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東筆談

    “投機”總督:直隸總督張鎮芳。

    直隸總督處於天子腳下、拱衛京畿,歷來是清朝最有分量的總督,出任過直隸總督的都是清朝大臣中的“佼佼者”,如於成龍、李衛、琦善、穆彰阿、曾國藩、李鴻章、榮祿、袁世凱等人。

    張鎮芳能當上末代直隸總督這一至關重要的位置,真是走了狗屎運。

    張鎮芳在這個位置之前,還只是個從二品的京堂,前任直隸總督袁世凱被御史彈劾後,自己辭去了直隸總督的職務;清廷對袁世凱明升暗降,改任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張鎮芳是袁世凱被彈劾一事中最大的受益者,被任命為署理直隸總督。

    此後,張鎮芳 就開始了他的“投機”表演。

    雖然張鎮芳佔了袁世凱的位子,但兩人由於是河南項城老鄉,私交還不錯;張鎮芳也正是憑藉這一層關係,在袁世凱當了民國臨時大總統之後,自己改頭換面成了袁世凱政府的河南都督兼民政長。

    袁世凱一死,張鎮芳一看苗頭不對,又迅速投靠了復辟的辮子軍張勳,再次“華麗轉身”成了內閣議政大臣、度支部尚書,但隨著張勳復辟被推翻,張鎮芳被捕入獄。

    更神奇的是,張鎮芳出獄後,雖然在政壇上已無立足之地,但他轉入商界,擔任天津了鹽業銀行董事和董事長,也是如魚得水。

    “修史”總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擔任過四川總督和東三省總督,但以末代總督論,那還是在東三省總督的位置上。

    好巧不巧的是,趙爾巽剛從四川奔赴東三省就任總督,就發生了辛亥革命。

    清朝沒有了,東三省總督自然也做不成了,不過因為趙爾巽也是滿清時期的地方大員,民國政府也拉攏過他,讓他擔任過奉天都督,但趙爾巽很快就辭職了。

    趙爾巽滿腦子還是滿清思想,是個頑固的清廷餘孽,不僅不做民國政府的高官,還想出要修撰《清史》這個法子來表示自己對清朝的“忠誠”。

    於是趙爾巽擔任了清史館Quattroporte,一門心思主編《清史稿》,還與徐世昌、李經羲、張謇一道被稱為“嵩山四友”之一。

    “辮子”總督: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應該是九位末代總督中名氣最大的一位,那是因為他的辮子軍和復辟這一舉動,成為了全國的大笑柄。

    張勳對滿清政府極其愚忠,但也極其狡猾。

    他的末代兩江總督的位置,對清政府來說,可謂是“火線提拔”,武昌起義之前,張勳是江南提督,武昌起義之後馬上被任命為兩江總督,並同時兼任江蘇巡撫、南洋大臣,成為清末政壇一步登天的人物。

    清政府滅亡之後,其他清軍大多被改編為國民政府軍隊,張勳卻仍然讓自己的軍隊都留著大辮子,被稱為“辮子軍”,自己則是“辮帥”,以示對清廷的效忠。

    黎元洪與段祺瑞已“府院之爭”時,張勳認為復辟的時機已到,率領“辮子軍”一路打到北京城,擁立溥儀復辟,自己擔任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忠勇親王。

    不過鬧劇沒有持續幾天,張勳的“辮子軍”就被段祺瑞打敗,復辟失敗,張勳逃到了天津。

    “漢奸”總督:兩廣總督張鳴岐。

    這是唯一一個當了漢奸的總督。

    張鳴岐的兩江總督的位子就來的不正,還是他向慶親王奕劻行賄才得到的。

    張鳴岐曾大肆鎮壓黃花崗起義,手上沾滿了革命黨人的鮮血。

    清朝被推翻後,張鳴岐逃亡到了日本;後來又擁護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伯爵。

    張鳴岐最為人所不齒的是當了恥辱的漢奸。九一八事件之後,張鳴岐利用自己獲得的情報,出賣給日本人。

    七七事變之後,張鳴岐更是完全淪為了漢奸,為日本人賣命,殘害華人。

    當了漢奸的張鳴岐自然沒有好結果,抗戰勝利後,張鳴岐就在全華人民的聲討中可恥的死去。

    “棄城”總督:湖廣總督瑞澂。

    瑞澂是蒙古族鑲黃旗人,他的爺爺琦善曾擔任過直隸總督,父親擔任過黑龍江將軍,是個不折不扣的官宦世家。

    清政府被推翻的前夕,也就是1910年,瑞澂被任命為湖廣總督。

    瑞澂之所為被稱為“棄城”總督,是因為在武昌起義爆發後,面對革命形勢,瑞澂選擇了棄城而逃。

    結果清政府一看湖廣總督竟然不戰而逃,準備對他治罪,瑞澂於是趕緊逃亡到了日本,直到清政府滅亡後才回國。

    “自盡”總督:閩浙總督松壽。

    相比較其他幾位末代總督,松壽是有“氣節”的。

    松壽是滿洲正白旗人,擔任末代閩浙總督,辛亥革命爆發後,松壽對清政府“愚忠”,頑固不化的負隅頑抗,被革命軍打敗之後,吞金自殺。

    “公審”總督: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末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也是辛亥革命中唯一被處死的總督。

    趙氏“一門兩總督”,同時為官,也是當時的一大風景。

    趙爾豐並非完全的昏庸無能之輩,他在治理西康時期,平定地方土司叛亂,實行改土歸流,還是有功勞的。

    但是趙爾豐在接替哥哥擔任四川總督之後,在保路運動中對革命黨人進行了殘酷鎮壓,成為辛亥革命的導火索,清政府認為趙爾豐辦事不力,免去了其四川總督的職務。

    1911年,成都發生兵變,形勢極其混亂,趙爾豐此時已經卸任四川總督,但因為他在民眾中威望較高,被民眾跪求平叛兵變,趙爾豐無奈之下出面維持秩序。

    後來卻被尹昌衡誘騙主動交出兵權,隨即就被尹昌衡擒獲,並在皇城內召開大會對其進行公審,最終把趙爾豐斬首示眾。

    “總理”總督: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1909年擔任任雲貴總督。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李經羲的最大貢獻是開辦了雲南講武堂,並且親自兼任講武堂總辦。但極具諷刺意味的是,李經羲一手興辦的武堂,所培養的人才後來全成了推翻清王朝的重要將領。

    與其他八位末代總督不同,清政府滅亡後,李經羲被蔡鍔禮送出境。

    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後,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的總理職務,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

    不過李經羲的總理位子還沒坐熱,不到一星期,就因為張勳復辟,自行辭職了。

    “讓賢”總督: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是九大總督中最識時務的人,他是滿洲正黃旗人,1909年陝甘總督,清帝溥儀退位後,長庚也放棄了與革命軍的對抗,把權力移交給了布政使趙惟熙,自己棄官而去、離開官場,保全了性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級建造師突破85萬大關!市場是否飽和?還值得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