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他在慈濟大學重開生死學課程,並以志願者的身份在心蓮病房為生命末期患者服務,也在那裡送走了自己。
他的書因此擁有哲學的深邃和對生命的真實關切,像暗夜中的篝火,讓人在溫暖中望向浩渺的星空。
《最後一堂生死課》辜琮瑜 著
“生死學”不是學問,而是生命的態度與終極關懷的'探索——此話深得我心。作者是臺灣的佛學講師,帶著從容不迫、開闔有度的氣息,探討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生死之間應做何事。
他在“生死學”的框架下,闡述中西哲學和不同宗教的生死觀,也涉及生死學許多實務的層面,是很好的生死學入門之書。
《死亡如此多情》
死亡總是引起最強烈最複雜的情緒:糾結、無助、失落、哀傷、愧疚、怨恨和憤怒;死亡也是一個機會,讓人可以把最溫柔、最深沉的情感釋放出來。
《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肯·威爾伯著
肯·威爾伯的述說與闡釋和崔雅的病中日記彼此交織,如同深夜裡的一曲絃樂二重奏,開始時它只是在我的耳邊若有若無地迴響,漸漸地它滲入到我的靈魂深處。因為,它不僅僅是動人的愛情故事和癌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更充滿著對心靈的拷問和對生命的思考。
《時光隊伍》蘇偉貞 著
我願《時光隊伍》永遠不擁有太多的讀者,我寧願自私地把它據為己有,雖然這不可能——這種能視為靈魂伴侶的書,應該深藏,不應暴露。
作者把悲壯的家國故事和悲傷的死生別離,編織得如此濃稠細密,字裡行間既殷殷泣血,又朗朗有聲。
《死海搏擊:母親桑塔格最後的歲月》戴維·裡夫 著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封面上的桑塔格,我只能用“不屈”。她不屈於命運,不屈於疾病,不屈於死亡。面對死亡,她希望“減刑、緩刑”。
裹在她樂觀、堅強外表下的,我以為是恐懼——擔心自己在軀體死亡之前就已經死亡:放棄了“與眾不同”的自我感,放棄了“永不妥協”的生命姿態,我是誰?那個叫做“桑塔格”的女人去了哪裡?
《讓死活下去》陳希米 著
自以為見過許多死亡,陪伴過許多悲傷,遇到這本書,才知道自己遠遠不懂悲傷需要多少的尊重!
《生命的餘味》魯培希特·施密特朵特·席帕 著
德國一個五星級餐廳的主廚,在事業的巔峰期去了一家安寧病所,給臨終者做飯。
第一天,面對那些活不了幾星期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該嚴肅點還是該輕鬆點,不知道做的美食病人是否喜歡。後來發生的一切,卻讓他感到自己中了人生的大獎。
-
3 # 寬寧讀書
我想生死應該不是看淡,而是看透,通透、明白。我看過類似的書是《人間值得》、《走在人生邊上》。這兩本書都是作者90歲以上的高齡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寫就的。我個人比較喜歡。除此之外,很多人推薦的書還有《西藏生死書》、《次第花開》。但我覺得讀《道德經》和《易經》也很有啟發。
-
4 # 易木居士
書不能讓我們看淡生死,經歷大風大浪才能讓人看淡生死。如果是書的話可以看看中國皇帝傳記,企業家的傳記,名人傳記等,除了專記之外還有各個國家的歷史,通過歷史和人物,再加上自己的經歷,可以把生死看淡。生死看淡,不服咱就幹!大不了重新投胎!
回覆列表
人能開悟,或者看淡一切,真是最高的法門了,也是自古所有修行之人,崇尚的境界。
想開悟看淡,可不是看幾本書,就能完成的大業,如果幾本書能解決的問題,幹嘛還有那麼多,修道之人,修了一輩子也沒完成。
所以如果說想改變自己的心態,或者思維,是可以從看書開始的但是也需要一直堅持。不是幾本書看完就管用的。
可以看看,張德芬細列書籍,還有當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