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湖西泊牛

    最主要的是現在很少了寄信和包裹了,即使有也基本不用郵票了,沒有流通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再有發行量超大,沒有投資價值了。最後現在各種娛樂形式多種,集郵這種愛好廖廖無幾。

  • 2 # 灑脫餃子Q

    集郵就是搞價值投資,有錢賺,那時,我有一大本集郵冊,每得到一張郵票都特興奮,小心地貼到集郵冊裡,可現在集郵的人少了,是市場冷淡,沒錢賺,以前我一張猴票價值3仟元,玩集郵特興奮!一

  • 3 # 你好凱公子

    很多年輕人對“集郵”一詞已經感到生疏了,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出現過席捲全國的集郵熱,成為一代人的記憶。當年集郵是何等盛況?集郵的現狀如何?如今還有哪些人在堅守?資深藏家、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濟南市集郵協會副會長劉洪毅先生向記者談起了集郵的那些事……

    曾經的集郵熱

    人把櫃檯擠跑了

    “1981年10月1日,山東省郵票分公司(後改為濟南郵票公司)開業,人多到什麼程度?還沒開始賣,人群就把櫃檯擠跑了……因為來買郵票的人太多,沒法在大廳裡賣,只能在對外的窗戶賣,讓集郵愛好者在大街上排隊。”說起上個世紀的集郵熱,資深藏家、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士、濟南市集郵協會副會長劉洪毅頗為感慨。

    經歷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集郵大潮,如今仍在堅持集郵的人,一定都懷念那個熱火朝天的集郵年代。可以說,改革開放後,集郵在所有的收藏活動中愛好者最為廣泛,郵票成為大眾最先玩起來的收藏品、投資交易品。每當新郵票發行,不論春夏秋冬,集郵公司門口總是排著長隊。在劉洪毅的記憶中,集郵從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開始復甦,當時在濟南經二路郵局門口,有人賣JT郵票(紀念郵票與特種郵票的簡稱,或稱新紀特郵票)。這些人多數是鐵路或交通部門的,他們因為工作關係,出差多、經常坐火車汽車,常有機會去大城市,當時北京、上海、天津這些大城市的集郵門市部已經恢復,他們能買到成套的JT郵票以及濟南郵局櫃檯上見不到的郵票。當時濟南還沒有集郵門市部,從郵局櫃檯上買不到成套的紀念郵票,所以這些人手中的郵票往往很受大家的追捧。

    集郵愛好者們開始是在經二路郵局大廳裡交換郵票,因為人多影響營業,就自發形成了馬路市場。開始是在經二路,因為濟南郵票公司在這裡。後來郵票公司搬到緯一路,人們就跟到緯一路集郵門市部門口及路邊的空地。“人多到影響交通,非常火爆!隨著集郵熱情的不斷高漲,就出現了個體郵商。”劉洪毅回憶當時集郵的盛況。

    據介紹,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濟南形成了好幾個專門的郵票市場:大觀園裡有幾十個商戶;經二路西市場對面郵局二樓;和平路市場;天橋西側火車站東街附近整個一條街都成了郵票市場,後來這條郵票一條街遷到了國棉四廠;四里山集市的郵票市場,後來遷到英雄山文化市場;中山公園內的郵票市場,每到週末人山人海,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

    重大題材郵票

    仍有人排隊購買

    然而,隨著時代發展,郵票的使用功能逐漸弱化了,集郵者也比以前減少了。

    據劉洪毅介紹,集郵紅火的1997年,中華全國集郵聯稱,全國集郵愛好者有3000萬人。近年有資料顯示,集郵愛好者不足300萬,人數確實大大減少了。郵票的原始功能是郵資憑證,就是寄信用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隨著電話的普及,寄信傳遞資訊的郵寄功能逐漸弱化。“隨著手機的普及,很少有人寫信了,集郵愛好者更是日趨減少,郵品的功能都向著‘收藏’方面發展。”

    郵票逐漸演變為藝術集藏品時,雖然凸顯了它的藝術價值,但缺點是它不再被使用了。任何事物一旦使用功能減弱,它的生命力就打了折扣。

    劉洪毅說,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生活節奏太快,年輕人沒有時間集郵。郵票雖小,但是集郵需要有點兒閒時間、有點兒閒錢,才能保證業餘愛好的持續,太忙了不行。

    可喜的是,雖然集郵沒有以前那麼熱了,但仍有新人不斷加入這個行列,可以說,不斷出不斷進。這些留下來堅守集郵‘陣地’的多數是真有興趣愛好、有情懷的,而不是跟風炒作趁機賺錢的。”近年來,郵政部門和集郵愛好者們搞了一些集郵展覽和活動,還有面向學生的進校園,以及進社群、進軍營活動,向年輕人展示方寸之間的魅力。

  • 4 # 俊俏雲朵hI

    即使有應該也少很多了。資訊傳遞的方式改變了,現在的成年人幾乎人人都有手機,什麼話打通手機就可以隨便傾談,所以寄信的人少較多了。郵票的使用也少了,集郵者的興趣也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月開學要帶什麼?