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華745944080186
-
2 # 無㣺
老子說的水和我們說的水,不是一個理解意義上的水。那個時代大家普遍認為世界觀是萬物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的。我們理解的水是H2o氫2氧,我是大江大海的水。
老子說的,天下莫柔弱於水。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引申到了一種哲學和人生精神。我們爭辯的誰更柔弱,老子說的柔弱是泰森和林志玲誰更柔弱的柔弱。老子說的柔弱是,懂得以弱勝強的柔弱。古人的字面引申太廣了。這就是為什麼孫子兵法,短短几千字。需要好幾十萬字的軍事研究論文。但都不一定說清楚。
-
3 # 漢字在人間
老子在《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可見,老子是拿水的特性,來比喻道,老子舉例說明了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水是透明的它可以包容任何顏色;水是謙和的他處在人們不喜歡的低處;水是隨緣的,隨圓則圓隨方則方;水是有耐心的,水滴石穿;水是不張揚的,悄無聲息地滋養著萬物。不錯風也是柔弱的,但他的特性,沒有水特性那麼明確可以和道性相聯絡。
還有智慧的古人把世間的萬事萬物歸為五行所屬,金木水火土,水為其中之一,如果與我們的身體相對應,水主智,老子主張的是返璞歸真的智慧,不是聰明絕頂的智巧。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可以給人以啟迪,人原本也是大自然的產物,“道為天下母”,如果追根溯源萬事萬物只有“道”一個母親,解讀風的特點,一樣會挖掘出許多與道性相同的本質,只是水比風更熟悉,又是五行之一,比喻為“道”更為準確。
老子在《道德經》中也提到了風,第23章:“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這裡老子借用了風短暫、不持久的特點,來形容人們不能夠長久,發一個或者幾個善念很容易,持久地保持每一個念頭都是善念非常難做到,所以叫修行。
萬物的外相可以千變萬化,但“道”只有一個,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以物來喻道,只是360°中的其中幾度,都不可能全面圓滿。
-
4 # 上坪農夫
老子說水為天下至弱,是水無處不在。風雖然弱點,但它一般往高處吹。這點非常明顯當大風颳起來時,人躲在某種東西的背後就不能被吹走了。
-
5 # 智慧慈光
水是至剛至柔的,風也是至剛至柔的。
水至柔:水性潤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乾枯的禾苗煥發生機,而不居功,不爭功,無為而行,無為而無不為,比較接近於道的特性。
風至柔:風行巽至,無孔不入,春風又綠江南岸,將太陽的熱能均勻分佈於地球的表面,有些植物透過風來授粉,透過風來播撒自己的種子,使它們得以繁衍生息,功成而不居,無為而無不為,同樣比較接近於道的特性。
水至剛:海嘯出現摧枯拉朽,何物能擋?水有韌勁,水滴石穿。
風至剛:颶風出現所過之處夷為平地,萬物莫擋。風有韌勁,君不見那風化石,風同樣能夠使巨石風化成沙礫!
水為有形之體,直觀;風為無形之體,虛幻。有和無,都是道派生出來的,所以都有道的特性。
風水合在一起,就具備了場、磁場、氣場、所處的環境特性之類的意思。
由此可見,風和水既對立又統一。
-
6 # 靜觀天機
風確實是柔弱的,風很多特性與水差不多。但是老子為什麼只說水而不說風?一是水有形質,能被大多數人所理解接受。而風缺乏形質,在古代人們通常難以理解風的自然特性。從說明問題闡釋義理的角度看,用水來解說更合適。其實上善何止是水,樹木泥土星火日月光明哪個不善?聰明人自然舉一懂得翻三,沒有必要執著於一事一物。道家文字重在演道,如果玩起文字遊戲來,就與道義旨意有南轅北轍的感覺了,所以是沒必要的。
-
7 # 蕙蘭520
風是無形的,水是有形的物質,二者不能相比,水更接近於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生萬物,天下柔弱的物質很多,比如棉花,但它們不能生萬物,想悟道的,讀一讀道德經里老子對水的描述,會有幫助的。
-
8 # 隨便閣主
自然之中“柔弱”之物眾多,不能說某物柔弱,就可以與“水”相提並論,比如“風”。
水的柔弱表現在兩個方面,如果某物的柔弱也具有這兩個方面,那老子的話可能就值得商榷了。
老子曰: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閱,解其紛。和其光,迵其塵。湛兮,似或存。
老子認為水的柔弱具有兩方面功能”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在自然界中,除了水之外,任何柔弱之物,都不可能同時具備”淵、湛“的屬性。
更多內容可參閱作者的“道德經原成”系列影片。
回覆列表
水能載舟亦能浮舟。一碗水、一盆水、一缸水它是柔弱的,成了大浪或山洪暴發,那就是力大無窮的,有一定的破壞力,不可阻擋。"風"輕風是柔的,暴風雨,是威力巨大的,輕風柔已去,狂風猛如虎。唯有弱女子柔情似水,水是柔的,以柔克剛,浪大能翻千噸船,風大能推萬噸艦,所以說泉水可以養人,輕風可以迷人,利害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