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張臉0717
-
2 # 北國一小廝
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從他們說話的措辭和語氣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從“獻疑”的角度說的。“以君之力”帶有關心的語氣,“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語氣較輕,說的是她的真實想法。
但她並不反對移山,所以接著就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焉置土石”。智叟則顯然是譏笑和責難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嚴厲的責備口氣,“殘年餘力”又顯出十足的輕視,“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簡直是譏笑愚公無能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同時也是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寓言作為諸子散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戰國諸子闡明各自的政治觀點、學術思想以及進行論辯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所產生的寓言和神話故事集。此文即選自《列子·湯問》第五章,講述的是愚公不畏艱難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亦說明在當時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條件下,人們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願望。
愚公與智叟兩個人物思想主張的矛盾衝突,借人物語言作了透徹的表達。對話生動,畢肖聲口,符合個性的對白對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對話,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智叟的“笑”,是對愚公移山不屑一顧的輕蔑情態;智叟的“止”,是對愚公移山不以為然而進行粗暴的干涉。
這個自以為多智的老頭子,在他的眼裡,愚公能移山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所以脫口而出,給愚公潑冷水。智叟譏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與愚公的妻子相同,便兩者態度迥異,一個是自視其高,加以阻撓,一個是提疑問,目的是為解決問題。
智叟,智於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對智叟的冷嘲熱諷,先報之以一聲長嘆,表示遺憾想不到智叟竟是這樣的木然無知,接著,針鋒相對地進行駁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語尖銳犀利,畢露鋒瓦。這段話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闡述了“有限”和“無限”的樸素的辯證關係,進一步表現了愚公迎難而上的精神。
-
3 # 使用者3109762879957
相同之處是不支援愚公移山,不同之處是後來支援
-
4 # 是小葉呀198
愚公的妻子是出於對丈夫的關心擔心疑慮而“獻疑”的,她不反對移山,所以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且焉置土石。
智叟更多的是輕視譏笑嘲諷,阻止移山,也體現了他智非真智。從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實上,“大智若愚”,他有遠大的抱負,移山是為了造福後代,他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
而智叟不智,他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實為“鼠目寸光”。
-
5 # 閒雲安娜
透過語言描寫“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和“甚矣,汝之不惠。
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我們可以發現妻子和智叟都提到相同的問題就是愚公年紀大了以及無處安放土石。但是兩人的態度不同,妻子是擔心愚公會不堪重負,而智叟是鄙視瞧不起,嘲笑愚公。
從“甚矣,汝之不惠”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倒裝句,“甚矣”放在句首其強調作用,突出愚公的不聰明,可見智叟是在嘲諷愚公。
-
6 # 使用者174844736970
答:其妻提出疑問是為了要解決問題,他所持的態度是贊同愚公的做法的
智叟“笑而止之”是完全處於譏諷嘲笑目的她的態度是是不贊同於公做法的
,“其妻”其實是支援愚公的,只是擔心愚公的力量不足以“移山”,所以獻疑。而智叟是一個沒有長遠目光的人,目光短淺,所以才會嘲笑愚公。其實愚公不是真的愚,而智叟也不是真的智,兩者相反。
-
7 # 使用者地道農夫
肯定有異議!甚至吵嘴打架都有過,那時候估計沒有離婚一說,如果有肯定會離婚,不過就愚公那個擰勁,估計吵嘴打架都不好使,一個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男人,一個女人對他還有什麼好的辦法?
除了離開他只能聽之任之,之外只能任由他胡作非為。
-
8 # 使用者4111921388539
都是為了同一個夢想。起秦始皇,也許是無數人崇拜的偶像,憑藉著出色的才幹,結束了上千年的分裂時代,並且成功地建立起了大秦帝國。作為一個小國,能夠達到這樣的地步,絕對是驚世駭俗!13歲登基、21歲開展宏圖大業、最後成為了千古一帝,再加上所留下的各種遺蹟,更是成為了神話一般的人物。2000多年過去,對於秦始皇的謎團,卻並沒有因此減少,而對於秦始皇的屍體,也是讓很多人都有所猜測的。
-
9 # 使用者7161109831496
愚公的媳婦肯定支援愚公,智叟屬於沒有眼光的老漢,在愚公挖山修路持懷意反對態度在當時是可以理解的,這愚公移山是偉人講的一個愚言故事,但在今天可以說實現了,有多少山被中國的愚公們給挖走了,挖通了,修出了千萬條路來供人們出行,當代愚公們好樣的
-
10 # 高山流水151138882
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不同的,愚公的妻子只是提出疑問,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也就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不知道怎麼去移山。而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是嘲笑他,說他太不聰明瞭,所以兩個人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提出疑問,一個是譏笑。
-
11 # 快樂的風箏Z
智叟是個好鄰居,他勸老愚 ,不容易,停吧,臨居只能勸,老婆不一樣,腦,大惱,搬家,你搬不搬,愚公,我就不搬,我就要挖山,“你母老虎,心裡話”你不搬,可以,我帶孩子走,老愚哭了,你留幾個唄,我要挖不玩,讓孩子挖,愚嫂說,可以,讓孩子自己選,,,,老大,老三,選留下,愚老九,愚老十一,十六,二十一,還有愚三十六,和媽媽一起搬家了,搬那裡了,有傳說,搬到有水,就是海邊,老愚現在後代過的也可以,哈哈哈,說說笑笑,大家熱鬧。
-
12 # 深度離線
前者對於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很排斥的,因為他覺得愚公這個舉動太過愚蠢,根本就分不清現實覺得於公所做的事情都是徒勞,但是後者對於愚公的態度卻是非常肯定的,因為他覺得做任何事情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才能實現最終的理想,而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他的態度才是正確的。
回覆列表
這兩個人物所說的話,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目的全然不同,從他們說話的措辭和語氣便可看出.
這兩個人物對情節的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的“獻疑”,引起全家人討論運土問題,導致移山行動的開始;
後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駁,由此過渡到神話結尾,才顯得自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