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自強書畫藝術

    沈曾植(1850年—1922年),浙江嘉興人,字子培,號乙庵,又號寐叟。初別號小長蘆社人,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等。沈曾植治學,嚴謹博大,綜覽百家。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以“碩學通儒”蜚振中外,譽稱“中國大儒”。

    沈曾植學書法,受到包世臣、張裕釗、吳讓之等的影響,又從晉唐入手,學習鍾繇、歐陽詢,到了晚年取法更是擴充套件到漢碑、二王、急就章、魏碑、唐人寫經等。有了他對整個書法史的通觀總覽,沈曾植“南北會通”“行楷隸篆通變”的審美觀,對後世書法家如王遽常、馬一浮、陸維釗、沙孟海等產生很大的影響。

    沈曾植由帖入碑時,經歷過中晚年的徘徊階段,正是在尋找表達“古意”的手段。既要出新,有要備復古之意。所以,他找準了以“新理異態”而著稱的黃道周和倪元璐作為師法的物件。此期間,對魏晉以後的寫經、漢簡及鍾繇的書法也進行過研究。此時最用力的還是碑,如《鄭文公碑》《中嶽嵩高靈廟碑》《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其中對沈曾植影響最大的還是《爨寶子碑》《爨龍顏碑》。沈曾植在以方筆作行草書方面作出了成功的嘗試。他的方筆斬截、銳而不峭、厚而不滯,見出極強的駕馭功底。

    陸維釗就認為寫魏碑的有兩人是成功的,一個是趙之謙,另一個就是沈曾植。他一直到老還在研究沈曾植,無論在書法理論上還是在創作上,都深受影響。

    書法於沈曾植來說當是餘學,他並沒有刻意習之,王蘧常先生在《憶沈寐叟師》中稱“先生生前先以書法為餘事,然刻意經營,竭盡全力,六十四歲後始意寫字。至七十三歲去世,用力極勤,遂卓然成為大家。”

    沈曾植在書法上所取得的造詣,是他融合了碑帖的行草書獨樹一幟,對後來許多書法家影響至深。日本近代漢學開創者內藤湖南稱他為“通達中國所有學問的有見識的偉大人物”;清文人金蓉鏡稱其草書“三百年來第一人”;沙孟海贊其書法“游龍舞鳳,奇趣橫生”,並在《近三百年的書學》中把他列為“帖學”的殿軍人物,認為他已經把“書學的奧秘豁然貫通”……

    沈曾植與曾熙、李瑞清、吳昌碩並稱“民初四家”,可是,沈曾植生前盛譽,身後卻寂寞,正如沈曾植在其《自壽詩》中所云:“驀地黑風吹海去,世間原未有斯人”,他對後世如何看待他是早有預見的。

  • 2 # 三下齋

    與其說沈曾植是書法家,更準地說是晚清一位大儒,集教育丶詩詞文賦丶歷史考證為一爐,研學精深,碩果累累,書法只是其一。

    其書法特點簡而論之就是崇古而出新。早年範歐丶趙,練就一手好館閣體,中年備漢魏而取晉,尤精章草。晚年尚金石意,就碑版而出新,風格自創。

    其字法由帖轉碑,互為交融,結字異體同勢,古今雜形,各體互用,面目一新,通篇得心應手,勾連吻合。

    章法上虛實對比強烈,結體嚴謹而欹側跳宕,字態多上展下收,奇掘肆意,響亮而博眼球。

    筆法而言,其弟子王遽常說得最為直觀精僻,先生用筆轉指左右,盤旋飛舞,翻斬跳宕。起筆露鋒直進,收筆波磔挑起,多用側鋒取勢,方筆斬截,銳而不峭,厚而不滯。沈曾植書法不愧百年來一亮麗的奇皅。

    沈書是尚古而出新風,所以受眾也是見山見水,評者不一,各有所好,愚以為不同聲音才是書法藝術的榮感之道。

  • 3 # 學而不會的葦泓

    玩筆法。

    正說,玩得起,因為的確功力深厚。

    反說,不好好寫字,花裡胡哨。

    哈哈。

  • 4 # 隱逸者石右

    為何楷書是書法基礎?

    先看書畫家落款常用的幾個字,有多少能讀懂?

    己、已、巳。

    戊、戍、戌、戉。

    字同音不同:大、大(音代)。

    字不同音同:蕩、盪。

    字不同音同意不同簡化成一個字:發、髪、發。

    如果從篆隸認識、區別漢字的‘’音符形符‘’是不可想象的!

    沒有“識讀”是“繪畫”!

    差之毫釐謬之萬里!

    蘇軾“楷如立”是書法。

    沈鵬“文字立”是寫字

  • 5 # 民族美術付愛民

    沈寐叟的字是最好的文人字,就我見過的,不認為百年多之間還有之一,就是這位先生了。竊以為,以書法的成就談沈寐叟,是誤會了沈先生,怹是在寫字,不是在練書法。其次,何以談特點?特點也最不重要。重要的是,以筆端自然而然地塑造了一個可見的人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酒傷不傷身,到底是喝,還是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