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智者仁心

    甲午戰爭前,中日還有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北京專約》,條約不僅約定清朝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五十萬兩,還為日本兼併琉球提供了根據。1879年4月,日本佔領琉球,更名沖繩縣。

  • 2 # wangxingguo

    清政府覺得在戰爭中處於優勢,以賠錢來結束戰爭說不過去,而又不想為“化外生番”費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寧人,就表示可以考慮對在臺灣“被害之人”酌情“撫卹”,等於承認了賠款的原則。

    在10月31日簽訂的《北京專約》中,琉球人遇害寫成了“日本國民遇害”,日軍進攻臺灣寫成了“保民義舉”,中國以“撫卹”名義,賠償白銀五十萬。《北京專約》為日本兼併琉球提供了根據。1879年4月,日本佔領琉球,更名沖繩縣。

  • 3 # 遠見卓識糯米7h7

    甲午戰爭簽訂了馬關條約。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介紹

    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北韓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透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援。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馬關條約概述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與此同時,條約也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 4 # 中天景玄

    1840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中英鴉片戰爭,清政府與英國先後簽訂的《江寧條約》 (即《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 程》、《虎門條約》;與美國簽訂中美《望廈條約》;與法國簽訂中法《黃埔條約》;與俄國簽訂中俄《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或《越南條款》,又稱《中法和約》、《李巴條約》,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6月9日清朝與法國簽訂的關於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1856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1960年,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與俄國先後簽訂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瓶導致發動機抖動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