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見財訊

    七年前,騰訊還沒有像現在開放之前,人們批評騰訊是“帝國心態”,什麼業務都自己做,全部自己控制。2010年爆發的“3Q大戰”之後,騰訊開始走向開放。

    2018中國國際大資料產業博覽會近日在貴陽舉行。5月28日,騰訊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在數博會上發表演講。

    在圓桌對話環節馬化騰說,當時他們意識到騰訊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已經不是中小企業了。騰訊到了一定的規模的時候,一舉一動已經都能夠影響整個業界,這個時候壓力也是隨之而來,以前的發展模式已經遇到瓶頸了,不可能再繼續往下走。

    “所以我們就改變思路,轉換成生態模式。這樣的生態也不是說可以控制別人,這不叫生態。我們講的是一片森林,也就說生態裡面是有很多個類似像我們一樣的企業,大家平等互惠互利。”

    “這個生態也不是說我就是根,別人都是枝葉,我控制別人,這不是生態,這只是一棵大樹,我們講的生態是一片森林。生態裡面有很多類似企業,大家都是平等互惠互利的狀態。如果這樣做的話,大家可以一起攜手,這個生態做的更加繁榮,走得更遠。

    “如果‘賦能’的話,你好像是上帝視角,在命令別人做事,太霸道了。”“數字經濟”高階對話中,馬化騰還表示,過去雖然騰訊在談賦能,但最近發現很多企業並不接受賦能,今後騰訊希望做助手。馬化騰表示:“我們並不是搶別人的飯碗,反而給它更好更新的工具,讓他們能做得更好,這裡面有大量的新的創業機會。”

  • 2 # 高大福

    所謂“去中心化”指的是騰訊投資企業但不控股,而“賦能”是騰訊對於生態夥伴在流量上的支援。不得不說,騰訊的這個策略的確很高明。

    騰訊之所以要搞“去中心化”,主要是為了和阿里競爭。這兩家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不停地擴建各自的生態,並且在電商、O2O、共享單車、影片、旅遊等眾多領域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競爭。然而,江湖之中似乎更偏愛格局高遠的阿里,而對於靠遊戲業務賺錢的騰訊有不少的批評。為了應對輿論上的劣勢,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創業公司加入騰訊的陣營,採用投資但不控股的“去中心化”策略成為了騰訊的殺手鐧;而眾所周知阿里系投資的企業通常要求控股,有時候還會讓創始人出局由阿里空降高管,例如最近阿里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並任用新CEO的例子。騰訊的這步棋,讓自己在生態建設上有了更多的優勢,也給獨角獸們留下了更廣大的空間,京東、美團就是最好的典範。

    其次,賦能是基於“流量為王”這個網際網路的世界裡顛覆不破的硬道理。作為當之無愧的流量巨頭,騰訊有能力、也有利益為自己的生態夥伴引流,而對於創業公司而言流量有時候是比資本更重要的資源。例如,開啟微信錢包就可以直接使用滴滴打車,或者是用美團叫個外賣,除此之外還有朋友圈,小程式等多個入口可以讓騰訊的生態夥伴獲得足夠多的流量資源,並用微信支付作為基礎設施作為支撐。

  • 3 # 孫洪鶴

    騰訊是“去中心化”?我的天呀,這是哪個偉大的思維顯靈了,能說出這種觀點來?如果騰訊是“去中心化”就不會盲目而草率的斷鏈所有短影片連線,更不會複製和燒錢自己的微視;如果是去中心化,就不會打擊和拼多多同類的電商平臺,也不會大力的扶植拼多多,現在赴美套現;如果去中心化就不會這幾年如一日的表達出“老大的姿態”來,更不會被人民日報點名:大,就要有個大樣。

    騰訊的去中心化是在“中心化的基礎”上才是去的,但去掉的都是什麼,我們這幾年可以看看,再用自己的手指頭數一數,有多少平臺被“去了中心化”給幹掉了,賦能生態夥伴,這要有三個基礎條件:1、騰訊給你投錢了嗎?2、你要不要騰訊的錢;3、站不站隊、認不認乾爸爸;就連拼多多黃總,這個現在已估值300億美元,已進入了2000億人民幣的能量的平臺創始人,絕對的拼多多頭號股主,都在媒體上對於:拼多多就是騰訊的乾兒子;你們還幻想什麼“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不是區塊鏈玩多了,腦袋都燒成比特幣及數千種虛擬幣了,這個網際網路哪裡有什麼去中心化的存在呀。百度?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哪個是去中心化了?如果去中心化,那麼也不會有今天的騰頭大戰了,這大半年打的多熱鬧呀。

    騰訊賦予合作伙伴:就二個:1、給錢,即投資的角色;2、給流量即流量主;早就有專家寫了一篇文章《騰訊哪還有什麼夢想》一文就提到了,騰訊早就成為了壟斷網際網路的一個老大了,早已不是創新公司了,而是投資公司和賣流量的廣告公司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學老師和自己開門診的中醫大夫,該娶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